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鶴
(北京唐浩電力工程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風力發電是合理使用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體現,不僅具有可觀的經濟收益,還沒有環境污染問題,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工作單位應該認真對待,以便于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群眾。
我國近些年來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供應的需求大幅增加,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能源消耗大國。在眾多珍稀能源中,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生物化學資源本身具有極高的價值,能提供大量能源,但也帶來了重度的環境污染和高額的成本,已經逐漸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繼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并且我國極端惡劣天氣出現的頻率也逐漸提升,霧霾等狀況日益嚴重,其出現的主要原因便是因為當前市場優質燃煤供應量不足,劣質燃煤燃燒后會產生大量工業廢氣污染周圍環境,使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過多。于是風力發電成為重要的能源生產渠道,風力資源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本身不具備污染性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具有極強的環境效益。同時,風力發電項目的開展不需要額外投入資源和人力,現有的技術體系完全可以支撐風力發電工作,節省了大量成本,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因此,為了推動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緩解當前能源供應的巨大壓力,風力發電是主要的優化途徑之一,受國家大力支持。我國幅員遼闊,風力資源十分豐富,經過科學估算后,其資源總量至少在十億千瓦以上,不過現如今的風力發電體系雖然趨于成熟,但仍存在問題,須不斷地優化,不斷地升級,提升其環境和經濟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對于社會進步也擁有巨大價值。據統計,截至2010 年底,我國部分城市風電利用水平不斷提高,黑龍江、冀北、蒙東等區域的風電利用小時數均達到2000 小時以上,具體情況詳見表1。

表1 各地電力利用小時數表
雖然風力發電項目不需要能源成本,但決定其經濟效益的影響因素仍然和普通的發電項目相同,包括投資過程,運營成本和電價三個方面。首先,從項目投資方面來看,風力發電項目一般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招投標融資成本以及現金成本等等方面。總投資過高或融資成本過高,都會直接制約風力發電項目發展,現如今的各項投資細則中沒有對風力發電項目有完善的衡量標準,而且因為其特異性能源成本幾乎為零,在當前利字當頭的社會中,招投標方都在爭取己方經濟效益最大化,過于松動的投資標準,便會使得雙方洽談沒有參考數據,很難形成平衡的雙方關系。其次,是運營成本,運營成本包括企業經營成本、設備磨損和運維成本等等,眾所周知,風力發電需要借助大型精密儀器進行操作,是將風能轉化為動能進而轉化為電能的工作模式,這就意味著風力發電設備必須長期開啟,不斷的運動會造成設備內部零件磨損,達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更換設備,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設備折舊破損的更換便會帶來高額的成本。同時,為了保障設備不會出現安全隱患,傷害工作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必須高頻率定期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和養護工作,這個過程中便會帶來大量的零件成本開銷和人工開銷,而且這個過程是不可省略的,一旦安全隱患未被有效排查出現安全事故,便會帶來更高的成本損耗。最后,電價方面,風力發電一直屬于國家重點開展的項目,在一定情況下,還會獲得國家在電價方面的扶持,這也會使得風力發電的電價要比普通的火力發電稍高。總的來看,風力發電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其本身的價值帶來的財務效益和對社會進步、國民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宏觀經濟效益。就本身價值也對風力發電項目的營收情況等財務指標進行全面評估,可以更好地實現項目發展情況把控,明確施工單位各項指標和能力。以遼寧省風力發電項目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其投資總額高達18 億人民幣,總體計算其動態投資數額為22 億人民幣左右,項目總價值為38 億人民幣,其風力發電項目主要的營收手段便是以電能銷售為主,每年外銷發電額為8 億千瓦時左右,年利潤為兩億元左右,年資產收益占總體比重的5%,換種說法而言,保障這樣的收益情況,在20 年便可回收全部投資成本,而風力發電項目,其使用壽命至少在40 年以上,因此可以認為一定程度上一個風力發電項目的建立,至少會帶來兩倍的收益。針對其運營維護成本而言,主要的開銷都是在葉片和機組的磨損上,并且經過計算,每年的成本開銷只會占經濟收益的兩成左右,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項技術手段都在不斷地優化,這項指標只會逐漸降低,不會提升,對上述指標的分析可見,風力發電項目的經濟效益較比傳統火力發電而言提升了不止一星半點。
