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周欣,唐星祝,寧志毫,吉光亞
(1·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湖南 長沙410007;2·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410004;3·湖南省湘電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410007)
長沙某新建企業向長沙電網申請用電,申請報裝容量為11 210 kVA,正常生產負荷為9 500~10 000 kW,年滿負荷用電量在8 000萬kW·h左右。根據業主報裝資料,廠區主要用電設備包括10 kV電機2臺,1號電機功率8 800 kW,額定電流569 A,正常工作狀態下功率因素為0·92,工作效率為97·6%,采用液阻柜啟動,液阻模擬啟動時啟動時間約為22 s,最大啟動電流約為額定電流的3·8倍(2 162·2 A);2號電機功率410 kW,額定電流為29 A,為直接啟動,啟動電流約為額定電流的6倍(174 A);兩臺電機不同時啟動,2號電機在1號電機之后啟動;400 V電機最大容量為132 kW,為固態軟啟動[1-4]。
由于企業場地空間有限、線路走廊實施難度大等,該企業必須采用10 kV電壓等級接入電網,而1號電機啟動電流較大,可能會造成電網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波動大、電壓暫降的風險[5-8],從而導致其他用戶變頻器、低壓脫口裝置、交流接觸器、PLC控制器等電壓暫降敏感設備保護跳閘,用戶生產線異常停運,還會造成其他帶重負荷的電動機因轉矩不夠停止轉動,甚至電機燒壞等問題[9-13]。
本文主要對該企業10 kV大電機啟動對電網電壓暫降的影響進行理論分析和仿真研究,準確計算出電壓暫降深度,并提出系列解決措施,確保該企業安全可靠地接入電網,對同類型企業接入電網電能質量評估、接入系統方案設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14-15]。
該企業計劃新建10 kV線路1回,接入110 kV亞洲湖變電站,電纜型號采用2×YJV22-3×300,路徑長約200 m,電纜總長400 m,如圖1所示。亞洲湖變電站110 kV母線最大短路容量為1 715·3 MVA,最小短路容量為662·2 MVA;10 kV母線最大短路容量為272·6 MVA,最小短路容量為217·6 MVA。

圖1 接入系統方案設計
根據Q/GDW 1065—2015《電能質量評估技術導則》,該企業大電機啟動時,負荷變化值ΔS=37·45 MVA,與公共連接點短路容量的比值為k,13·74%<k<17·21%,不滿足第一級評估規定,需要開展電壓波動第二級評估(理論計算)和第三級評估(建模仿真)。
根據《電能質量評估技術導則》,在無功功率變化量為其主要成分時(例如大容量電動機啟動),對于平衡的三相負荷可采用式(1)進行計算:

式中,d為電壓波動值;Ssc為負荷接入點短路容量;ΔSi為負荷變化量,10 kV大電機啟動時,最大啟動電流約為額定電流的3·8倍,且為感性無功電流,則ΔSi=3·8×Sn=37·45 MVA。
根據以上公式,10 kV大電機啟動時,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波動在最大短路容量下為13·74%,在最小短路容量下為17·21%,會產生13·74%~17·21%的電壓波動(電壓降落)。依據GB/T 30137—2013《電能質量 電壓暫降與短時中斷》,10 kV大電機啟動對電網產生了電壓暫降,對電網影響較大。電壓暫降是指電力系統中某點工頻電壓方均根值突然降低至0·1 p·u·~0·9 p·u·,并在短暫持續10 ms~l min后恢復正常的現象。
根據電機軟啟動計算書,電機啟動過程中啟動電流、啟動時間分段詳細參數見表1。依據表1中參數,對電機啟動過程中,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值進行計算,最大、最小短路容量下,10 kV母線電壓值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在最大短路容量、最小短路容量下,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均約在22 s后恢復至0·9 p·u·以上。啟動時間為不同轉速比例下所需要的時間。

