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瑤
那年初春的一個早晨,當我起床時,已經來不及從從容容地走上大路上學,我氣急敗壞地抄近路趕往學校。河上的冰看上去還沒融化,我三步并作兩步沖上冰面。剛剛走到河中央,“撲哧”一聲,一處冰面塌落了,我的兩條腿踏進了冷徹骨髓的河水里。
教室里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陰冷,我穿著濕透的棉褲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著,臉和唇都變成了青紫色。
中午回到家,母親很驚訝,卻什么也沒問,只是讓我圍著被褥坐在燒得熱熱的炕頭上暖和,她蹲在火爐前為我烘烤棉褲。爐火灼灼,不時爆出響聲來,而母親始終一言不發。當母親把烘干的棉褲交給我時,眼圈有些紅腫,不知是被爐火烤的,還是剛剛哭過。
那以后,有一兩個月我沒抄近路去上學。日子一天天過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學時我盼望母親能關照幾句,諸如要走大路千萬別抄近路蹚河之類,可母親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會跟隨她轉來轉去的目光。于是我賭氣地來到那條河邊。突然,我發現有人早在暴漲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頭。那石頭一塊塊緊密地挨著,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頭壘起來的,石面高出水面數厘米,遠遠看去就像一座簡陋的石橋。我踏石而過的時候,心里淌過一股莫名的感激。
那天晚上回到家,我無意間看到母親手上纏著白紗布,血透出來,紅紅的一片。我驚問她為什么會受傷,母親淡淡地回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邊的妹妹搶著告訴我:“媽媽的手是搬石頭時碰傷的。”“媽搬石頭干什么?”我不解地追問。“搬石頭搭橋呀!”
那一瞬間,我的心里轟響著,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那年九月,我踏過“母親橋”去遠方上大學。獨在異鄉漂泊,仍是母親用無言的關注幫我度過每一次的疲憊和寂寞。漸漸地我知道,母親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橋,還執著地用希望和奉獻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橋。
如今,河上的“母親橋”已經為風雨所侵蝕而殘舊,而在我成長的心靈中,“母親橋”永遠踏不斷。
彤彤摘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