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 要:通過分析新時代中原美學的內涵和形成依據,探究城市形象塑造的本質,找出新時代中原美學和河南城市形象塑造的交互點,通過分析、研究、探索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影視等,挖掘新時代中原美學在河南城市形象塑造中的意義,以充分發揮新時代中原美學在整個河南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進一步推動河南的可循環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中原美學;傳統美學;城市形象塑造;地域美學
新時代中原美學的提出給河南的城市建設注射了一支強心劑,從河南目前的單一化、趨同性的城市建設中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城市地域特征與文化多元性不斷被弱化甚至喪失,越來越多的城市失去了本身的獨特性。只有進一步明確新時代中原美學的內涵,形成相應的理論體系,才可以將其快速、頻繁、深入地運用于河南城市形象塑造,提升河南的城市形象,在現代社會畫出一筆濃厚的河南色彩。
一、新時代中原美學的內涵
“中國什么樣,河南就是什么樣”這句話適用于解釋社會現象、內涵,也適用于解釋新時代中原美學的內涵。
(一)基于中原地理位置的新時代中原美學
古語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因此可以說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得中原文化在我國長期居于主流地位,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華傳統文化。
(二)基于中國傳統美學的新時代中原美學
“美”在意象。不同于物質世界,意象世界由人所創造,發于心,是自我認知的一種表現,也可以說是哲學的美學反映。但中國美學認為,意象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它呈現的是萬物本來就存在的樣子。在中國美學觀念中,我們的世界不僅是物理的世界,而且是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人與自然界融合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
《易經》這部中國最古老的經典,它最關心的是人類與自然界的生命現象,并認為人和自然界的生命過程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三)基于中原文化的新時代中原美學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所形容的正是河南的悠久歷史。河南地處中原,長期處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位置,這使得中原文化呈現出很強的正統性特征,是形成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區域。中原文化有三大突出特點:自強不息,剛健有為;主張大一統,崇尚和為貴;注重發明創造。
二、河南城市形象塑造中的美學運用
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埃比尼澤·霍華德的花園城市思想的提出代表著現代城市形象塑造思潮的開始,其代表作《明天的花園城市》集中體現了他的美學思想,即對城市地塊進行規劃設計,使城市布滿鮮花綠地,形成空間上的和諧,從而塑造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型城市。
(一)河南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傳統美學
中國八大古都,僅河南就獨占一半。河南有著豐富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城池,如八朝古都開封、神都洛陽等,都是中國古代都城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美學的實體化展現。顯而易見,中心布局和對稱布局是中國古代城市布局的主要模式。中心布局,即政府機關、鼓樓等建筑往往處于城市的正中心,如開封的皇宮遺址便處于城市的中心位置。中心布局在我國古代都城規劃中占主導地位。對稱布局,即以中軸線為主體,沿軸線布置建筑空間序列,是我國古代大到城市,小到宮殿、衙署、廟宇、民居等常用的布局模式。這種中心的美、對稱的美正體現了我國的傳統美學。
(二)河南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傳統文化
中國古代城市設計中的中心布局模式和對稱布局模式的形成主要來源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天圓地方”觀念。開封、洛陽、平頂山等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河南城市本身就代表了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無論是開封的龍亭公園、鐵塔還是洛陽的關帝廟等都是我國古代文化和審美的體現。
三、河南城市形象塑造中的新時代中原美學
(一)城市規劃中的新時代中原美學
