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紹朝
竹溪縣地處鄂、渝、陜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集貧困地區、重點林區、主體功能生態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于一身。縣域總面積3296平方公里,下轄15個鄉鎮、36萬人。近年來,我們牢固樹立“基層基礎工作是整個公安工作的根基”的工作導向,全面對標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目標,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夯實發展根基,規范隊伍管理,助推平安建設。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和基層民警榮譽感、獲得感顯著增強。
聚力組織領導,打牢基礎強實力
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下,我們直面短板,搶抓機遇,以坐不住的責任感、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全面組織開展以“強基層、打基礎、利長遠”為重點的基層基礎建設攻堅戰,不斷推進公安工作跨越式發展。
公安基層基礎建設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強力支持。2019年7月,竹溪縣委召開全縣公安工作會議,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竹溪公安工作的實施意見》,著力解決困擾公安派出所發展的人、財、物問題。全縣15個鄉鎮相繼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具體措施,解決實際問題。“黨政工程”“重點工作”,自上而下的共識,迎來了公安工作大發展、大進步的歷史性階段。
通過政府立項、配套資金和舊產處置等,先后投資6000余萬元實施“469”工程,吹響派出所質量提升工程“沖鋒號”。目前,“469”工程任務已完成90%。新建蔣家堰、縣河派出所以其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實戰實效以及軍營化、科技化、花園式的綜合實體,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基層派出所的樣板。
投入300余萬元,為15個派出所購置更換執法用車和電腦、打印機、執法記錄儀、洗衣機、空調等一批接處警裝備和配套生活設施,實現派出所管理精細化、辦案信息化、環境園林化,努力為基層民警打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環境。
同時,制定《派出所管理工作手冊》,涵蓋隊伍建設、執法規范、服務群眾等七個方面,讓派出所民警心中有數、手中有策、肩上有責。
聚力聯動融合,多元共治提戰力
發展是硬道理,穩定也是硬道理。我們按照市局黨委做實基層社會治理,統籌推進“三個一”社區警務工作模式的戰略布局,不等不靠,積極爭取,求真務實,不斷健全和完善駐所民調、一村(居、企)一警、全民反詐和“雙十無”創建活動。通過融合基層綜治、政法、村組等多方力量,探索構建矛盾糾紛多元防范化解機制,有效提高基層化解矛盾、守護平安、服務群眾的積極性,基層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上升至95%,15個派出所和313個村(社區)保持“十無”派出所、村(社區)標準。
用一村一組(居、企)的小平安,累積全縣的大平安。我們積極推動縣委、縣政府下發《關于將部分村干部納入輔警序列管理的實施方案》,從組織、管理、機制、人員、經費、目標等方面做實保障。建立健全招聘、培訓、管理、考核、獎勵、監督、退出等工作機制。目前,全縣317個行政村(社區)和65家規模企業實現駐村(居、企)輔警全覆蓋,“村村有警、天天見警”的社區警務模式,盤活了基層警力,激發了基層戰斗力。
為提升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能力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我們以“雪亮工程”建設示范縣為契機,通過整合微卡口、智慧交通和平安城市設備及智能多維感知系統,實現了“全域覆蓋、立體布局、專群結合、多網聯動”的社會治安防控網。今年上半年全縣盜竊案件同比下降36.4%,破案率和打擊率分別同比上升48.8%、66.6%。
我們將“強警工程”“警心工程”嵌入基層基礎建設的每個環節強力推進,不斷強化黨建引領、人才培養、教育培訓、從優待警等,讓基層所隊筋骨更壯實,讓基層公安民警工作責任感、使命感空前高漲,獲得感、榮譽感日益增強。2018年以來,竹溪縣公安局有24個集體、75名個人受到市級以上表彰。其中1個集體、3名個人榮立二等功,6個集體、25名個人榮立三等功。
聚力改革創新,守正篤實聚民力
所長“吹哨”,其他警種“報到”,我們在派出所創新推進“警種聯動、警民聯防、警村聯管”巡防聯控機制,切實提升派出所“最小作戰單元”的“最大戰斗合力”。“吹哨報到”,既要報到更要辦到。為確保巡防聯控機制落到實處,我們積極打破警種壁壘,延伸警種職能,14個農村交警中隊與派出所合署辦公“所隊聯勤”。各鄉鎮組建常態化治安巡邏隊,納入派出所管理。全縣313個行政村全部配齊警務室和駐村輔警,實現了警力的無增長改善。在提升見警率、管事率的同時,也明顯提高了快速反應、處置能力。
同時,我們還建立起“黨委成員‘直聯派出所”“局直單位‘包聯派出所”“相鄰派出所‘互聯”的“三聯”機制,從隊伍建設、隊伍管理、經費保障、警務運行、警務協作等方面,積極破解基層派出所警力不足、實力不強、活力不夠等“瓶頸”問題。
以主動作為、先行先試的姿態,創新推出“黨委領導、政府牽頭、公安主導、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的打擊治理新型電信網絡犯罪新路。通過“敲門、醒目、織網、筑墻、凈土、創無”六大行動,形成了集“宣、防、管、控、打”為一體的反電詐工作新格局。今年1~6月,全縣電詐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26.2%,環比下降36.3%,特別是5月份電詐案件僅發案4起,發案數同比下降85.7%,環比下降84.6%。竹溪“全民反詐”經驗,為全省打防電詐提供了竹溪方案、展現了竹溪智慧、貢獻了竹溪力量。
聚力隊伍建設,愛警暖警增智力
我局切實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更好展現人民公安新擔當新作為。我們通過警官夜校、書記講黨課、理論輔導、心得交流、演講比賽等活動,力爭做到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同時,做到“三個結合”,即與善思篤行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與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把問題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找準切入點、著力點、結合點,切實用工作實績來檢驗理論學習成果。與教育整頓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補短板、曬清單、通報典型事例的方法,使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引導和教育全警算清政治、親情、經濟、自由、健康“五筆賬”,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深化基層基礎建設,必須有民警過硬的能力和素質作為支撐。我們緊貼實戰需求和基層實際,把公安改革創新實戰創意活動作為發現、選拔、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載體,形成了《情研拓展路網尋跡數據模型》等一批好做法、好機制、好戰法、好點子,全警的工作活力、思維創造力和口才表達能力顯著增強。
我們連續三年推出《“愛警惠警”十件實事》,提高民警住房公積金繳納標準、為鄉鎮工作的輔警落實鄉鎮津補貼、為319名在職及退休民警購買人身保險、幫助九對異地民輔警解決夫妻兩地分居問題,件件實事成為暖警愛警利警的標志性舉措,為基層基礎建設攻堅戰注入內生動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錨定一流警隊建設,堅持“文化育警”,聚警心、激斗志、弘正氣、展形象,在全市率先建設機關警苑和警察主題公園,“警史館”“警苑基地”“警察主題公園”,以及經過新建、改擴建后的基層所隊“五小工程”,將忠誠、法治、規矩、廉潔滲透到各個方面,成為加強自身建設的引擎與提升民輔警獲得感的法寶。
(作者系湖北省竹溪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劉磊 潘成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