表1 電機啟動時過程中分段參數

圖2 電機啟動母線電壓變化曲線(在1 s電機啟動)
2.2.1 仿真建模
對于亞洲湖變電站110 kV及以上供電網絡,利用ETAP軟件,采用短路容量進行系統等值,根據該企業接入系統方案和負荷情況建立電氣網絡計算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仿真模型
2.2.2 計算結果
依據圖3仿真模型,對最大、最小短路容量下,10 kV大電機啟動,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降落情況進行仿真計算,可以得到大電機啟動亞洲湖變電站母線電壓變化表,見表2。

表2 大電機啟動亞洲湖變電站母線電壓
由表2可以看出,最大短路容量下,大電機啟動時亞洲湖變電站110 kV、10 kV母線電壓降落分別為2·09%、14·01%;最小短路容量下,大電機啟動時亞洲湖變電站110 kV、10 kV母線電壓降落分別為5·33%、17·35%;仿真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10 kV大電機啟動時,亞洲湖變電站10 kV電壓會產生14·01%~17·35%的電壓降落(持續時間約22 s),造成10 kV母線電壓暫降,對電網影響較大。
針對該企業大電機啟動造成的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暫降問題,提出亞洲湖變電站擴建主變壓器、加裝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兩種治理方案。
在亞洲湖變電站擴建一臺主變壓器,兩臺主變壓器10 kV母線接線及運行方式有如下兩種。
3.1.1 運行方式一
兩臺主變壓器10 kV側采用單母線雙分段接線,原主變母線(Ⅰ母)接其他負荷出線,新擴建主變母線(Ⅱ母)接其他負荷出線和該企業負荷出線,如圖4所示。在大電機啟動時,兩條母線并列運行(K2開關閉合),由于擴建了一臺主變壓器,10 kV母線短路容量提升,降低電機啟動對母線電壓降落的影響。具體短路容量提升值與擴建主變壓器容量有關,擴建主變壓器容量越大,短路容量越大。在非大電機啟動期間,兩條母線可并列運行或分裂運行。

圖4 新擴建主變母線接其他負荷出線和該企業負荷出線10 kV單母線雙分段接線
方式一情況下,若新擴建主變壓器容量與原主變壓器相同(50 MVA),對最大、最小短路容量下10 kV大電機啟動時的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降落情況進行仿真計算,具體數據見表3。

表3 擴建一臺主變壓器后并列運行大電機啟動亞洲湖變電站母線電壓
由表3可以看出,此方案下10 kV大電機啟動時,亞洲湖變電站110 kV母線電壓降落為2·09%~5·33%,與原方式電壓降落相同;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降落為8·05%~11·43%,低于原方式下的電壓降落,但是仍然造成母線發生電壓暫降,方案不可行。
3.1.2 運行方式二
兩臺主變壓器10 kV側采用單母線雙分段接線,新擴建主變壓器母線(Ⅱ母)專接該企業負荷出線,原主變壓器母線(Ⅰ母)接其他用戶負荷出線,如圖5所示。在大電機啟動時,10 kV母線分裂運行(K2開關斷開),從而減少該企業大電機啟動時對其他用戶負荷的影響;在非大電機啟動期間,10 kV兩條母線需并列運行,確保新擴建主變容量得到充分利用。

圖5 新擴建主變壓器母線專接該企業負荷出線10 kV單母線雙分段接線
此方案下對最大、最小短路容量下10 kV大電機啟動時的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降落情況進行仿真計算,具體數據見表4。

