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華嬌, 汪弘毅
(杭州植物園,浙江 杭州 310013)
地被植物是指除草坪以外,生長高度在1 m以下、枝葉密集、成片種植,具較強擴展能力,能覆蓋地面的植物[1]。觀花型地被則是指開花期花量繁多、花色鮮艷醒目、具有突出觀賞價值的地被。鄉土野生地被具有適應本土氣候、抗逆性強、養護成本低、體現地域特色等優勢,且不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入侵,是一類節約、安全、生態型的園林綠化材料,是綠化材料的首選。
杭州市具有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僅西湖山區就有野生種子植物133科534屬1105種[2]。據2007年調查,包括引種栽培植物在內,杭州市共發現可露地越冬地被植物96科316屬695種[3]。盡管資源十分豐富,但許多優良種類尚未在園林綠化中得到應用。2007年已應用的杭州地區野生地被植物僅93種,且多為觀葉型地被,觀花型地被應用尤為稀少,造成地被植物色調單一,缺乏色彩與季相變化。隨著杭州市轄區的調整擴大,增加生態環境良好的臨安區、余杭區和富陽區,使杭州市范圍內的植物種類激增,可選擇利用的地被植物資源更加豐富。但近年來杭州市對野生地被植物資源的研究甚少,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園林中應用的野生地被植物種類沒有明顯增加。通過對杭州市野生觀花型地被植物進行調查并綜合評價,篩選出優良種類應用于綠化,不僅能增加地被植物種類,營造美麗而富有變化的園林景觀,給城市增添野趣,體現杭州的地域特色,還能減少外來物種的入侵,有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2021年調整為10個行政區: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錢塘區、余杭區、蕭山區、臨平區、富陽區、臨安區,市中心地理坐標為120°12′E,30°16′N。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16.2 ℃,年平均降水量為1 454 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6%。境內地貌復雜,山川縱橫,丘陵起伏,河網密布,最高峰清涼峰海拔為1 787 m,位于西部的臨安區內,該區還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和天目山自然保護區,是植物資源的天然寶庫。主城區群山圍繞,森林覆蓋率達65%,植被豐茂,自然環境得天獨厚。
采用實地調查和文獻查閱相結合的方法,以實地調查為主,文獻查閱為輔。于2016—2021年對杭州市轄區范圍內的西天目山、太湖源、清涼峰、徽杭古道、浙西天池、浙西大峽谷、順溪塢、大明山、如意尖、徑山、王位山、鸕鳥山、超山景區、午潮山、半山、湘湖景區、西溪濕地、寶石山、云棲、十里瑯珰、九溪、五云山、虎跑、二龍山、外雞籠山、龍井、南高峰、楊梅嶺、獅峰、梅家塢、廟塢山、西山游步道、天竺山、飛來峰、北高峰、美人峰、瑞云山、靈峰山、杭州植物園、吳山、鳳凰山、玉皇山、九曜山等地的野生觀花型地被植物,采用樣線調查法進行實地調查,每條線路記錄植物并拍攝照片。根據調查記錄整理出杭州市野生觀花型地被植物名錄,并查閱《杭州植物志》[4]、《天目山植物志》[5]和《清涼峰植物》[6]進行物種補充。
2.1 調查情況
根據調查(表1),杭州市共有觀花型地被43科155屬326種2亞種11變種,其中一、二年生草本71種,多年生草本235種,藤本19種,灌木與亞灌木14種。在光照類型上屬于全光型的有208種,疏蔭型的有71種,蔽蔭型的有60種。

表1 杭州市野生觀花型地被植物資源情況
從科屬分布情況看,種數較多的種有菊科、唇形科、百合科、毛茛科、蓼科、石竹科、報春花科、薔薇科、豆科和堇菜科。
2.2 評價與篩選
對于野外不常見的種類,將其引種到杭州植物園的百草園內,觀察其生長狀況、生態習性與物候。對于野外常見的種類則直接在野外就近觀察。評價方法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法),評價指標與評分標準見表2。

表2 觀花型地被評價指標與評分標準
按照該評分標準對杭州市野生觀花型地被植物進行評分,依得分高低排序,并剔除綠化上已普遍應用的種類,如虎耳草、頂花板凳果等,篩選出總分較高且未被廣泛應用的觀花地被植物60種(表3)。

表3 杭州市60種野生優良觀花型地被
杭州市優良的野生觀花型地被植物花期多集中于3—5月,而10—11月次之,少量在夏季7—8月高溫季節開花,冬季無開花的植物。花色以黃色居多,其次為粉紅和紫色,少量為白色。光照類型以全光型為主,有37種;疏林型次之,有15種;蔽蔭型最少,僅8種。
長萼瞿麥以其艷麗的花色、長達半年的花期、良好的生態適應性和繁殖能力高居榜首,是一種非常優秀的觀花地被。目前市場上多用作中藥材,種苗容易購得,但在園林綠化上應用不多,值得推廣。蛇含委陵菜、三葉委陵菜、地菍、臨時救等植物也因其燦爛的花色、繁密的花量、超強的擴展能力、致密的長勢以及野外廣泛分布、植物材料容易取得而名列前茅。木藍屬植物和小鳶尾、小花鳶尾等雖然十分美麗,但由于野外分布數量較少,自繁能力弱,市場開發程度低,種苗難以得到,以致無法大面積應用,因此總分較低。如果這些植物能夠得到市場開發,解決種苗的問題,依然不失為優良的地被植物。石蒜屬植物雖然種類較多,但由于其休眠時間長、花期地被覆蓋度低等原因,不適合單獨作為地被植物種植,因此被淘汰。
層次分析法中評價指標的設定對評價結果起著關鍵性作用,只有科學合理地設定評價指標才能篩選出真正優良的植物種類。根據對劉永金等[7-12]評價指標的參考和分析,制定了適合觀花地被植物的評價指標,增加觀賞性指標的權重,分設花色、花量、花徑、花期等指標,因為觀花型地被植物花的觀賞價值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去除了利用程度的指標,因為利用程度高的植物本身就不應列入篩選的范圍,評價的目的是要篩選出新穎且應用少的植物,利用程度高的植物往往是前人篩選出的綜合指標優良的植物材料,不會由于增添了一項利用程度指標而落選,所以評價篩選就失去了意義。從評價結果看,篩選出的地被植物基本符合預期,與專家的評論保持一致,說明評價指標的選定是科學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
觀花型地被植物既可單獨成片種植,也可將不同花期的地被植物混植,以延長觀花期,至于如何搭配才能和諧協調、不影響彼此的生長,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不同光照類型的地被植物并沒有優劣之分,只是適用的場所不同,全光型應種植于光照充足處,疏林型宜種植于林緣或疏林下,蔽蔭型則應種于密林下,不可直接暴露于強光下,以免曬傷。由于大多數觀花地被植物屬于全光型,不適于林下生長,而園林中林下面積又占很高比例,因此,耐陰觀花地被植物就顯得尤為稀缺。爵床屬、堇菜屬以及單花蕕、梓木草、箐姑草等耐陰觀花地被植物應該被重點開發利用,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目前困擾園林綠化施工單位的主要問題是雖然優秀的鄉土植物資源很多,但大多還處于野生狀態,沒有開發利用,市場上購買不到苗木和種子,以致無法在園林上大量應用。期待園林綠化部門和種苗公司能慧眼識珠,投入資金和人力開發優秀的鄉土植物,而不是一味進口價格昂貴的國外綠化材料,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和生物入侵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