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自行 余地



在重慶城口縣河魚鄉畜牧村的大巴山深處,有一群被當地村民稱為“特殊客人”的山中“精靈”——野生獼猴。
它們時而三五成群在林間追逐,時而結伴下山在附近村民房前屋后嬉戲打鬧。它們在這里行動自由,在村民跟前耍呆賣萌、蹭吃蹭喝。
“大概三四年前,這里就出現過獼猴,當時只看見幾只,悄悄地來,找到吃的就回山上去了。”今年56歲的村警余新洪說。
作為村警,余新洪的日常除了進村入戶化解矛盾糾紛、了解社情民意、摸排案件線索、幫助老百姓解決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擔任“獼猴保姆”。
“去年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那天,有村民在群里發了野生獼猴下山偷吃老百姓農作物的視頻和照片。后來,城口縣公安局高觀派出所陸續接到村民電話,才知道這里的獼猴已經越來越多了。”余新洪說,從那時起,他開始每天關注獼猴的動態。
冬季山中食物匱乏,獼猴為了生存只能經常下山覓食,村里的農作物頻繁被破壞。“有一次,獼猴到農戶家中偷吃食物,被小朋友驅趕,結果猴子被惹急了,還抓了小朋友。”余新洪說。
野生獼猴屬于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獼猴的增多與當地生態環境持續變好密不可分。但是,隨著下山獼猴數量的增加,獼猴和老百姓爭食的矛盾越來越大。
如何既滿足獼猴的生存所需,又減少老百姓的損失?在咨詢了林業和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的專家后,派出所和政府相關部門在獼猴經常出沒的地方設置了投食點,由民警負責采購獼猴愛吃的香蕉、蘋果、玉米、蘿卜等果蔬,定期給獼猴投喂。
為了方便獼猴覓食,民警們還將批量采購的食物,存放在獼猴經常活動的區域附近的農戶家中,并協調村民們不定時巡邏,及時查看投喂情況。一旦發現食物被拿走,村民便及時進行補充。
“我們還登記了被獼猴破壞了的農作物的具體情況,接下來,將根據損失程度,對村民們予以補償。”余新洪說。
獼猴覓食與破壞村民農作物的矛盾被化解了,當地老百姓也紛紛加入到了保護獼猴的行動中。“我現在每天都要去獼猴經常出沒的地方溜達幾圈,看看它們還有沒有吃的、有沒有獼猴受傷。喂食的次數多了,獼猴們的膽子也越來越大,有時候我在這邊投放食物,幾步路的距離,它們就把另外一邊的食物拿走了。”村民洪某平說。
為了解獼猴的情況,派出所和相關部門在不干擾野生獼猴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在猴群出入頻繁和聚集區域安裝紅外線監控,全面掌握猴群的動態和生活情況。
“我們還在投食區附近為獼猴們搭建了臨時‘居住點,便于猴群棲息和保護,也會定期在山中巡邏,一旦發現獼猴受傷等情況會第一時間進行救助。”余新洪說。
據當地政府和村民的初步統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這里的獼猴數量已經從去年的一百五十余只增加到了如今的三百余只。“除了獼猴,我們還在山中發現了麋鹿、野豬等野生動物。隨著大家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和生態環境的持續變好,這里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了。”余新洪說。
在山林間,獼猴自由攀巖、爬樹嬉戲;在鄉村里,獼猴歡快覓食、自在生活。人與獼猴和諧相處的畫面正在這里展開。“還有四年就退休了。退休以后,我想繼續扎根這片土地,守護好這里的山山水水,做好‘猴保姆。希望能看到大巴山中獼猴常現。”余新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