表4 擴建一臺主變壓器后分裂運行大電機啟動亞洲湖變電站母線電壓表
由表4可以看出,此方案下10 kV大電機啟動時,亞洲湖變電站110 kV母線電壓降落為2·09%~5·33%,與原方式電壓降落相同;亞洲湖變電站10 kV I母線(其他用戶負荷所接母線)電壓降落為2·08%~5·40%,遠低于原方式下的電壓降落,不會造成母線發生電壓暫降。
由此可見,亞洲湖變電站擴建一臺主變壓器,兩臺主變壓器10 kV側采用單母線雙分段接線,新擴建主變壓器母線專接該企業負荷出線,原主變壓器母線接其他用戶負荷出線,這種方案可行。
實施該方案時需要注意:
1)該企業在大電機啟動時,需要向電網調度申請,在確保10 kV母線分裂運行后,方可進行大電機啟動。
2)大電機啟動時,仍然會造成其他負荷所接母線發生5·40%的電壓降落,為保證大電機啟動過程中母線電壓在10 kV以上,電網調度需要通過投電容器、調節主變檔位,保證10 kV I母線(其他用戶負荷所接母線)電壓在10·57 kV以上。
3)在非大電機啟動期間,兩條10 kV母線需并列運行,確保新擴建主變壓器容量得到充分利用。
該企業10 kV大電機啟動時,最大啟動電流約為額定電流的3·8倍,且為感性無功電流,則無功沖擊Q=3·8Sn=37·45 Mvar。建議加裝30 Mvar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其中FC為15 Mvar,SVG為±15 Mvar),動態補償大電機啟動產生的感性無功,降低對電網電壓降落影響。
1)FC、SVG可安裝在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或該企業10 kV母線;根據DL/T 1198—2013《電力系統電能質量技術管理規定》,當電能質量指標不滿足相應國家標準時,應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建議該企業加裝動態無功補償裝置。
2)FC、SVG若安裝在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建議SVG采用恒電壓控制模式,保持母線電壓穩定。此時,FC、SVG除用來治理10 kV大電機啟動時的無功沖擊,還可用來解決非電機啟動時母線電壓的穩定問題。
3)FC、SVG若安裝在該企業10 kV母線,建議SVG采用恒無功(無功為0)控制模式,建議在電機啟動前,先將SVG投入運行,然后投入FC,此時在電機啟動前FC的容性無功由SVG補償,避免先投入FC帶來的容性無功沖擊(電壓暫升)。
4)大于10 ms的電壓暫降就會對敏感負荷產生巨大影響,因此SVG全響應時間應小于10 ms。
采用FC、SVG安裝在該企業10 kV母線方案時,對最大、最小短路容量下10 kV大電機啟動后,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降落情況進行仿真計算,具體數據見表5。

表5 增設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后大電機啟動亞洲湖變電站母線電壓
由表5可以看出,此方案下10 kV大電機啟動時,亞洲湖變電站110 kV母線電壓降落為0·44%~1·05%,遠低于原方式電壓降落;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降落為2·81%~3·43%,遠低于原方式下的電壓降落,不會造成母線電壓暫降。
由此可見,加裝30 Mvar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其中FC為15 Mvar,SVG為±15 Mvar)的治理方案可行。
本文主要對某企業10 kV大電機啟動對電網電壓暫降的影響進行了理論分析和仿真研究,并提出系列解決措施,確保該企業安全可靠地接入電網,可為同類型企業接入電網電能質量評估、接入系統方案設計提供重要的借鑒,主要結論如下:
1)該企業10 kV大電機采用液阻柜啟動時,亞洲湖變電站10 kV電壓會產生14·01%~17·35%的電壓降落(持續時間約22 s),會造成10 kV母線電壓暫降,對電網影響較大。
2)亞洲湖變電站擴建一臺主變壓器,兩臺主變壓器10 kV側采用單母線雙分段接線,新擴建主變壓器母線專接該企業負荷出線,原主變壓器母線接其他用戶負荷出線,在大電機啟動時,10 kV母線分裂運行,從而減少大電機啟動時對其他用戶負荷的影響。此種方案下,大電機啟動時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其他用戶負荷所接母線)電壓降落為2·08%~5·40%,方案可行。
3)加裝30 Mvar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其中FC為15 Mvar,SVG為±15 Mvar),動態補償大電機啟動產生的感性無功,降低對電網電壓降落影響。此種方案下,大電機啟動時亞洲湖變電站10 kV母線電壓降落為2·81%~3·43%,方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