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久鳳, 張寒蕾, 閆睢豪, 郭陽陽, 楊亞昕, 李海霞
(河南農業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費菜又稱土三七、景天三七,是景天科景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生物堿、氨基酸、谷甾醇、維生素以及多種糖類物質,且作為食物口感極佳,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藥用價值及食用價值[1-2]。費菜富含的黃酮類物質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改善記憶、調節血管滲透性、防治慢性疾病、保護DNA及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等功效,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3-5]。市場對費菜的需求量很大,而傳統的扦插和分株繁殖方式較難實現工業化大規模生產。關于費菜葉片組織培養目前鮮見報道,繁殖以扦插和分株為主,但易受季節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存在繁殖系數低、幼苗質量差和生根難的問題,嚴重制約著大規模的種植。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可解決繁殖難問題,本試驗以費菜葉片為外植體進行再生培養,建立組培快繁體系,以滿足市場需求。
費菜采購于鄭州市陳寨花卉市場,均為健康植株。植物生長調節劑為6-BA,NAA,以75%乙醇、氯化汞進行材料消毒。
采集新鮮的費菜嫩葉片→自來水加入洗潔精進行清洗→自來水沖洗5 min→蒸餾水浸泡5 min→超凈臺無菌環境中用75%乙醇浸泡10 s→無菌水清洗4~5次→0.1%氯化汞浸泡3~5 min→無菌水沖洗4~5次→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備用。
1.2.2 培養基配制
以MS為基礎培養基,配制不同培養基。
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設6個處理,T1~T3分別為6-BA 2.0 mg·L-1+NAA 0.1、0.2、0.3 mg·L-1;T4~T6分別為6-BA 3.0 mg·L-1+NAA 0.1、0.2、0.3 mg·L-1。
叢生芽誘導培養基。設6個處理,M1~M3分別為6-BA 2.0 mg·L-1+NAA 0.2、0.4、0.6 mg·L-1;M4~M6分別為6-BA 3.0 mg·L-1+NAA 0.2、0.4、0.6 mg·L-1。
壯苗培養基。MS+6-BA 0.5 mg·L-1+NAA 0.1 mg·L-1。
生根培養基。1/2MS+NAA 0.1 mg·L-1。
以上培養基pH值為5.8,于115 ℃下滅菌30 min,倒入無菌組培瓶中,每瓶20~25 mL(生根培養基每瓶倒30 mL)。
5.3 去雄。為節省養分,將有限的養分集中供給植株生長發育,因此,玉米拔除多余分蘗應及早進行,以降低養分損耗,同時還可以避免損傷主莖。玉米去雄可減少植株體內的營養消耗,促使光合產物和礦物營養向雌穗輸送,使穗大、粒多、子飽。去雄后,一般可增產10%左右。人工輔助授粉可減少禿頂、缺粒,一般可增產8%~10%。在玉米進入蠟熟末期,扒開玉米果穗苞葉,以促進玉米早熟,進行田間降水,提高玉米品質。
1.2.3 愈傷組織誘導培養
在無菌環境下用刀片和鑷子將葉片切成直徑1~2 cm的小塊,背面朝上平整放入組培瓶的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上,每瓶放3~4塊,每個濃度做20瓶,最后將組培瓶放入人工氣候培養箱中,23 ℃黑暗培養3 d后打開燈光,光照強度1 500~2 000 lx,光照培養12 h,第10和20天時觀察愈傷組織生長情況,30 d后統計愈傷組織生長結果,計算不同激素濃度配比下愈傷組織誘導率。
1.2.4 叢生芽誘導培養
選取上述最佳的配比處理的松軟、綠色、生長狀態好的外植體,切成0.5 cm見方小塊,轉移至叢生芽誘導培養基上,每種濃度轉接10瓶,每瓶轉接4~5塊外植體。在人工氣候培養箱中23 ℃、光照強度1 500~2 000 lx,每天光照12 h培養。在培養10和20 d后觀察叢生芽的生長情況,30 d時計算出芽率。
1.2.5 壯苗和生根培養
將獲得的叢生芽切割成單芽,接種到壯苗培養基上進行壯苗培養,光照12 h、光照強度1 500~2 000 lx、23 ℃培養20~25 d后,選取生長高度4~6 cm、具有3~4片葉的幼苗,將其從基部切下,轉至生根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
1.2.6 煉苗與移栽
生根培養10~20 d后,當組培苗長出5~6片葉、7~8條根時,將組培瓶從人工氣候培養箱中取出,放置陽光能照射的外界環境中適應3~4 d,然后取下瓶蓋煉苗3~4 d,往瓶中加入溫水溶解培養基,用鑷子輕輕取出小苗,用清水洗凈根部黏附的瓊脂,待晾干后栽入經滅菌處理的草炭土、蛭石、珍珠巖等體積混合基質中,并計算成活率。
由圖1可見,接種10 d后,在外植體切口處萌發出半透明狀的綠色水珠樣的微小胚狀體,隨后從胚狀體中央抽出帶絨毛的小芽,分化出具有胚芽、胚根、胚軸的胚狀結構,進而生長成完整的小植株,25 d時統計誘導情況。由表1可知,T2的胚狀體生長狀態最好,芽體濃綠,出芽量多,健壯緊湊,故T2培養基是費菜愈傷組織誘導最適合的培養基。

