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琦
長期“壓力山大”,你的身體會出現哪些問題?失眠、胃疼、頭暈、心悸等不適可能隨之而來,壓力還可能薅掉你的頭發。現代人中,為脫發煩惱的越來越多,不少還發生在青少年時期。除了難以改變的遺傳因素之外,吸煙、飲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加重脫發,壓力大引起負面情緒更是脫發患者的通病。
脫發分很多種類,其中最常見的是雄激素性脫發,多見于男性,雄激素性脫發主要與雄激素和遺傳因素有關。此外,休止期脫發也比較常見,誘因如精神壓力、藥物、內分泌系統疾病等,女性較為多見。不可否認的是,由精神壓力大而產生的焦慮等情緒,確實已經成為脫發最大的“幫兇”。年輕人包括學生群體,工作、學習壓力大,精神容易緊張,日久導致內分泌失調,激素分泌紊亂,影響到免疫力,從而容易造成脫發。
某天醒來照鏡子,赫然發現一片頭發掉了,你大概會忍不住一哆嗦: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鬼剃頭”?其實,這種現象西醫稱之為“斑禿”,中醫叫作“油風”。因斑禿發生得太過突然,民間一般稱之為“鬼剃頭”。斑禿最常見的患病群體,是那些精神壓力大、情緒緊張焦慮、休息睡眠不好的青壯年,門診中甚至還有學生的身影。孩子們學習壓力過大,長期熬夜得不到充足休息,或重或輕存在焦慮、煩躁等癥狀,這些都是斑禿的重要致病因素。
臨近高考時,18歲的高三學生小東到皮膚科就診。他戴著一頂帽子來到醫院,帽子下面,稍長的頭發遮蓋不住一塊一塊的斑禿。原來,進入高三后,小東天天熬夜苦讀,再加上心理壓力很大,每晚很難睡足5個小時。就診前一個月左右,小東媽媽發現孩子頭發大面積脫落,最大的地方有手掌那么大,小的地方如指甲蓋那么大。她嚇壞了,趕緊帶孩子就診,最后被診斷為斑禿。
一般認為,斑禿的發病和遺傳、精神壓力、內分泌、藥物及自身免疫力等因素相關。精神壓力大對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都有直接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免疫性脫發,最常見的就是斑禿,當免疫系統對部分毛囊產生了排斥,會導致頭發在短時間內成片脫落。
斑禿雖然不是致命、致殘的疾病,但會對患者生活質量及精神、心理造成影響。斑禿有的面積很小,只有指甲蓋大,有的則可以達到直徑10厘米,大多數是單片散發,控制情況不佳則會出現多發性皮損,嚴重者則會出現頭發全部缺失,稱為“全禿”,更有甚者連帶眉毛、睫毛等全部脫落,被稱為“普禿”。
如果你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掉發,但就是發現頭發越來越少,尤其是頭頂部位,一般就是雄激素性脫發,該類脫發應該盡早治療,從而盡可能多地挽救頭發。斑禿患者不要過度關注自己的頭發,心情要放輕松,因為由此產生的焦慮狀態會改變身體免疫狀態,免疫狀態的改變又會加重脫發,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積極調整好心理和身體狀態是斑禿治療的首要條件,所以,要盡量讓身心放松下來。
如今,無論中醫還是西醫對于治療脫發都有多種方法。如果自身出現疑似癥狀,還應及時就醫,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
預防脫發注意這幾點:
1.洗發太勤或太少對頭發的保養來說都不好,一般隔天洗一次即可,洗發水溫以40℃左右為宜;洗發時輕輕按摩頭皮,既能清潔頭皮,又能促進頭皮血液循環。
2.脫發人群盡量不用脫脂性強或堿性的洗發水,這類洗發劑易使頭發干燥,有脫發困擾者建議選用對頭皮和頭發無刺激的弱酸性洗發劑。
3.每日梳頭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鐘,晚上睡前最好再梳頭3次,可起到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及內分泌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4.平時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攝取蛋白質,補充微量元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多吃水果和蔬菜。另外,應避免壓力過大和過于焦慮,不要熬夜。
自測是否脫發,可用拇指和示指稍用力從接近頭皮處捏起一小撮頭發(約50~60根)向上捋,捋掉的是休止期的頭發,如果5天不洗頭,一次捋掉的頭發超過6根,說明有脫發,而且正在加重;如果1天不洗頭,每次能捋掉2~3根以上,就需要小心脫發的問題了。如果脫發嚴重時,肉眼也可以觀察到頭發變稀(以頭頂為主)、發際線整體上移、額角發際線M形上移等。
(作者系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人民醫院退休護士)
(編輯 吳蘭芳 見習編輯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