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珍 楊繼劃



浙江省溫州永興空港新區位于永興街道東,陸域總面積約36.6平方公里,下轄北園、南園、金海三個社區。近年以來,隨著空港社區企業加速入駐,流動人口呈井噴式增長,警情高發,矛盾糾紛多,一度成為治安洼地,嚴重掣肘空港新區經濟發展。
為有效破解空港新區基層社會治安治理難題,今年來,溫州市公安局龍灣區分局永興派出所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積極主動作為,率先打造集“聯勤警務、智慧警務、共享警務、月光警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警務站,通過完善硬件設施、明晰職責內容、規范運行機制、強化綜合保障,切實推動警務陣地前移、工作前移、服務前移,把警務站打造成企業和員工家門口的派出所。
黨建領航? 聯勤匯聚內生動力
“安全重于泰山,我們大家要認認真真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民警項友飛拿著擴音喇叭喊出了平安宣傳口號,這是6月24日空港警務站聯合空港社區、永興街道安監所等黨建聯盟單位在小微園開展的“安全生產月”主題宣傳活動。
今年以來,空港警務站構建“黨建+”一體化運行模式,成立警務站聯勤黨支部,由社區副書記兼任支部書記,派出所副所長任副書記兼站長,按照社情、民情及工作側重點不同,統籌綜治、司法、應急、環保、交警、綜合執法等9部門和基層站所入駐,支部書記定期召集聯勤會議,一站式解決社區治理一攬子問題。警務站還進一步優化聯勤聯動模式,按照“區街一體”要求,推行“1+9+11+N”模式(1個支部+9個入駐部門+11名常駐人員+N名網格員),整合基層站所力量,推動聯勤部門職能下沉警務驛站,聯動開展警情處置、隱患排查、亂點整治、矛盾化解、宣傳防范等工作,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
類似安全生產月主題宣傳活動是警務站聯勤黨支部的日常聯勤工作,今年以來已經大大小小開展20余次。6月25日,針對園區內業主投訴的空氣質量問題,通過聯勤聯治,依法對4家違規排污企業予以查封整改,贏得群眾滿意。
數字賦能? 智慧催生警務效力
智慧警務是溫州龍灣公安最大的亮點。空港警務站結合園區實際,聚焦破解當前人口數據存在的靜態、滯后等難題,應用分局開發的“在線+一人一檔”模型,將各類社會管理“冷數據”與快遞、移動互聯網、在線感知等“熱數據”疊加清算,建立人員發現庫,全力實現人員流動全息感知、在線管控、精密智控。“在這次突發的浙江疫情中,‘在線+一人一檔模型對轄區內密切接觸者的排查起到了很大作用。”永興派出所副所長黃忠說。
科技就是力量。警務站在園區全域推行智慧防控“四安工程”建設,廣泛布建視頻監控、車輛抓拍等前端感知設備,依托自主研發的AR實景融合智控平臺,整合5大功能模塊,接通15項實戰數據集成應用,在警務站基礎管控中心內即可實現對各類治安基礎要素可視化實景管控。
以“龍灣義警”品牌建設為契機,招募503名志愿者,同時以“哈啰”警務助力車和“平安龍灣”巡邏App為巡邏工作有效載體,將公安專職巡防力量、社區巡防力量、企業保安力量統一納入管理監督體系,形成上下一體、協調通暢的巡防組織,織牢一張全時空巡邏防控網。
協同共治? 共享激發治理活力
在空港警務室榮譽墻上,懸掛著一塊特別的獎牌:2020年度浙江省縣鄉法治政府建設“最佳實踐”項目。
這個獎項是頒發給永興派出所探索出的“共享助調”品牌。諸多榮譽加身的“共享助調”是什么來頭?
