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萃娟
(桂林市人民醫院,廣西 桂林 541002)
Rh 血型系統,意為恒河猴(Rhesus Macacus)血型系統,是最復雜的遺傳多態性血型系統之一,其臨床意義僅次于ABO血型[1]。國內學者研究表明[2]:Rh血型抗原已經達到六十多種,而C、c、D、E、e 5種抗原具有廣泛的臨床意義,其中D抗原最為重要。根據紅細胞上D抗原有無可分為RhD陽性與RhD陰性,大約99.6%中國人為Rh陽性,其余約0.4%為Rh陰性。因此,加強Rh血型抗原檢測能指導臨床輸血,提高患者輸血安全性。
選擇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醫院就診人員17822例為對象(重復檢測者按1人計算),男9325例,女8497例,年齡1天至100歲,平均(46.28±5.41)歲。
(1)儀器與試劑:采用上海血液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抗A抗B血型定型試劑(單克隆抗體)、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紅細胞試劑盒,珠海貝索公司提供的BASO血型血清學離心機,全自動血型分析儀、Rh血型抗原檢測卡(單克隆抗體)、抗人球蛋白檢測卡等相關檢測卡、人源抗D血型定型試劑、孵育器及離心機由長春博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2)檢測方法: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擬輸血患者靜脈血 2~3mL,置入 EDTA-K2 抗凝管內,顛倒充分混勻后及時送檢。收到標本后于室溫下離心 3 min(3 000 r/min),血漿分離后采用生理鹽水制成體積分數為0.8%-1%紅細胞懸液,采用Rh血型抗原檢測卡進行檢測。對于初檢D抗原陰性者,進行試管法復檢,檢驗操作均遵循《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以及試劑和儀器說明書進行操作。
運用電腦數據及CCD圖像分析技術做處理分析,判定Rh血型抗原結果并人工復核。
結果判定:紅細胞與相應的抗體結合并于凝膠柱的中上層出現凝聚者為陽性;紅細胞未與相應的抗體結合并于凝膠柱的底層發生聚集現象者為陰性。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醫院就診人員均完成Rh血型抗原表型檢查,結果表明:RhD陰性(初篩)患者64例,占0.35%。RhD陰性(初篩)患者中血型抗原表型分布排在前兩位的分別為:ccee、Ccee,分別占:59.38%和26.56%;RhD陽性患者中排在前3位的分別為:CCee、CcEe和 Ccee,分別占:55.60%、27.69% 和 9.32%,見表1。

表1 醫院就診人員中Rh血型抗原表型分布及構成比[n(%)]
醫院就診人群中抗原C、E RhD陽性基因頻率高于RhD陰性(P<0.05);抗原 c、eRhD 陽性基因頻率低于 RhD 陰性(P<0.05),見表2。

表2 醫院就診人員中Rh抗原頻率及基因頻率比較[n(%)]
Rh血型系統臨床意義僅次于ABO血型系統,其血型表型和抗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因其5種抗原均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臨床上可引起輸血反應[3]、新生兒溶血病[4-5]等。Rh血型系統屬于人體重要的血型系統,具有陰性與陽性區別。既往研究表明:對于RhD陰性者不能接受RhD陽性者血液,主要是由于RhD陽性血液中抗原能刺激RhD陰性人體產生Rh抗體;再次出入RhD陽性血液后,會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增加輸血風險。Rh陽性人群的Rh表型理論上分為 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等不同的類型,其中醫CCDee最為常見,基因頻率報告表型為e>C>c>E,本文與既往研究結果相符。國內學者研究表明[6]:當前臨床上已經明確的Rh血型系統抗原達到50多個,不同類型抗原均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部分歐美國家已經將Rh表型檢測列入受血者于獻血者的檢測項目,但是我國尚未明確規定。為了提高臨床輸血安全性、合理性,不僅要ABO同型輸注,亦必須符合Rh抗原、抗體相容。否則,某些Rh抗原缺失患者輸入含相應缺失Rh抗原的血液后,將會產生免疫性抗體,增加配血困難及輸血風險。因此,臨床上需保證Rh抗原合理輸注,不僅能降低輸血成本,亦可節約醫療資源[7]。
本研究中,醫院就診人員均完成Rh血型抗原表型檢查,結果表明:RhD陰性(初篩)患者64例,占0.35%。RhD陰性(初篩)患者中血型抗原表型分布排在前兩位的分別為:ccee、Ccee,分別占:59.38%和26.56%;RhD陽性患者中排在前 3位的分別為:CCDee、CcDEe和 CcDee,分別占:55.60%、27.69%和9.32%,由此看出,醫院就診人員中RhD陰性(初篩)占據一定的比例,影響輸血安全性。當前,臨床上對于D抗原的認識較為充分,對于E、C、c、e抗原的認識尚不充分。但是,上述5種不同的抗原均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均會增加輸血反應。本研究中,醫院就診人群中抗原C、E RhD陽性基因頻率高于RhD陰性(初篩)(P<0.05);抗原c、e RhD陽性基因頻率低于RhD陰性(初篩)(P<0.05)。因此,臨床上對于進行輸血治療患者,應加強Rh血型抗原檢測,避免由于Rh血型不合而引起無效輸血,影響患者轉歸,增加醫療費用。對于產科、血液病或長期輸血治療者,輸血治療前應加強Rh血型抗原檢測,提高輸血安全性,減少輸血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醫院就診人員中Rh血型抗原表型分布較廣,輸血前應加強患者Rh 血型抗原檢測,檢測結果可作為輸血安全的篩查條件,盡量為受血者提供主要抗原同型輸注,降低輸血后不規則抗體產生幾率,減少同種免疫反應出現,提高輸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