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娟
( 廣西血液中心,廣西 柳州 545005)
保留并增加血小板獻血者人數,減少獻血者流失是當前血小板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單采血小板因其安全性高、純度高、療效好,在全世界輸血行業內得到了一致的認可[1]。但是單采血小板的采集較全血采集耗時更長、對捐獻要求更高、獻血小板的地點不如獻全血的采血車便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招募單采血小板獻血者的難度顯然更大[2]。在全社會信息化背景下,采血機構建立微信群,同單采血小板獻血者開展交流互動以及獻血者橫向溝通和服務,相較以前變得更方便快捷,能克服傳統方式單純線下聯絡的弊端。廣西血液中心于2018年11月建立了柳州市血小板愛心奉獻微信群,在兩年時間內利用此群進行血小板招募、宣傳教育、提升獻血服務質量,效果明顯。相關的過程和做法之于管理和創新有啟發意義。
2018年1 月至2019年12月柳州市單采血小板獻血者10802人,時間跨度24個月,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2018年用傳統的電話+短信招募方法。2019年建立血小板微信群,護士在采血現場邀請血小板獻血者加入微信群,讓獻血者互相交流獻血經驗、心得,為無償獻血獻計獻策,讓先行者帶動跟進者,形成鏈式傳播,產生放大效應。機采工作人員利用微信群進行獻血招募,宣傳教育,同時虛心聽取獻血者的意見和建議,改進工作方式,提升獻血服務質量,整合多方面的優勢,提升微信群的引導作用。對比兩年間的單采血小板總人次和總血量、單采一次人數和血量,重復單采人次和血量,、單采雙份人次和血量及血小板初篩ALT偏高和乳糜血。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例數和百分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19年比2018年單采血小板獻血總人次減少1.51%,總血量增加5.47%,單采一次人數減少33.5%單采一次血量減少32%,重復單采人次增加20.4%,重復單采血量增加23.6%,單采雙份人次和血量增加21.1%,血小板初篩ALT偏高減少36.5%,乳糜血減少17.4%。見表1、表2。

表1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表1 2018-2019年柳州市單采血小板獻血情況(n,%)
表2 洗胃時間、中毒癥狀消失時間及搶救時間對比(±s)

表2 洗胃時間、中毒癥狀消失時間及搶救時間對比(±s)
組別 洗胃時間(min) 中毒癥狀消失時間(min) 搶救時間(min)觀察組(n=19) 19.56±5.23 85.45±15.24 26.45±2.63對照組(n=20) 35.26±6.25 190.36±13.42 40.23±4.52 t值 5.576 30.213 6.758 P值 0.000 0.000 0.000