環境效益優勢,在風力發電項目中體現得非常完整,最主要的特點便是沒有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現階段污染情況已經成為嚴峻的治理問題,傳統的火力發電站會排放大量工業廢氣和污水,對周圍環境帶來了極其不好的影響,雖說大部分火力發電站已經使用了脫硫脫硝裝置,但難免還會出現污染物,長期排放到大氣中,對環境影響極大。在我國電源結構中,火力發電仍然是電能供應的主要渠道,占總體的八成以上,并且其中耗能極高,污染性極強的燃煤發電場又占上述比例中的三成。燃煤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灰塵顆粒等等,對我國居民的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即便是不需要化石能源的水力發電,也一樣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破壞,因為水力發電需要搭建蓄水池,如果工藝失誤或清理不善,就會使其內部淤泥堆積,導致水質變差,大量魚類死亡,使得水體受到污染,在流動過程中,便會對周邊環境和其他水資源形成連帶性的環境污染,并且這些損害都是不可逆的。相對于上兩種發電方式而言,風力發電能夠完美地避免上兩種發電形式的危害,不會排除工業廢氣,不會接觸水資源,能夠起到良好的環境保護作用。
風力發電項目中涉及到經濟問題的最大影響因素,便是其前期投資過多,即便是中型風力發電廠一般也需要幾十億元左右的投資,雖說風力發電性價比更高,但是同等投入的情況下,火力發電和水力發電項目會產生更多的電能。正是因為前期投資數額的巨大,使得很多私營企業望而卻步,風力發電廠大部分成為國家產業,需要政府投資才能進行興建,這也是運營方面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前期過高的投入,使得企業不得不選用更穩妥的方式。另外,風電項目一般前期投資想要回本都需要20 年左右,總體的周期較長,且風力發電屬于不穩定發電,需要依靠氣候環境,隨著當前環境的不斷惡化,不可控的環境因素成為風力發電發展過程中的變量,任何部門無法確保風力發電的工作量,這樣的不可控性,也使得其運營情況充滿坎坷,只能靠客觀因素來決定經濟效益。
雖說風力發電項目不會排除工業廢氣和廢水,但是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興土木,進行土建工程建設,這就會對周圍環境造成破壞。并且水力發電廠,其工作量巨大,涉及范圍較廣,工藝流程復雜,除了基本的建筑搭建以外,還需要預埋建設通信電纜、架構輸電線路、修繕內部道路、安裝變電站等硬件設施,其工作量之大,工藝流程之繁瑣,完全不輸于任何一個類型的發電站。并且在建設過程中,各類臨時性建筑物的搭建,都會對周邊的植被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甚至出現水土流失問題[1]。其次,風力發電廠在運行過程中,還會對周圍生態環境帶來干擾,大量架構的輸電線路會在供電過程中形成獨特的電磁場,具有大量電磁輻射,會對周圍的通訊設備,智能終端造成干擾。同時,電腦輸入線路的電磁場和噪音會對周圍的居民和動物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長時間生活在噪音嚴重的地區,會造成耳鳴等問題。另外,風力發電項目是靠天吃飯的,天氣好壞,直接決定了其生產工藝能否進行,而環境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氣候,這樣的建設模式會為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首先,在風力發電項目確定和融資過程中,要促進多元化發展,將其職能合理發揮出來,同時也要慎重選擇投資方。在項目確定過程中,要了解初步的建設計劃,判斷土建工程施工時限,并了解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是否全面,判斷該項建造計劃的作用是否具備多樣性,多建設可以作為觀光景點的風力發電廠,實現經濟體制多樣化[2]。然后在融資過程中要同時接受政府和私人的共同投資,避免因資金鏈斷裂導致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借助國家政策,合理經營電廠,促使該項目能夠盡快地產生經濟效益。其次,要科學合理地運營,做好前期設計工作和風險預警,對現場的各項參數指標進行驗證,并對容易受到客觀因素影響的位置進行盤查,例如倉庫。倉庫在使用過程中會堆積大量的原料,其原料擁有自身特性,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原材料完美的存儲環境,可以有效控制成本,造價保障工作效率。風險預估的合理開展,可以明確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做好妥善的準備,針對性地做出策略,避免發生突發狀況時,成本損失進一步提升。同時對經營過程中的各類動態數據進行全面收集,為后續工作提供參考性意見,也是重要的經營體系優化內容。再然后,在電價方面需要政府出臺相關規章制度來幫助其價格進行確定,促使民間資本和能源項目能合理開展。還要推出相對便利的政策,來鼓勵私營企業加入到風力發電項目中,幫助新能源發電技術平穩的發展。最后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建立科學完善的環境保護措施,對周圍環境進行緊密保護。例如,在完成階段性施工作業后,要恢復附近的綠化,大量種植植物,促進生態環境恢復。還要注意控制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噪聲污染、光污染等等,需要調查附近居民的日常作息時間,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施工,避免影響群眾。同時還要評價當前風力發電項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要注意不要在動物棲息地附近架設過多的硬件設施,督促工作人員配合評估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改善現狀,挽回損失[3]。
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在經濟體制不斷改革的當下,科學進行風力發電是必要的,同時也是保障供電穩定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對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優勢進行詳細論述,明確實際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旨在幫助電力企業明確管理難點和優化方向,為未來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