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宏
【摘 要】目的:針對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中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選擇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醫院收治的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患者6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修復治療,觀察組實施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治療。針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比較。結果: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66.67%(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33%,對照組的發生率為26.67%(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效果顯著,患者產生的并發癥少,可以將其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效果
在臨床治療中,恒上前牙齦下牙折主要是因為外力的直接撞擊等造成的牙齒損傷,因為恒上前牙的位置以及功能,所以非常容易損傷[1]。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牙齒松動、咀嚼疼痛,所以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文章選擇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醫院收治的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患者60例,針對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中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醫院收治的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患者6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16歲~42歲,平均年齡(26.41±2.13)歲。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16歲~43歲,平均年齡(26.44±2.16)歲。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修復治療:將患牙、鄰近的牙齒采取翻瓣牙槽骨修整術進行處理,使患牙、牙槽骨充分暴露,并將牙槽骨頂端移動至斷端下方3mm~4mm的位置,使患牙鄰近其他牙齒水平平齊,最后對切口進行縫合,確認傷口完全愈合后行常規樁核冠修復。
觀察組實施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治療。患牙行常規根管治療后觀察2周,如患者無明顯不適,行根管內固定牽引樁,相鄰健康牙做固位牙,粘托槽做片段弓不銹鋼絲固定,用結扎絲和橡皮鏈對片段弓與牽引樁進行牽引,力度控制在50g左右,牽引的方向和牙齒生長的方向一致。治療后每2周進行復查,觀察患者的加力裝置是否正常,并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調整,正畸效果符合標準后,根據患者的需求進行相應的修復治療。
1.3 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比較。治療效果采用的評價標準[2]為:顯效:牙體修復完善,無松動、叩痛,影像學檢查無異常;有效:牙體修復完善,無松動、叩痛,影像學檢查牙切緣比同名牙切緣短1mm;無效:有炎癥反應,有松動、叩痛,影像學檢查牙切緣比同名牙切緣短2mm以上。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66.67%(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33%,對照組的發生率為26.67%(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治療中,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是常見的口腔牙外傷,因為恒上前牙所處的位置及其功能作用,使得其很容易受到損傷[3]。恒上前牙齦下牙折對患者的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需要及時治療。傳統的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治療,主要是進行常規的修復,患牙的牙齦高度與相鄰的健康牙齦高度存在差異,所以影響患者的牙齒美觀。為了更好的研究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的治療效果,針對其在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66.67%,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33%,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6.67%,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在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中,應用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治療,臨床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 王茜.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中采用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方法的臨床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26):27,35.
[2] 田淑華,惠雪峰,張曉蘭,等.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應用在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中的效果[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19,40(1):63-65.
[3] 凌燕,牟瓊瑩.牙體牙髓正畸聯合應用于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療效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20,7(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