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偉 葉永梅
【摘 要】目的:探究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作用及預防措施。方法: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生化檢驗的70例患者視為研究對象,根據其血液樣本溶血情況進行分組。未發生溶血現象的患者納入研究組,溶血血液樣本納入參照組,分析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結果:研究組與參照組患者的總膽固醇、谷丙轉氨酶及谷草轉氨酶水平具有顯著差距,兩組生化指標比較區別顯著(P<0.05)。研究組患者的尿素氮、血尿酸及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區別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的結果有明顯影響作用,需要提升臨床重視程度,預防溶血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溶血現象;臨床生化檢驗;膽固醇
標本溶血為臨床常見的問題,指的是紅細胞破裂,溢出血紅蛋白且進入血清當中。標本溶血的影響因素較多,比如患者自身溶血性疾病因素、儲存方式不當或者臨床檢驗不夠標準等。溶血現象的發生會對生化檢驗的結果產生干擾,其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隨之受到影響[1]。為了深入研究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及預防措施,文章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生化檢驗的70例患者視為研究對象,根據分組比較的結果討論,內容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單位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其血液樣本溶血情況進行分組。未發生溶血現象的患者納入研究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2歲~71歲,平均年齡(41.03±8.92)歲。溶血血液樣本納入參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2歲~72歲,平均年齡(41.11±8.67)歲。不同組內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且排出合并存在高血脂、高血壓等代謝障礙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具有心肝腎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入選患者均自愿參與且了解研究項目的內容(P>0.05)。
1.2 方法
研究組清晨靜脈抽取4ml血,離心速率3000r/min,離心時間10min。上層血清分離,在溫度4℃的冰箱中儲存,待檢。參照組使用人工方式使血液樣本出現溶血現象,而后以相同速率離心處理,取1ml血清為檢驗標本,貼好標簽。所有血液標本均使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檢測。
1.3 評價標準
檢測指標主要包含總膽固醇、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尿素氮、血尿酸及甘油三酯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研究組與參照組病患的生化指標對比
研究組與參照組患者的總膽固醇、谷丙轉氨酶及谷草轉氨酶水平具有顯著差距,兩組生化指標比較區別顯著(P<0.05),見表1。
2.2 研究組與參照組病患的臨床檢驗指標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尿素氮、血尿酸及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區別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標本溶血現象主要分為體內溶血與體外溶血,體內溶血發生的原因在于受到患者疾病因素影響,手術或者藥物不良反應的影響,致使患者紅細胞破裂溶血。體外溶血的發生,其原因主要包含乙醚/甲醇等化學物質、突然解凍或者冷凍、機械性振蕩等,體外溶血的發生,可能出現于采血及檢驗的各個環節中。臨床采血及檢驗中,需要保持技術嫻熟。預防采集標本期間,采血帶捆綁過緊,合理控制捆綁的時間。試管置入期間,速度適宜,預防強烈晃動,造成標本溶血問題的發生。檢驗中需要嚴格遵循各項無菌操作制度,保持專業且認真的工作態度。醫院需要嚴格把控各項生化檢驗的器材、材料等,避免購入不合格的產品。同時需要增強醫護人員的專業能力,定期開展培訓活動,降低溶血發生率[2-4]。
綜上所述,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的結果有明顯影響作用,需要提升臨床重視程度,預防溶血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楊麗麗.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預防措施研究[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20,17(8):140.
[2] 尚玉燕.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預防措施分析[J].心理月刊,2020(11):211.
[3] 趙月清.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預防措施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1):312-313.
[4] 魏明.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預防措施研究[J].飲食保健,2018,5(2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