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夢輝,鐘根平,張運秀
(1.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省贛州市, 江西 贛州 342400 )
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病理特點以關節軟骨進行變性和消失、關節邊緣及軟骨下骨反應性變化為主,其臨床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反復發作及不同程度的活動受限等。據流行病學調查報道,我國65歲以上人口該病發病率85%[1],致殘率53%[2]。單用針灸療法,患者的肌肉萎縮、關節活動度受限等問題不能得到有針對性的解決,通過聯合運動康復能顯著改善患者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減輕疼痛,現報告1例。
患者58歲,男性,因“雙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5月余”收治入院,患者5月前因雙膝關節持續疼痛,2020年10月8號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關節鏡下雙膝清理術”,入院癥見:雙膝關節酸脹疼痛,呈間歇性發作,跛行,下蹲困難,上下樓時雙膝關節疼痛加重,以右側為甚。納可,寐安,二便調。舌質紫暗,苔薄白。
查體:雙膝髕骨上下活動度較差,雙膝內、外側壓痛陽性,輕度腫脹,雙膝皮溫不高,右下肢靜脈曲張。抽屜試驗(-),浮髕試驗(-),髕骨研磨試驗(-),拉赫曼實驗(-),內、外翻應力試驗(-),單膝半蹲實驗(+),髕周指壓實驗(+),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生理反射對等,病理反射未引出。
關節活動度:主動:左屈:125度左伸:0 度被動:左屈:135度左伸:0度
主動:右屈:115度右伸:-2度被動:右屈:130度右伸:-2度
圍度:左:髕骨上10cm:45cm髕骨下10cm:34cm
右:髕骨上10cm:45.5cm髕骨下10cm:38cm
輔助檢查:2020-10-07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雙膝關節MRI(MRI號:DMRO435257)示:1、雙膝關節退行性變:①右側股骨髁間窩缺血;②雙膝髕骨缺血灶并左膝髕骨骨髓水腫;③雙膝關節腔及髕上囊積液。2、雙膝關節內外側半月板前后角變性。3、雙膝外側盤狀半月板。4、雙膝前交叉韌帶內異常信號,考慮水腫。5、雙膝髕前軟組織水腫。6、右膝內側皮下軟組織內條狀增粗迂曲血管影,請結合臨床。

中醫診斷:膝痹病瘀血證
西醫診斷:雙膝髕下脂肪墊炎雙膝關節髕股關節炎右下肢靜脈曲張
治療:(1)入院后行針灸治療,每日1次,取內膝眼外膝眼陰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解溪阿是穴,平補平瀉;在內、外膝眼附近探查熱敏點,熱敏灸40min,患者熱感明顯從右膝外側往下走致右足底,且覺熱量擴至整個右膝[3];
Mulliga關節松動術:每日1次,患者取俯臥位,醫者分別對股脛關節,髕股關節和近端脛腓關節牽引,做前后側方及上下的滾動滑動等松解手法[4];
運動康復:①直腿抬高:將腳尖勾起,大腿前側股四頭肌收緊,緩慢將大腿向上抬至15-20cm,約30度,在最高點停留一秒,然后緩緩下落至接近床面,再次抬起,循環往復,每組15-20次,每天3組。②前后重心轉移訓練:雙足前后分開,左右距離與肩同寬,患側在前,健側在后,前后重心移動,后足緩慢伸膝蹬地,將重心逐漸轉移到前足,保持3-5秒,在無痛下,逐漸延長承重的時間,重復10-20次,每天3組。
第3周開始,熱敏灸60min,進一步Mulliga關節松動術,運動康復:①②同上,③單腿站立訓練:患側單腿站立,健側腿屈髖屈膝90度,雙手抱肩,穩定身體,根據平衡能力,逐漸增加時間重復10-20次,每天3組。④上下臺階訓練:患者站于臺階前,患腿抬起屈髖屈膝置于臺階上,腳掌踏實,重心前移,患腿發力伸髖伸膝抬高身體,使健腿踏上臺階,重復10-20次,每天3組。
3周后出院,雙膝髕骨活動度基本正常,患者下蹲不受限,跛行明顯改善,雙膝關節疼痛基本消失,上下樓時無明顯疼痛,膝關節無未見腫脹,右下肢靜脈曲張改善。
出院查體:單膝半蹲實驗(-),髕周指壓實驗(-)
關節活動度:主動:左屈:135度左伸:0度被動:左屈:150度左伸:0度
主動:右屈:130度右伸:0度被動:右屈:140度右伸:0度
圍度:左髕骨上10cm:45.2cm髕骨下10cm:34.5cm
右髕骨上10cm:45.8cm髕骨下10cm:36.7cm
中醫認為本病與“癖”“邪”“虛”相關,痰癖痹阻,筋絡癖滯為病變之標,肝腎虧虛,腎虛髓虧為病變之本,老年人多發[5],見舌質紫暗,為血瘀證,遂針灸疏通經絡,散結止痛。內外膝眼分別位于髕韌帶內外側的凹陷處,故可治療膝關節病變。將熱敏點的熱量傳至關節深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及周圍微環境新陳代謝,改善膝關節功能,針灸治療后患者膝關節無明顯疼痛,右下肢氣血運行通暢,靜脈曲張明顯改善,見右下肢維度較治療前變小。但術后患者常因疼痛而制動,加之術后局部組織自身修復產生粘連,關節活動受限成為本病的常見并發癥,單用針灸治療治療難度較大,故配合Mulliga關節松動術和運動康復后患者關節角度明顯改善,下蹲不受限,上下樓無明顯疼痛。治療后的結果分析,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在行關節鏡手術后,存在手術本身帶來的活動度等方面的問題。研究顯示,受傷的關節制動2周,就會導致結締組織纖維融合,關節運動功能喪失[6],同時,活動度的受限必然影響膝的正常力學結構,從而進一步加重膝內組織的病變,導致腫痛癥加重。活訓練可以加強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有助于修復損傷的軟骨和消除炎性物質。Mulliga關節松動術可防止關節粘連,使患者盡快恢復到正常的關節活動度,為下一步的運動康復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運動康復增強患者肌肉強度,防止肌肉萎縮,提高患者的平衡及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從而增強膝關節功能,使患者可以正常上下樓梯,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7]。
綜上所述,膝關節鏡下術后患者通過針灸聯合運動康復治療具有療效確切、治療形式多樣,治療周期短的突出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