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天飲水量1500至1700毫升,在飲水時,你有沒有想過水是如何流經五臟六腑,在完成與人體的親密接觸之后又瀟灑地離開?
我們喝進去的水在“滲透壓”的作用下穿過胃腸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水分子們在血管中流動,成為血漿的主要成分。在流過某一處組織的時候,它會順著“有效濾過壓”穿過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成為組織液的一部分。當細胞缺水的時候,水從組織間隙進入細胞使其充盈;當細胞內水分過剩,水又會離開細胞進入組織間隙。由于透明質酸和膠原蛋白的作用,水被吸附在細胞周圍而不會肆意流動,否則會因為重力聚集在下半身,人體就要發生變形了。
在毛細淋巴管附近,一部分組織液由于“壓力差”被吸收進毛細淋巴管,成為淋巴液的成分。淋巴液攜帶著營養物質和免疫因子慢慢涌流,最終通過右淋巴導管和胸導管匯入靜脈。血液、組織液、淋巴液三者之間相互轉化并維持動態平衡。
“血液——組織液——淋巴液”是人體水循環的主干線,水在這條主干線上川流不息。此外,還有一條支流匯成寧靜的“湖泊”,那就是環繞在腦和脊髓周圍的腦脊液。腦脊液是血漿從腦室的脈絡叢滲出而產生的,最終回流至靜脈系統,它的化學成分與血漿相似。腦脊液為腦和脊髓供應營養,運走代謝廢物、調節酸堿平衡、緩沖腦和脊髓的壓力,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
血液、組織液、淋巴液和腦脊液合稱為細胞外液,占人體水分三分之一,細胞內液占人體水分三分之二。水既要參與細胞外液的循環,又要參與細胞外液與細胞內液之間的交換,進進出出,好不忙碌。當它隨血液流經腎臟的時候,這次長途旅行即將接近終點。腎臟有兩套毛細血管網,一套毛細血管網對血漿進行過濾使之成為原尿,另一套毛細血管網對原尿進行重吸收和分泌,使之成為終尿(通常所說的尿液),終尿沿輸尿管進入膀胱并最終排出體外。
尿液是水離開的主要方式,水也可以作為淚液、汗液、呼出的水汽、消化道排泄物而離開人體。(摘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