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娟 米佳
【摘 要】目的:探討低頻超聲聯合高頻超聲在膽囊息肉樣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的79例膽囊息肉樣病變患者開展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低頻與高頻超聲檢查,以手術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效果。結果:在79例患者中,手術病理結果顯示膽囊息肉51例,合并膽結石24例,小結節型膽囊癌9例,膽囊腺瘤8例,膽囊腺肌增生癥5例。低頻聯合高頻超聲診斷符合率(94.94%)顯著高于低頻超聲(82.28%),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5);低頻超聲聯合高頻超聲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均顯著高于低頻超聲,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5)。結論:低頻超聲聯合高頻超聲可有效鑒別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且在良性膽囊息肉樣病變中診斷效能較高,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高頻超聲;多普勒超聲;良性膽囊息肉樣病變;診斷符合率
膽囊息肉樣病變一般是指膽囊壁腔中出現息肉狀非結石病變,且向膽囊腔生長的疾病類型,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在患者病情不斷加重后,會出現右上腹疼痛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大多為非腫瘤性病變,當直徑在15mm以上時則會增加惡變的風險性[1]。以往臨床上常采用低頻超聲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但實踐證實在良性病變中低頻超聲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誤診,且分辨率低[2]。高頻超聲分辨率較高,可充分顯示膽囊細微結構,彌補低頻超聲的不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的79例膽囊息肉樣病變患者開展此次研究,均接受手術治療,對本次研究均屬于自愿參與,且排除超聲檢查禁忌癥及臨床資料不完整者。男42例,女37例,年齡27歲~75歲,平均年齡(50.32±3.48)歲,病程1個月~27個月,平均病程(14.86±3.53)個月;就診原因:出現惡心嘔吐及腹脹癥狀27例,右上腹疼痛42例,其他消化道癥狀10例。
1.2 方法
選擇飛利浦IU22型超聲診斷儀及西門子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低頻超聲2.5MHz~5.0MHz,高頻超聲7.0MHz~11.0MHz,囑患者檢查前24h內禁食高脂肪食物及影響膽囊收縮的食物或藥物,檢查前8h內禁食。檢查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仰臥位或左側臥位,于探頭上涂抹耦合劑后置于患者劍突下、肋緣下、右肋間進行多切面掃描,先行低頻超聲檢查,仔細觀察患者膽囊及周邊結構,詳細記錄病灶局部位置、大小、邊界、內部回聲及血流信號,之后行高頻超聲檢查,方法同上,檢查結束后由2名資深的影像學醫師共同閱片,給出診斷結果。
1.3 觀察指標
最終以手術病理結果為診斷依據,分析不同檢查方法在膽囊息肉樣病變中的診斷符合率以及在良性膽囊息肉樣病變中的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分別采用a、b、c、d表示真陽性、假陽性、假陰性、真陰性;靈敏性=a/(a+c),特異性=d/(b+d),準確性=(a+d)/(a+b+c+d),陽性預測值=a/(a+b)[3]。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病理結果分析
在79例患者中,手術病理結果顯示膽囊息肉51例,合并膽結石24例,小結節型膽囊癌9例,膽囊腺瘤8例,膽囊腺肌增生癥5例。
2.2 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符合率
低頻聯合高頻超聲診斷符合率(94.94%)顯著高于低頻超聲(82.28%),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3 不同檢查方法在良性膽囊息肉樣病變中的診斷效能
低頻超聲聯合高頻超聲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均顯著高于低頻超聲,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膽囊息肉樣病變是外科疾病中的常見類型,其發病率約占所有膽囊疾病的5%~10%。臨床上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的主要手段為超聲檢查,其中低頻超聲可準確判斷病灶的位置、數量及大小,還可觀察膽囊壁及膽囊底部情況,但對于病灶位置特殊或直徑較小的惡性病灶常難以檢出,加之本身分辨率低,無法充分顯示病灶內細微結構,易出現誤診、漏診。高頻超聲可更加全面、具體地對病灶內部結構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進行觀察,還可局部放大病灶,觀察膽囊底部及前壁情況,與低頻超聲聯合應用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高診斷準確率[4]。
綜上,低頻超聲聯合高頻超聲可有效鑒別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且在良性膽囊息肉樣病變中診斷效能較高,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麗琴,張靜,孫翔.低頻超聲聯合高頻超聲在膽囊息肉樣病變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9,35(6):540-543.
[2] 趙育芳,劉利平,楊婧,等.超聲在膽囊息肉樣病變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1):101-103.
[3] 朱俊杰.高頻超聲聯合多普勒超聲在良性膽囊息肉樣病變診斷中的意義分析[J].飲食保健,2019,6(27):258-259.
[4] 程林,梅勇.低頻超聲聯合高頻超聲對膽囊增生性疾病的診斷價值[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7):1345-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