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萍,楊春燕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 產科,重慶 401147)
雙胎妊娠指的是一次妊娠子宮腔當中同時存在兩個胎兒的妊娠,屬于產科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多胎妊娠。近幾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提升,試管嬰兒和促排卵藥物的廣泛應用,雙胎甚至多胎妊娠的臨床發(fā)生率明顯提升[1]。雙胎妊娠屬于高危妊娠,孕產婦的身體負荷較單胎妊娠更重,且發(fā)生妊娠合并癥(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不良妊娠結局(早產、圍產兒死亡等)的風險相對較高,一定程度上加大產婦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對分娩產生不良影響。為此臨床醫(yī)務人員需要充分重視雙胎妊娠產婦的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以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產婦心理情緒,確保分娩工作順利完成[2]。本文主要分析循證護理及產后延伸護理應用于雙胎妊娠產婦中的價值,旨在為今后臨床護理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具體研究內容整理如下。
以數(shù)字隨機分組法將本研究中抽選的200例雙胎妊娠產婦(2020.1-2020.12)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產婦各占100例。
對照組:年齡范圍:年齡最小值22歲,年齡最大值37歲,年齡平均值(29.91±0.85)歲;其中初產婦占35例,經產婦占65例;依據(jù)文化水平,初中或以下學歷占12例,高中或中專學歷占33例,大專及以上學歷占55例。
觀察組:年齡范圍:年齡最小值24歲,年齡最大值39歲,年齡平均值(29.98±0.91)歲;其中初產婦占37例,經產婦占63例;依據(jù)文化水平,初中或以下學歷占14例,高中或中專學歷占30例,大專及以上學歷占56例。
兩組雙胎妊娠產婦的資料數(shù)據(jù)相比較,P>0.05。
入選標準:經過B超檢查確定為雙胎妊娠的產婦;對研究知情并且自愿納入的產婦;未合并妊娠并發(fā)癥的產婦。
排除標準:年齡在18周歲以下的產婦;合并惡性腫瘤的產婦;合并婦科疾病或者其他重要臟器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產婦均接受常規(guī)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在產婦入院以后即給予產婦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等,在產婦分娩以后針對產褥期相關注意事項、新生兒護理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等展開詳細指導。
觀察組產婦給予循證護理及產后延伸護理,詳細內容整理如下。
(1)循證護理:①分析醫(yī)院以往的臨床資料,通過互聯(lián)網查閱、收集及整理雙胎妊娠和單胎妊娠的相關資料,總結學者的結論以及自身臨床實踐經驗,確定護理目標。通常雙胎妊娠產婦更容易發(fā)生早產、妊娠高血壓、產后出血以及胎兒生長受限等并發(fā)癥,針對上述問題制定護理計劃,由科室內醫(yī)護人員共同討論的方式篩選出可行性較高的護理方案。②為孕產婦建立微信群,由醫(yī)護人員指導其開展日常保健工作,定時提醒孕產婦接受產檢;若孕產婦合并糖尿病,需加強飲食和運動指導力度;若合并高血壓,需定期監(jiān)測血壓水平以及尿蛋白含量。叮囑孕產婦在妊娠期間開展適量運動,休息體位取左側臥位,條件允許者可不定時吸氧,以確保胎盤血液循環(huán)正常;建議孕產婦租借胎心監(jiān)護儀,以保證在加重可監(jiān)測胎心音;叮囑孕產婦增加飲食當中高蛋白、高熱量以及高維生素食物的攝入量,合理搭配飲食。③為產婦開展剖宮產手術前,需完善術前檢驗工作,通過B超對羊水量、胎位等進行監(jiān)測,以確保手術順利開展;為產婦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密切監(jiān)測產婦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指導產婦取左側臥位臥床休息,開展吸氧護理,遵醫(yī)囑為產婦應用抗感染藥物。④產后密切監(jiān)測產婦子宮收縮和恢復情況,記錄出血量,針對合并妊高癥產婦,需要預防產后出血,監(jiān)測產婦生命體征和血壓改變情況,加強會陰清潔護理;每天開展一次乳房護理,以確保充分泌乳。⑤孕產婦得知自己孕有雙胎以后,極易出現(xiàn)較強的心理波動,有喜悅亦有擔憂,且伴隨著妊娠時間的延長,身體負荷逐漸加重,心理狀態(tài)亦出現(xiàn)變化;護理人員需要同孕產婦展開有效的溝通交流,掌握其內心的想法以及影響情緒的相關因素,同時結合孕產婦的身心健康狀況開展有效的心理疏導措施,并且在整個妊娠保健服務中貫徹心理護理措施。
(2)產后延伸護理:①護理人員于產婦出院前完善出院指導工作,同時向產婦及家屬發(fā)放新生熱護理技能手冊;產婦出院后一周之內為其開展兩次電話隨訪,掌握產婦出院以后身心康復情況以及新生兒護理情況,詳細解答產婦提出的疑問;產婦可在產前建立的微信群中題提問,由醫(yī)護人員利用休息時間解答疑問,同時通過微信或者電話的方式告知產婦產后復查和新生兒體檢時間。②為預防產后抑郁,護理人員在電話隨訪過程中需要加強與產婦之間溝通和交流的力度,及時察覺產婦內心的焦慮情緒,叮囑家屬在產后給予產婦理解和支持,注意同產婦說話的語氣,避免加重產婦的心理負擔,導致產后抑郁。
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雙胎妊娠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均為得分越低代表越占據(jù)優(yōu)勢。
