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
【摘 要】目的:分析在婦科手術患者護理工作中應用中醫特色護理干預所取得的臨床價值。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醫院收治的婦科手術患者中選取100例并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研究組應用中醫特色護理,對比患者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經護理,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均得到了合理改善,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0.05),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結論:在婦科手術患者護理工作中,通過中醫特色護理干預的應用,有利于實現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值得推廣。
【關鍵詞】婦科手術;護理模式;中醫特色護理;并發癥率;護理滿意度
醫療人員指出,對于婦科疾病患者而言,通過手術治療工作的合理開展,醫護人員可以幫助患者有效實現對于病灶的處理,對于患者健康的充分維系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1]。然而,大量臨床數據顯示,基于傳統護理模式下,部分醫護人員往往難以合理實現對于患者的充分關注,繼而不利于患者手術并發癥問題的充分管控,對于患者術后健康的恢復極為不利。針對這一問題,近年來,隨著祖國醫學的不斷發展,大批醫護人員結合中醫理論針對婦科手術患者護理工作進行了探究,從而推動了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在臨床過程中的廣泛應用[2]。本文針對在婦科手術患者護理工作中應用中醫特色護理干預所取得的臨床價值進行了分析,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間醫院收治的婦科手術患者中選取100例并分為兩組。對照組,年齡29歲~67歲,平均年齡(45.37±1.58)歲。研究組,年齡28歲~70歲,平均年齡(43.44±1.63)歲。相關內容已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并獲得審批。在基本資料方面,患者組間差異無統計價值(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做好手術要點說明、密切監測患者術中生命體征、做好患者手術信息記錄以及對患者術后疑問進行及時解答。
研究組應用中醫特色護理,主要內容包括:①穴位按摩護理:在手術開始前,醫護人員應利用中醫手法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涉及穴位包括心俞穴、內關穴以及三陰交。②情志護理:中醫認為,患者情緒往往可導致其氣血運行受到影響,基于此,醫護人員應積極做好對于患者情緒的關注并給予針對性護理。③艾灸護理:在婦科手術結束后,由于受到手術影響,患者腸胃可出現失調問題,繼而誘發腹痛腹脹等癥狀。基于此,醫護人員應在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的同時使用艾條對患者相關穴位進行艾灸,從而有效實現臟腑氣機的調理。
1.3 觀察指標
本文將患者并發癥率、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作為觀察指標。其中,并發癥包括惡心嘔吐、腹脹腹痛、感染以及腸粘連;生活質量采用相關問卷調查,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患者并發癥率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經護理,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均得到了合理改善,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對于健康的關注程度不斷提升,手術治療逐漸成為了臨床領域中對患者疾病進行有效干預的重要途徑[3]。對于婦科患者而言,在手術期間,通過中醫特色護理工作的合理開展,醫護人員可以幫助患者進一步實現對于不利情緒的合理控制,對于患者氣血的順暢運行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中醫特色護理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實現患者并發癥問題的控制,對于其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
綜上,在婦科手術患者護理過程中,為了合理實現患者健康的維系,醫護人員應積極做好對于中醫特色護理的合理引入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春華.婦科中醫特色管理的優勢和體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5):153-154.
[2] 葉美紅.子宮切除術圍手術期行以中醫特色護理的臨床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0,33(9):1406-1408.
[3] 向玉梅,林翠勤,吳丹.卵巢癌患者圍術期應用中醫特色護理的療效和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25):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