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磊 蔣佰福 牛忠林 吳麗麗 靳曉春 李如來 朱寶國 王慶勝 高雪冬


摘要:粘玉米因其果實營養度高、口感優越,市場歡迎度高,經濟效益良好,在我國多地可見種植。本文針對粘玉米葉面肥進行研究,觀察噴施不同葉面肥后,粘玉米的長勢、產量及其與經濟效益的相關性。
關鍵詞:粘玉米;葉面肥;效益
1? 資料與方法
1.1? 種子與土壤
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試驗對象型號為墾粘1號,從農墾科學院獲取優質種子,選用的肥料分別為:有機肥、45%復合肥、氨基酸葉面肥、EM菌劑。供試土壤為草甸黑土,其基本養分指標為:有機質25.3 g·kg-1、pH 6.4、堿解氮125.6 mg·kg-1、有效磷96.8 mg·kg-1、速效鉀183.2 mg·kg-1。
1.2? 方法
(1)田區劃分、處理
4 m行長,8行區,壟距為0.68m,3次重復,種植密度為5000株/667m2,采用隨機區組排列。A區為對照區不予施肥,B區常規施肥,C區噴施EM菌劑并進行常規施肥、管理,D區噴施氨基酸葉面肥并常規施肥和田間管理。田區施肥處理如表1(見表1)。
(2)統計學方法
采用DPS7.5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用Microsoft Excel 2007繪制圖表。
2? 研究結果
2.1? 粘玉米產量
研究數據顯示,產量最高的田區為C區,該田區噴施EM菌劑,其產量為7.39kg,其產量明顯高于A區、B區和D區。產量居于次位的是D區,該區產量為7.13kg,與A區、B區相比產量良好。田區中產量最低的是A區,該區未經過施肥處理,但A區和B區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
2.2? 玉米果質量
觀察不同田區的玉米果實質量差異。經過觀察,采用不同處理方式后,趨勢影響和產量影響具有一致性。A區單顆玉米果穗重量和其他田區果實質量相比,差異較為明顯(P<0.05)。C區(EM菌劑處理)與D區(氨基酸葉面肥處理)的單果質量都高于B區(常規施肥)質量,前者質量增加較多,后者增加較少,但該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0.05)。
2.3? 生長情況
(1)株高
研究數據表明,A區甜玉米株高為286.13cm,B區甜玉米株高為296.35cm,C區甜玉米株高為317.97cm,D區甜玉米株高為294.19cm。C區(EM菌劑)植株高度最高,與A區差異明顯(P<0.05);B區、D區株高其次,高于A區,但差異不明顯(P>0.05)。
(2)莖粗
觀察處理方式造成的莖粗差異。不同田區莖粗區間為20.56~24.39mm,C區莖粗最大,為24.39mm,A區莖粗最小,為20.56mm。C區與B區、D區相比,莖粗有所增加,但無顯著差異(P>0.05)。
2.4? 經濟效益
比較經濟效益,以3.25元/kg為收購定價,有機肥價格為515元/t,復合肥價格為3500元/t,EM菌劑價格為15.5元/L,氨基酸葉面肥為13元/L,計算經濟效益。可知各田區利潤是A區2151.92元,B區2192.89元,C區2885.89元,D區2303.30元。其中,C區經濟效益最好,D區經濟效益其次,A區經濟效益最差(見表2)。
3? 分析
本次研究顯示,和采用常規施肥方式的田區(B區)比較,EM菌劑噴施和氨基酸葉面肥噴施之后,粘玉米莖粗得到明顯改善。分析研究結果,比較噴施氨基酸葉面肥和EM菌劑的影響差異,可知后者噴施后作物生長狀態改善更明顯,產量顯著提升。探究其原因,較大可能性是EM菌劑在葉面肥種類中具有生物性特征,菌劑中有益微生物含量豐富,對提升甜玉米抗逆性、預防病害有正向影響,可改善甜玉米生長情況并實現增產目的。除此之外,EM菌劑、氨基酸葉面肥皆具有加強甜玉米光合作用的功效,可提升甜玉米植株的葉綠素含量。
EM菌劑是以復合菌群為基礎的微生物制劑,在該菌劑中,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對甜玉米生長發揮不同效用。該菌劑最主要的作用是通過光合細菌促進光合作用,通過嗜酸性乳酸菌促進甜玉米影響物質吸收,二者聯合作用,提升其他微生物活躍性,并在此過程中對其他微生物生成物質進行高質量利用,即在甜玉米植株中構建共生共榮的生存體系,促進EM菌劑效能發揮,促進玉米生長與增產。該菌劑通過構建良性生態環境,結合對甜玉米生長有正向影響的力量,生成抗氧化物質,對腐敗產生清除作用,還可以作用于病原菌,阻礙其繁殖。
參考文獻
[1] 張宗俊,王東升,戎茸,等.不同葉面肥噴施對甜玉米生長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長江蔬菜,2020,504(1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