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入政界
李文華,一臉的皺紋,一臉的笑。穿著一雙布棉鞋,身體稍有一些彎曲,邁著小碎步。大伙兒都喜歡聽他說相聲。可我到說唱團的時候,他被分配去當藝術團總團的辦公室主任了。
是因為他工作能力太強了嗎?講老實話,是因為一些領導認為他的形象不好,嗓音也一般,已經不適合再說相聲了。
李文華心里甭提多么不高興了。但他是一位上世紀50年代的老共產黨員,他絕對不會不服從組織分配。
1978年的下半年,和我一起合作的趙炎開始與馬季老師合作了。我一個人耍單兒,深入生活形影孤單。
創作了兩段相聲,卻找不到人一起排。我想到了李文華老師。
那天下午,我輕輕地敲開了李文華老師辦公室的門,他戴著老花鏡正看報呢。這些天我已經思想斗爭了好久,我考慮到文華老師對相聲的熱愛,更欣賞他表演相聲中“蔫包袱”的風格。
當我表明來意后,文華老師說:“你征求過馬季同志的意見嗎?只要領導同意,我沒意見。只要讓我說相聲,和誰都行!”
從油漆工到相聲演員
1946年,李文華當了興平機械廠的油漆工。李老師愛相聲,愛說唱,自然是工廠里的業余文藝骨干。1949年以后,李文華老師如魚得水。他上夜校、補文化,到工人文化宮參加業余文化活動,演話劇、演京劇、說快板、說相聲。1956年和1960年兩次參加全國職工會演。
就是在1960年,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的老搭檔郭啟儒先生年事已高,準備告別舞臺,中國廣播藝術團的老團長王力葉同志決定選李文華去接郭啟儒老先生的班。
“我是在兩年之內,四請諸葛。”王力葉談起這段往事很激動,“發現李文華這一難得人才之后,我馬上和馬季同志商量,請他探聽李文華的工作單位和職務,以便下手去‘挖,生怕行動遲了,被別人搶走。”
工廠宣傳部領導的接待是熱情的,但不同意放人。宣傳部部長說:“他是我們廠里的先進工作者,曾作為文藝代表出席過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并于1958年和1960年兩次出席北京市第三屆和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他不是一般的文藝骨干,他是我們廠的政治骨干,這樣的人我們是不能輕易放走的。”
“兩年后,我又第四次出動,這次我帶去兩件‘禮物:一是為了感謝廠方對我們的支持,擬派馬季等演員去廠慰問演出;二是向廠里領導表示,我們愿意承擔廠里文藝骨干的輔導工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通過慰問演出,感動了廠領導,特別是馬季現身說法,使廠領導當場表態,同意李文華調廣播說唱團。”
生活中的幽默數不清
我在和李老師相處的日子里,他生活中的幽默數也數不清。
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生活剛剛開始好轉,有人勸李老師家中添置個冰箱。李文華老師故意問人家:“放什么?”“吃的。剩下怕壞了的,放在里面。”“我們家那么多孩子,剩不下,剩下的吃的想藏都藏不住,唯一能進口的,就是冬儲大白菜。”我后來把這段寫進了我創作的相聲《錯走了這一步》中。(摘自《姜昆自述》 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