表2 2018-2019年柳州市單采血小板初篩ALT偏高和乳糜血情況(n,%)
由于成分捐血宣傳不到位,整個社會認識程度不深,傳統聯絡方式如打電話、群發短信傳播效果衰減,造成一些有意愿者脫離獻血者隊伍,主動預約者比例不高。傳統的宣傳方式逐漸無法適用現代社會的發展[3]要改變局面,必須與時俱進。目前,微信群是新興媒體,是血液中心優化宣傳工作的重要渠道,因高效便捷、操作簡單、費用低廉、使用方便、傳播迅速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延續醫療護理服務中[4]。對比微信群建立前后各一年的實踐數據和痕跡,可以發現建立和管理血小板微信群有多方面的優勢,可以彌補傳統宣傳模式與獻血者溝通少的缺陷,特別是血小板群進行招募、獻血宣傳、保留血小板獻血者和提高獻血服務方面比電話招募效果更好。因此,管理、運營好微信群能有效留住單采血小板的獻血者,能加強群內統一管理、加強獻血者自律能力和作息規律、減少高危行為、滿足緊急用血需求,是其他招募方式無法代替的方法[5]。
一是建群。機采工作人員每天在采血現場征得獻血者同意將他們加入血小板微信群,選好群主,機采工作人員為微信群管理員,指定多次血小板獻血者擔任群內重要角色,并定出群規。明確群規為只有血小板獻血者才可入群,自愿入群。為便于開展工作,群主確定每個入群者必須把群昵稱改為真實姓名+血型。禁止群內發布廣告、游戲、小程序和法律法規禁止傳播的內容,避免負面影響,并禁止謠言傳播,如出現負面內容,保證有人刪除或屏蔽。
二是招募。每天10:00機采工作人員根據醫院血小板需要量,在血小板群發布當天的采血計劃,引導獻血者直接在群里預約,做好合理安排,保證獻血者錯峰獻血。
三是宣教。根據血液中心的工作計劃,呼應微信公眾號,多方面宣傳、教育、指導獻血者。(1)普及無償獻血的法律法規知識,宣傳各級無償獻血表彰激勵政策措施,讓獻血者感受到無償獻血越來越有意義、政策越來越好、福利不斷提高,獻血利己利人,獻血有宏觀意義又有微觀價值,增強無償獻血者的信心。(2)指導科學獻血。介紹獻血小板前如何飲食和休息才能避免出現乳糜血和ALT偏高,初篩出現乳糜血和ALT偏高的獻血者,幫助其查找原因,調整作息和飲食,爭取下次檢測合格。遇到經常獻血引起HCT、MCV等偏低案例時,建議獻血者延長獻血間隔,指導他們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血、廋肉、牛肉等,等HCT、MCV恢復正常了再考慮獻血。微信群幫助獻血者加強生活自律性、獻血前充分休息和清淡飲食,提高血液的合格率。2019年雙份單采、重復單采血小板的人數和血量明顯增加,有效減少只單采一次的被動獻血人群,增加固定單采人數,從而增加采血量,滿足臨床需求,提高輸血安全性。各種數據表明:微信群的宣傳教育是有效果的,它使獻血者增加成分捐血的關注度,充分了解血小板獻血知識,增加再次捐獻血小板的意愿。
四是凝聚。組織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吸引群內成員積極參與。建群后,立即組建百人血小板應急獻血隊,保證柳州市擁有重大事故急需大量血液的活血庫,為突發事件應急用血提供可靠保障。同步成立志愿者服務隊,截至2019年12月,75位血小板志愿者注冊認證,每天分布在幾個比較繁忙的獻血點為獻血者服務,變成工作人員的得力助手,同時成為榜樣產生示范作用。推出各種節假日的獻血活動和志愿者活動,如聯合全國的熱血跑和點亮中國的獻血活動,發放各種小禮品和紀念章,讓獻血者覺得獻血有趣又有益。
五是服務。(1)虛心聽取廣大獻血者的意見和建議,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改進工作方法,提升服務質量。實施電話回訪或微信反饋,了解獻血者對護士穿刺技術的評價,促進護士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獻血者的痛苦。(2)加強獻血全程護理,預防獻血反應,做到獻血環境溫馨、舒適,工作人員熱情貼心,獻血前做好心理疏導,獻血時多巡視和觀察,注意保暖,給予熱飲等滿足獻血者的需要,及時處理獻血者的不適。獻血后詳細交代注意事項,并留觀20min,20min后解開彈力繃帶,觀察穿刺點無出血、獻血者感覺良好、無任何不適,再告訴獻血者回到家后如有不適及時在血小板群或撥打機采電話反饋。(3)及時處理遲發獻血反應,獻血引起血腫、淤血、手臂疼痛等會給獻血者帶來不適和生活上的不便,要有專人負責指導獻血者如何冷敷和熱敷,必要時提供電磁波治療儀,給予每日2次每次30min的照射,并微信聯絡指導,直到癥狀全部消失。獻血者獻血后在路上出現不適時,血液中心接到微信或電話反饋后立即派專人到達現場,查看獻血者身體和傷口情況,必要時送醫院檢查,過后跟蹤回訪。“一對一”指導和跟進,幫助獻血者解決獻血后的不適和困難、使其盡快恢復到常態。工作人員的貼心關懷,贏得獻血者的信任和好感,確保獻血者愿意留在獻血隊伍中、留在微信群內。
六是互助。要發揚“團結有愛互助”的團隊精神。建群后,要想辦法促進各行各業的人們團結在一起,大家互相關心和幫助。當個別群成員因家庭變故出現較大困難時,群內成員和工作人員通過眾籌平臺進行線上募捐,并聯系市紅十字會和獻血者救助基金會申請救助,兩年來通過募捐已幫助三位獻血者度過難關,這種團結友愛精神能增進群成員的感情,增強微信群的凝聚力。
新媒體時代,得平臺得天下,強互動穩天下。血液中心要將血小板微信群平臺化,賦予更多功能,增添群內工作、生活、互動、服務內容,穩固、吸引更多關注,盡可能覆蓋更多的受眾和使用者,為血液工作奠定更加寬厚的基礎,將更多的受眾變成單采血小板捐獻者。
一是表達視頻化,增強內容吸引力。現在是讀圖時代,一圖勝千言,圖形表達更加直觀生動。受眾傾向于讀圖了解信息。血小板微信群在內容表達上要實現視頻化,多元推送視覺題材和體裁,跟上時代發展的節拍。短視頻、動畫動圖、幻燈片、漫畫、插圖、照片等運用到內容表達上,滿足群內成員閱讀和悅讀新需求。血液中心可適當配備視頻化生產、制作人才,保證圖形表達獨當一面、耳目一新。
二是強化互動,提高服務針對性。互動優于傳統“我說你聽”的單向傳播,是媒體發展壯大的信托。血小板微信群加強醫護與獻血者以及獻血者之間的互動,能夠了解獻血者的真實需求和需求之變,在行為和引導上有的放矢,能留住、擴大血小板獻血者群體。及時回復、解讀、討論特定問題和話題,開展閱卷調查、科普競賽,線下線下互動,均可增強微信群互動性。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運用微信群要不丟棄傳統的招募方式,保證血小板捐獻者群體在整體上不斷壯大。針對部分獻血者不愿加入微信群,還要平行使用電話+短信招募方式,平衡微信群內外的預約量,避免預約不公平和過量采集現象出現。如有可能,還要提高獻血者待遇,做好獻血服務工作,提高獻血者滿意度;增加團體獻血的現場招募,增加首次血小板獻血者,才能使小板獻血者隊伍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