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晴
摘 要:在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變化當中,人們在努力建設家園,從而會忽略一些邊緣地帶,而這些邊緣地帶的利用問題,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基于此,從各個角度剖析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對目前的解決方案舉例概述,同時針對城市中心邊角區域利用問題,綜合考慮各種限制因素,創新提出一個漂浮運動公園的設計方案。
關鍵詞:公共意識;邊角空間;環境行為學;景觀設計
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城市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從公共建筑、人居建筑,到環境建設,都在改革的浪潮中快速發展著。隨著公共空間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公園等也在規劃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如何利用城市邊角空間,重新讓廢舊空間與周圍社區取得聯系,煥發城市綠地的生機,同時滿足城市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是設計最先考慮的問題。
一、城市邊角空間的發展現狀
邊角空間是現有空間進行多維度、多角度的分割后形成的空間剩余。早期邊角空間是因一些城市遺留問題而產生的,例如無人看管的水溝、沒有被規劃的垃圾地等一些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段。到了城市發展后期,城區與城區之間劃線不明確,導致有些地塊歸屬不明,然而城市規劃者往往只是根據劃線進行城市規劃,而非對于整座城市進行整體規劃,這就導致城市邊角空間的產生[1]。城市邊角空間就像是城市中大小不同的景觀節點。那既然是景觀節點,就會有不同的景觀特點:有的空間位于市中心,利于人群的聚集,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有的空間位于樓群之中,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有的空間位于視覺高點,有利于人們遠眺[2]。
城市過快發展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也加劇了人與空間的矛盾,這也是城市邊角空間產生的原因所在。具體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現如今的城市規劃是分區域的,這就導致城市規劃無整體性;同時城市規劃中過分追求大空間的協調,從而忽略了城市的邊角地帶;一些不利于景觀設計的特殊地形也會導致邊角空間的剩余;另外,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過于追求區塊化、快速化、模式化的發展,這時候就會忽略土地的合理分配。總之,城市規劃當中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為了設計而設計,這個地區缺少什么就設計什么,缺少整體性的規劃以及對未來發展的考量,只著眼于眼前的問題。
二、國內外城市邊角空間再設計的案例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會面臨城市規劃發展落后于經濟發展的情況,這會導致土地利用不合理,人地矛盾加劇,文化流失。另外,對于城市的規劃大多數僅針對某一地塊進行空間規劃,而非整體的城市規劃。再加上對于廢舊空間關注度太低,導致各個空間發展不均衡。多數情況下,可能會認為某一個空間只是針對某一個群體,但其實只要涉及公共空間,就是面對所有人的、全年齡段的。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公眾對于生活活動空間的需求不斷增加,催生了一些非常優秀的邊角空間改造案例。例如,位于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上新建筑與老建筑之間的一個22米長,不到4.2米寬的空間。此地塊位于兩棟樓房之間,樓與樓之間的寬度不足5米,難以改造。但為了社會的穩定,區域經濟的發展,設計師以人文關懷為要求對此邊角空間進行設計。設計師經過現場調研了解到該空間相對封閉,所以在此設置玻璃墻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避免城市犯罪。另外,既然是花園,植物的種植和維護就是設計的重要切入點。通過40厘米以下、40厘米到80厘米以及80厘米以上三種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建立了豐富的植物層次以及與人體之間的關系。同時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貫穿整個花園,使得游人置身其中,有移步換景之感。而在這些植物的品種選配方面,也細心考慮,盡量選取四季常開的品種,以形成四季花常在之勢。以鼠尾草、滿天星、矮蒲葦、粉黛亂子草為主的花草組合呈現出四季分明的特點,給來往的游客帶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感[3]。
國外的邊角空間研究比國內早,所以在應對措施上,比我國成熟。例如,建在Vauban古堡腳下的Peitruss Valley公園中的盧森堡滑板公園[4]。此地是舊城區和新城區的分界點,屬于一個有爭議的地區。因此在規劃新城時,沒有考慮到該地區的使用,所以導致它被遺棄了許多年。滑板公園是為了連接中央車站和舊城橋而建的,使周圍城市居民有了新的運動場所,也使舊城區和新城區重新建立聯系。相比中國,國外對極限運動的熱情較高,因此一個城市擁有一個極限運動公園尤為重要。通過建造這個滑板公園,盧森堡在歐洲城市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設計團隊為了使公園融入周邊環境,對古堡的幾何形態進行了研究解析,主要體現在周圍的臺階和長凳上,使其能夠融入古堡的圍墻。同時它的主要配色方案是奶油色和棕色搭配,以對應城堡古磚的顏色。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該項目也比較先進。碗型場地中的積水會被排放置抽水機中,然后排放至城市地下水管理系統中,以達到節水目的。
