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彬,詹詠迪,胡史珍
(蘇州市中醫醫院腎內科,江蘇 蘇州 215000)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特點突出,理論內容豐富的學科,護理專業培養的是技能型、實用型人才,臨床實習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重要階段,它對護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及今后的護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2]。護理實踐是護生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其實踐效果受帶教老師教學能力的直接影響[3]。慢性腎臟疾病是一個比較復雜也很重要的內科疾病,如果不及時正確地治療會造成很嚴重的心、腦等并發癥,進而造成重要臟器的衰竭。因此培養更專業的腎內科護理人員是非常必要的,而我科的護理教學模式也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比如帶教形式過于單一、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無計劃性、實用性不強等,最終導致帶教質量不高。針對這些問題,護士長及其他護理骨干認真分析,積極外出學習,在此基礎上,從2019年就開始應用模塊化教學。針對這一概念,20世紀70年代,國際勞工組織提出了模塊化教學法,它是一種基于能力為本,以現場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由于其具有靈活性、使用性、針對性,被各個領域廣泛使用,效果良好[4-5]。我科在臨床教學過程中,收集護生出現的情況和問題,進行科學全面分析,把帶教內容分解、重組,建立了腎內科特有的實習模塊,包括多形式的理論授課、精細的操作演示、全面的綜合能力培訓、人性化的座談會等,每一個模塊都有特定的老師承擔與指導,不僅提高了帶教老師的整體水平,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強化了??浦R,使臨床實踐和理論知識更好地融會貫通,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腎內科實習的58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7名,女41名,平均年齡(20.82±2.12)歲。受教育年限(13.58±2.02)年。按照教學方法將所有實習生分為兩組,對照組中29名,男8名,女21名,平均年齡(20.54±2:02)歲;受教育年限(12.16±1.94)年;觀察組29名,男9名,女20名,年齡(20.76±2.04)歲;受教育年限(13.65±2.02)年。兩組實習學生的年齡、性別、受教育年限、專業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所有實習生均能正常交流、溝通。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帶教,實習生入科后先由科室的總帶教進行入科培訓,再給每位實習生安排一名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的帶教,按照每日工作的內容及每周的計劃進行相應的臨床護理帶教。期間,根據帶教計劃,每周由總帶教給所有的學生進行多媒體的理論授課、操作示范、教學查房、綜合能力培訓等。實驗組是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再運用模塊化教學的一種帶教模式,由護士長和總帶教根據教學大綱等共同設計出培訓的模塊,包括??评碚撃K、??萍寄苣K、綜合能力模塊、思想素質模塊4大模塊,相應的帶教老師負責完成。
1.2.1 ??评碚撃K
該模塊包括腎內科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動靜脈內瘺、腎穿刺術前、后的護理,共有16個問題,每周約4個問題,實習生除了在臨床中跟著帶教老師學習,也可以利用書本、圖書館、醫學網站等查閱相關資料,每周末向帶教老師匯報以上問題,老師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反饋總結。
1.2.2 ??萍寄苣K
該模塊包括腎內科疾病的常見操作,包括腎穿刺活檢術、深靜脈置管術、深靜脈置管后的換藥及封管、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腹膜透析術及血液透析的護理,先由??萍寄芩阶罡叩睦蠋熓痉叮瑢嵙暽磸陀柧?,每次20-30min,每周2次。
1.2.3 綜合能力模塊
該模塊主要考查實習生知識的運用、護患溝通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技能水平等,入科的第一周,先由總帶教系統地床邊講解與示范,使實習生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后期充分利用護士長每日的綜合能力質控機會,讓學生旁觀,加深印象,最后一周對其考核。
1.2.4 思想素質模塊
該模塊采用每2周召開實習生座談交流會,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分享自己臨床感悟,帶教老師分享臨床常見的經典護理差錯案例,旨在培養實習生積極認真、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
1.2.5 出科考核模塊
最后一周對實習生進行閉卷理論、操作技能、綜合能力的考核,通過座談會評價帶教滿意度。
本科室學習結束后,理論考核主要以人民衛生出版第6版《內科護理學》教材為基礎,閉卷考核,內容主要以泌尿系統常見疾病的治療和護理為主,滿分100。技能考核主要是對腎內科常見技能操作項目的2項進行考核,滿分100分。綜合能力考核以本院護理部下發的標準為主,滿分100分。實習生滿意度的評價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維度,總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實驗組實習生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綜合能力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綜合能力成績比較(分,±s)

表1 兩組實習生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綜合能力成績比較(分,±s)
組別 理論知識 操作技能 綜合能力實驗組 85.16±6.15 84.17±7.01 82.16±5.27對照組 74.18±6.02 74.48±5.82 78.26±5.06
實驗組的總滿意度率為,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生滿意度比較(n,%)
臨床護理帶教的方式有多種,以往主要采取“老師演示-學生觀察-學生練習-老師糾正”的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帶教,但該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以及吸引力,老師依然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臨床實踐不足,實際應用案例較少,不僅不利于護理實習生的角色轉換,護理實習生也未能很好地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從而不利于護理實習生各項護理技能的提高[6]。護理實習是護理專業學生轉變為正式護理人員的重要階段,也是提高實習生專業等各方面能力水平的重要過程,而護理實習階段的教學質量切實關系到實習生的學習效果,更關乎到未來護理隊伍的建設,因此,探索更適合、更有效的帶教方法勢在必行。盡管模塊化教學(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MES)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最大的特點是在解決一個復雜的問題時,將系統自頂向下劃分成若干模塊,每個知識模塊有特定的子功能,再將模塊按照規律組裝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完成教學目標[7]。同時,隨著微課、翻轉課堂等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對臨床教學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帶教的師資隊伍,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整體水平,閱讀文獻掌握學科前沿知識,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有效、熱情的學習。綜上所述,模塊化教學模式不僅激發了師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實習生的專業水平和實踐技能,提高了我們腎內科的護理教學質量,為將來的帶教工作提供了思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