圖1 費菜胚狀體生長情況

表1 不同培養基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
由圖2可知,費菜胚狀體誘導芽培養至第10天時,叢生芽大量生長,逐漸形成完整植株,25 d時已經完全長成小植株。由表2可知,M3培養基誘導率為100%,叢生芽量多,苗健壯,生長旺盛,葉片濃綠,是費菜叢生芽誘導最適培養基。

圖2 費菜叢生芽誘導情況

表2 不同培養基對叢生芽誘導的影響
選取生長最佳的費菜叢生芽,將其從基部切割,轉至壯苗培養基上進行壯苗培養。由圖3可見,培養20 d時,株高達4~5 cm,葉片濃密。將單個幼苗從基部切割轉至生根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10 d后觀察發現,幼苗基部開始形成10條左右細根;繼續培養至第20天,每個幼苗下形成大量細根和須根,生根率達100%。

圖3 費菜壯苗培養與生根培養
生根培養20 d后,將組培瓶從人工氣候培養箱中取出,置于外界環境中適應4 d,然后取下瓶蓋煉苗4 d,并往組培瓶中加入溫水溶解培養基,用鑷子輕輕取出小苗,用清水洗凈根部黏附的瓊脂,待晾干后栽入經滅菌處理過的草炭土、蛭石、珍珠巖等體積比的混合基質中。培養30 d后,費菜成活率達90%。
有研究選用費菜莖段進行離體快繁研究。羅林會等[6]以費菜莖段為材料,以MS+6-BA 1.00 mg·L-1+NAA 0.03 mg·L-1作為芽增殖培養基和生根培養基;何碧株等[7]以費菜的莖段進行離體快繁,芽誘導培養基為MS+6-BA 2.0 mg·L-1,芽增殖培養基為MS+6-BA 2.0 mg·L-1+IAA 1.0 mg·L-1+NAA 0.1 mg·L-1,生根培養基為1/2MS+IBA 0.5 mg·L-1+NAA 0.1 mg·L-1。本研究得出,費菜葉片愈傷組織誘導最適宜培養基為MS+6-BA 2.0 mg·L-1+NAA 0.2 mg·L-1,叢生芽誘導最適宜培養基為MS+6-BA 2.0 mg·L-1+NAA 0.6 mg·L-1,壯苗培養基為MS+6-BA 0.5 mg·L-1+NAA 0.1 mg·L-1,生根培養基為1/2MS+NAA 0.1 mg·L-1。
費菜組培不是分化出愈傷組織,而是半透明狀的胚狀體形成微小綠水珠狀結構堆積在一起,即由愈傷組織中的薄壁細胞不經過有性生殖過程,直接產生類似于胚的結構;繼續分化時,會從胚狀體中央抽出帶絨毛的小芽,進而發育成小植株。愈傷組織的形態發生方式主要有不定芽方式和胚狀體2種,胚狀體方式比不定芽方式有更多的優點,如胚狀體產生的數量比不定芽多,因其可直接生長成小植株,成苗率較高。由于胚狀體的維管束是獨立產生的,與母體維管束不相連,因此,可得到無病毒植株。費菜的常規繁殖系數低,生長緩慢。本試驗的組織培養技術可在短期內獲得大量試管苗,生長迅速,性狀優良,且移栽成活率高,可實現費菜規模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