警務站站長張維芳介紹:針對轄區企業集聚、務工人員眾多的特點,按照籍貫、職業等,派出所邀請、聘請、整合了園區企業中具有調解工作能力的人才,通過組建共享助調隊伍,研發“共享助調”App,推行“菜單式”服務。
“一旦有矛盾糾紛發生,當事人通過App選擇其信任的老鄉調解員開展調解工作,使矛盾化解更親和、高效。” 張維芳說。截至目前,應用“共享助調”模式已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10余起。
“共享助調運行3年多,是我們園區的金名片,幫我們解決了好多困難。”轄區凱喜姆公司總經理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
“呼叫康德萊義警驛站,公司員工宿舍有女子要自殺,請前往先期處置,民警馬上就到。”
“收到!”7月14日晚,正在驛站值守的“警保守望”成員周明明接到永興派出所指令后,聯合永興鐵騎隊員吳來貴、黃達第一時間趕至現場,發現是夫妻雙方吵架引發的女方意圖自殺,當即安撫女方激動情緒,阻攔其過激行為,成功在值班民警到達前打消其自殺念頭,守護了企業員工平安。
“警保守望”是警企聯防的2.0版本,以轄區企(事)業單位門崗保安為主體,按照“五個一”模式(即一個“義警驛站”、一位駐守保安、一張“釘守網絡”、一套聯動機制、一項獎勵制度),整合保安力量,建立聯勤聯動工作機制,實現警情先期處置、流動人口信息采集、安全應急聯動、矛盾糾紛化解、電詐防范宣傳等功能。警保守望運行一年多來,已成功協助派出所先期處置各類警情160余起。
“義警都是好樣的,我們轄區企業也愿意出力。”張維芳介紹,警務站深入開展“百年建黨百企聯盟”活動,發動轄區109家企事業單位參與“平安合伙人計劃”,搭建公安、企業共話平安交流平臺,創新推出由企業公益支持的“平安超市”,鼓勵志愿者通過參與治安巡邏、反詐宣防、隱患排查、矛盾化解等平安建設活動獲得積分兌換禮品,進一步做實了反哺激勵機制。
民意導向 “月光”折射服務能力
“本來還有不愿意參加大講壇學習的,在聽說了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后,現在企業也很熱情邀請我們去上課。”警務助理、空港小微園物業保安經理宋飛是55名“月光大講壇”反詐宣講人中的一分子,他和成員們利用晚上業余時間在各企業內采用知識講座形式開展反詐宣防,特別針對電詐易發、高發的財務崗位群體,宣講團成員按照“分片包干,面對面落實”的原則,做到不漏一人,確保宣防“入心入腦”。截至目前,已開展反詐宣防講座200余場,發放宣防資料超2萬份, 間接挽回損失150余萬元。
警務站里的“月光安防體驗館”最受企業員工歡迎。今年年初,警務站引進集看、聽、體驗三維立體式教育模式的安防體驗設備,打造集禁毒、消防、反詐三大防范主題區的體驗館,通過模型、視頻、實物、圖文、動畫、聲光電結合等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安全知識直入人心。
“考慮企業員工作息,提供晚間安防體驗服務,廣泛發動企業組織員工參觀體驗。”張維芳介紹,警務室“以體驗促安防意識提升”,先后共接待參觀群眾近千人次,寓教于景、寓教于行、寓教于樂、寓教于心的直觀新穎的宣傳模式受到體驗者的一致好評,切實筑牢了群眾心防的“銅墻鐵壁”。
“聽說這里可以辦暫住證?”7月16日19時許,空港警務站的值守輔警黃國楨接待了一對來自江西的夫妻,在逐一采集核對辦事群眾信息后,迅速為其辦理了暫住證。這是警務站因地制宜,增設的特色便民服務舉措,每日18時至22時,為企業“新龍灣人”就近即辦居住證明,讓“新龍灣人”既不影響白天工作,又省卻跑腿時間。
警務站還組織警力和街道網格員結成辦證服務小隊主動上門辦證,今年以來,共為園區企業開展上門辦證服務超3000人次,真正打通了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