統(tǒng)計兩組產婦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記錄并分析兩組新生兒的Apgar評分。
本研究相關觀察指標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時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兩組雙胎妊娠產婦的計量資料應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分別用t和卡方檢驗。若結果顯示P<0.05,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相比對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其新生兒Apgar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1所述。
表1 對比兩組雙胎妊娠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情況(±s,n=100)

表1 對比兩組雙胎妊娠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情況(±s,n=100)
組別 SAS評分(分) SDS評分(分) 新生兒Apgar評分(分)對照組 38.07±2.16 41.16±2.28 8.18±0.24觀察組 25.93±1.35 37.41±1.97 9.35±0.28 t 47.66 12.45 31.73 P 0.01 0.01 0.01
觀察組產婦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結果見表2所述。

表2 比較兩組雙胎妊娠產婦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
近年來,雙胎及多胎妊娠的臨床發(fā)生率隨著促排卵藥物的應用以及輔助生殖技術的普及而呈現(xiàn)逐年遞增的趨勢[3]。雙胎妊娠屬于產科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高危妊娠,此類孕產婦的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極高,除此之外,分娩可對女性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程度的損傷,其產后通常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護理康復,但是雙胎妊娠產婦在產后需要負責哺育兩個新生兒,其身心壓力極大,且休息時間大大減少,對其產后康復存在不良影響[4]。
常規(guī)護理模式通常無法滿足產婦逐漸增長的護理需求,且護理活動于產婦出院以后終止,無法在產婦出院以后為其開展相關護理活動,對產婦產后身心恢復以及新生兒照料能力均存在不良影響[5]。
循證護理是近年來臨床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新型護理措施,其核心為將最為適宜的護理研究作為依據(jù),護理人員結合自身所學理論知識以及臨床實踐經驗,依據(jù)雙胎妊娠產婦的具體情況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6]。雙胎妊娠產婦開展循證護理可以有效改善產婦的負性情緒,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護理人員針對雙胎妊娠的特征,結合臨床研究結果以及自身護理經驗制定護理計劃,保證臨床護理工作有序進行的同時,提升護理干預質量。延伸護理為新型護理模式之一,指的是醫(yī)院當中的護理服務延伸至家庭當中,醫(yī)護人員在產婦出院以后為其繼續(xù)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工作,以促進預后改善[7];除此之外,為重視雙胎妊娠的延伸護理工作,可以提升產婦對產后護理(包括新生兒護理)相關知識的認識,促進機體康復。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產婦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該研究結果提示,將循證護理及產后延伸護理應用于雙胎妊娠產婦中可以有效改善產婦的負性情緒,降低早產、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同時保證新生兒安全。究其原因,循證護理重視雙胎妊娠孕產婦的產檢和并發(fā)癥預測工作,在產婦妊娠期間加強風險控制力度,同時依據(jù)產婦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實施心理疏導工作,改善負性情緒,提升配合度的同時,有效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產后延伸護理為護理人員主動為產婦實施護理服務,在實施電話回訪工作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掌握及解答產婦提出的問題。循證護理及產后延伸護理均重視產婦的心理護理工作,護理人員在該項護理模式下可充分重視產婦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鼓勵產婦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妊娠和產后新生兒護理相關問題,有效改善產婦情緒,降低產后抑郁癥發(fā)生風險。
總而言之,循證護理及產后延伸護理在雙胎妊娠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具有進一步推廣實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