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朱強, 田丹青, 葛亞英
(浙江省園林植物與花卉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251)
耬斗菜為毛茛科(Ranuncuaceae)耬斗菜屬(Aquilegia)多年生花卉,花形奇特、花色豐富,在園林景觀中應用廣泛,并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1]。耬斗菜主要為異花傳粉,同時還具有自交授粉機制[2],結實率高,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以分株和組培擴繁[3]。耬斗菜耐寒性好,開花需經過低溫春化,在我國北方地區園林應用比較多。杭州是世界聞名的旅游城市,注重園林美化,因此,新優花卉的引進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本單位收集的5個耬斗菜原生品種和20個園藝品種為對象,對其栽培適應性和生長開花性狀進行研究,為耬斗菜屬觀賞植物的生產、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1.1 材料
試驗材料為課題組于2017年12月開始收集的25份耬斗菜品種,分別是扇形耬斗菜、黃花耬斗菜、紫花耬斗菜、尖萼耬斗菜、無距耬斗菜5個原生品種和八音鳥系列、天鵝系列、折紙系列、春天魔力系列、單瓣閃爍系列、小柑橘系列、巴洛系列等20個園藝品種(表1)。
1.2 方法
2019年7月將收集到的25個耬斗菜品種種子播種于浙江省園林植物與花卉研究所的玻璃溫室內,種子發芽后移栽到50孔穴盤繼續溫室栽培,育苗期間溫度控制在30 ℃以下。10月挑選長勢良好的穴盤苗定植于室外的試驗地,每個品種20株。試驗采取統一施肥、除草及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1.3 觀測項目
在耬斗菜生長期間進行生長性狀和生物學性狀觀察記錄和分析。主要為具有重要園林觀賞價值的物候指標,包括株高、冠幅、花薹數量、開花時間、花徑大小、花色、花型、花距長短以及生長勢和病蟲害發生率等。
2.1 形態特征與適應性
表1表明,25個耬斗菜品種株高差異較大,小株型的無距耬斗菜開花時株高只有20 cm左右,而株型較高的巴洛系列則可高達90 cm;冠幅相差不大,均在20~35 cm;10個品種分蘗較少,15個品種分蘗較多;分蘗多的品種花量大,花期長,分蘗少的品種開花比較集中,花期相對較短。原生種扇形耬斗菜和紫花耬斗菜耐熱性好,在杭州可安全越夏;園藝品種單瓣閃爍系列、小柑橘系列、巴洛系列以及春天魔力玫紅白和藍白雙色越夏較好,只有少量死苗現象;折紙玫紅白雙色和折紙白色2個品種耐熱性差,越夏困難,不適宜在杭州作多年生栽培;另外10個品種耐熱性表現一般,夏季死苗率50%左右。

表1 25份耬斗菜資源的生長形態、開花性狀和適應性表現
2.2 花性狀
花作為耬斗菜最主要的觀賞器官,其花型、花色、花徑、花距及花期等是衡量一個品種觀賞價值的重要指標。耬斗菜花色豐富,花形獨特,花瓣上拖著長長的“尾巴”被稱為花距,豐富的花色和花型使得耬斗菜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本次引進的25個品種中,花色涵蓋了紅、粉、黃、藍、紫、白、黑等顏色,單瓣品種19個,重瓣品種6個;不同品種間花徑和花距的差別也很大,有距品種18個,無距品種7個,花距長的6 cm,短的只有1 cm;大花品種花徑10 cm左右,小花品種花徑只有2 cm左右。耬斗菜在杭州的花期是3—5月,早花品種紫花耬斗菜、扇形耬斗菜3月中上旬開放,晚花品種巴洛系列4月初才開放(表1)。
試驗結果表明,杭州地區氣候可以滿足所有品種均低溫春化的需求,并在次年3—4月開花,園藝品種巴洛系列、單瓣閃爍系列、小柑橘系列觀賞性和適應性都表現突出。引進的20個耬斗菜園藝品種中有11個在杭州表現出良好的環境適應性,可以作為多年生的園林植物進行栽培推廣,另外7個耐熱性不太理想的園藝品種可以作為二年生園林植物栽培推廣,原生品種中有2個抗逆性非常好,但觀賞性有所欠缺,可以作為親本對抗逆性較差的園藝品種進行性狀改良。
我國耬斗菜品種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地,抗寒性都非常好,耐熱性多數不太理想,限制了耬斗菜在很多中部省份的應用,選育耐熱性好的耬斗菜新品種將是花卉育種新的研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