三、中心浮島綠地的重生設計
中心浮島綠地重生設計場地位于城市中心的老城區,整體呈三角形,此地在城市發展規劃中,被設計為綠地中心廣場。后來為滿足周邊上班族和居民的停車需求,2004年被改造成停車場。該場地是典型的城市邊角空間,主體面積不是很大,西南高,東南低,呈瘦長三角形緩坡地形。中心浮島綠地重生設計場地周邊沿街是各類企業和事業單位,新老小區共存,東南方向毗鄰云龍公園,東側是徐州市廣播電視中心,北側及街道往北是區公安派出所及社會保障中心等社會服務單位以及一處農貿市場,再遠處有小學、中學及一所老年大學,西南側為人民檢察院、紅十字獻血中心,這注定該場地日常人流車流是比較大的,尤其是短暫停留辦事的人極多。由于停車場規劃不合理,停車位少,不能滿足周邊停車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出行方式變得多種多樣。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有了私家車,導致機動車道上的車越來越多,因此在城市規劃時,幾乎每隔幾年都會拓寬一次道路。這就導致這一地區的非機動車道路消失,這樣非機動車就會擠占機動車道,從而帶來道路安全隱患。
中心浮島綠地重生設計場地是在城市中心的繁華地段,周圍有許多現代化建筑。考慮到設計必須與周邊環境相融合,所以建筑體要富有科技感和現代感。為此,設計團隊考慮與宇宙飛船的形式相結合,將主體建筑架空在原本的綠地之上,使其有一種飄浮感,所以浮島這個思想應運而生。同時分散人群密集地區的人流壓力,建立立體步行系統,加強居住區和公園的聯系,提高公園利用率,改善居民居住條件。重新規劃停車場,隔絕噪音,減少機動車對居住區的干擾。在此基礎上優化車輛通行,增加晝夜停車位數量。主體設計地面一層主要分為綠化區和停車區,綠化區位于中央,種植耐陰地被以及高大喬木;停車區環形分布,主入口為北側次干道,出口設計在東南側主干道一側,停車數量為162輛。地面二層為活動場地,通過場地設計,讓三側道路的人流能夠不受車流影響自由走動,同時設計有廣場區、林蔭休憩區、極限運動區、慢跑道、綠地棧橋等功能分區。
根據總結出的相關問題,設計團隊從人流、綠化、停車、休閑等角度出發進行設計。設計團隊將人群流線分為外圈人行流線、中間活動交流區、內圈人行流線三類。外圈人行流線分布在場地最外圍,包括跨路天橋,可供行人直接前往其他出入口;中間活動交流區為包括廣場區、極限運動區等活動區在內的公園主體區域;內圈人行流線為最中心的綠地棧橋及活動交流區圍合的內圈通道,供游客休憩、散步、游覽。中間活動交流區也可為公園周邊的服務單位提供戶外舉辦活動的場地,如檢察院、派出所可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電視臺可在此進行公開的文娛表演等。
一層的道路僅限機動車及非機動車通行,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同時達到人車分流的目的,提高交通安全系數。在停車場停車的人也可以通過直升電梯在停車區與二層平臺之間往返。公園連接北、東、西三側場地,可通過臺階、斜坡、垂直電梯進入場地,場地內部與停車場有一處垂直電梯和一處樓梯連接。原有停車方案是正向排列,只能容納50個停車位。而新的停車方案是將其斜向排列,這樣有助于多停一些車輛,可以容納160個停車位。同時為了迎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保護原有綠地的基礎上增加綠地。整體設計為兩層,所以原來的綠化不動,在上層重新鋪加綠化,從而達到綠化增加和美化運動場地的目的[5]。此設計的一大亮點就是在第二層開一些天窗,讓第一層的喬木生長上來,這樣有利于景觀的配置,同時也是對喬木的保護。
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文化特性,人們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要對此進行保護。當然,在保護的同時,也可以從中提取一些圖形,或者是有代表性的元素運用到景觀設計上,從而喚起人們對于文化的共鳴,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交融。本地塊位于城市的市中心,又緊鄰電視中心,所以整個文化氛圍相對比較現代化,而非徐州傳統的文化。因此在設計的時候盡量進行現代化設計,多利用一些具有科技感的元素。
四、結語
城市快速發展,導致城市規劃無整體性,從而誘發了地塊利用率低的問題。還有一些城市邊角空間受到當地經濟和地質條件的影響,成為被忽視的空間。為此,在設計時需要加強人為關懷性和地域文化性的保障。隨著人類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設計師也要為人類追求高質量生活提供幫助,為人們安家樂業提供環境保障。基于此,希望未來的設計師多去注重城市邊角地塊,為新時代的景觀設計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李晶晶.城市“邊角空間”的再利用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8(8):66-68.
[2]馮葉,魏春雨.城市街頭邊角空間設計[J].中外建筑,2010(6):132-133.
[3]上海新華路口袋公園「∞花園/展廊」景觀設計|水石設計[EB/OL].(2020-12-29)[2021-05-10].http://www.landscape.cn/landscape/11583.html.
[4]Peitruss滑板公園,盧森堡:歐洲最具吸引力的滑板公園之一[EB/OL].(2020-01-25)[2021-05-10].https://www.gooood.cn/skatepark-peitruss-by-constructo-skatepark-architecture.htm.
[5]王冰.論氣候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J].現代商貿工業,2018(27):178-179.
作者單位:
陜西理工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