隨著現代城市規劃的發展和成熟,越來越多風格迥異的地域美學被關注。從烏鎮、宏村等具有獨特地域美學的特色旅游地可以看出,地域的個性化塑造和文化特異的表現對整個城市形象的塑造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河南在新的城市形象塑造過程中就體現了現代審美和傳統審美的碰撞與融合。開封的清明上河園主要致敬了傳統審美和傳統文化,而洛陽的應天門則是在致敬傳統審美與文化的基礎上的別樣創新。不僅僅是對傳統建筑的復原,洛陽應天門還加入了現代的燈光效果,通過燈光的藝術效果展現傳統歷史,給觀賞者以視覺沖擊。這種展示形式本身就是新時代中原美學和傳統美學、文化的一個完美融合。從大的方面來說,鄭州鄭東新區的現代建設和開封的古典建筑的對比也是新時代中原美學和傳統美學的完美對接。
鄭東新區的黑川紀章紀念廣場從精神、文化、審美意義上來說,都是現代中原美學的完整體現。黑川紀章紀念廣場是為了紀念曾經為鄭東新區規劃設計作出杰出貢獻的日本建筑師——黑川紀章而專門規劃設計的。2001年底,黑川紀章的概念規劃方案獲得以建設部總規劃師陳曉麗為評審組長的國內外權威專家的多數投票,最終入圍,開啟了河南鄭州城市建設的新篇章。
鄭東新區的整體設計延續了黑川紀章以“新陳代謝”為主的設計思想,在規劃中應用九宮格和如意形象等傳統文化符號,將大面積綠地、流動的水系和城市各個功能區的組團式發展等元素相融合,最終使鄭東新區成為一個有生命的城區。在2002年12月的世界建筑師聯盟年會上,鄭東新區的概念規劃榮獲了中國首個“城市規劃設計杰出獎”,為河南吸引了世界關注的目光,使世界認識到河南的歷史以及河南的未來。
以往提及河南,人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嵩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傳統古跡和文化活動,而規劃設計后的鄭東新區,成為河南形象的新的代表之一。為了感謝這位為鄭州城市建設作出貢獻的功臣,在黑川紀章去世后,鄭州規劃建設了黑川紀章紀念館和紀念廣場。
(二)城市多媒體傳播中的新時代中原美學
《唐宮夜宴》原名《唐俑》,鄭州歌舞劇院舞蹈作品,曾入圍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終評,整體上風格詼諧幽默,又不失文化底蘊。節目中14位可愛活潑的“唐朝少女”仿佛從古畫中走出,時而梳妝打扮,時而嬉笑打鬧,讓觀眾在欣賞“鬢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別樣豐腴身韻、審美風姿的同時,感受中華厚重的歷史和文化。
《唐宮夜宴》靈感來源于河南安陽張盛墓出土的隋代樂舞俑,這支舞蹈既充分體現了河南的文化底蘊,又以詼諧幽默的風格展現出了喜慶祥和的氛圍。整支舞蹈不僅表現了唐代的風土人情,還在舞臺背景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展現了《搗練圖》《簪花仕女圖》《山東徐敏行墓壁畫備騎出行圖》《千里江山圖》以及出土于河南的婦好鸮尊、蓮鶴方壺、賈湖骨笛等文物,呈現出歷史的變遷。可以說這次大膽的嘗試是文物數字化背景下對文物現代化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動呈現,完美地體現了新時代中原美學的包容性、開闊性、悠久性的特點,也成為河南的一個特別的“名片”。
四、新時代中原美學在河南城市形象塑造中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河南城市形象的美感
河南地處中原,具有重要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地位,但人文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而在河南城市形象塑造中加入新時代中原美學,能夠改善河南整體的人文環境,提高人民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有助于河南人民樹立文化自信心和地域認同感,提升河南整體的城市形象。
2021年,河南衛視推出的《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特別節目就很好地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以前一說起河南人們就會想到“農業大省”,近段時間,網民大多圍繞“歷史悠久”“底蘊豐厚”“現代感超強”“稀奇有趣”“活力十足”“審美時尚”等關鍵詞議論河南,這說明河南整體形象在全國人民心目中有質的提升。
(二)有助于提升河南城市形象的國際效應
用新時代中原美學完善河南城市形象塑造,有助于展現河南輝煌的歷史,吸引年輕人的眼球,重新打造河南城市形象,同時,還有助于打開城市的國際化大門,吸引更多的國際友人和引進國際性的投資項目,發揮國際旅游效應,為全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的打造做準備。
(三)有助于提升河南城市的經濟、文化水平
在河南城市形象塑造中廣泛、深入地運用新時代中原美學,對河南整體的可循環持續發展具有重大作用。當今時代是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包裝不單單是傳統意義上的對生活用品外在形象的整理,也適用于文化、娛樂等各個方面。如韓國就通過娛樂產業的包裝在文化輸出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認同。韓國的文化產業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之后發揮了重要作用,并迅速成為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2014年,韓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377051億韓元,占GDP的2.54%。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與韓國文化產業交流財團共同發布的《關于2015年韓流經濟效果的研究報告書》顯示,2015年韓流生產拉動經濟效果最大的是游戲產業,帶動效果為2.72萬億韓元,其次為旅游業,帶動效果為2.18萬億韓元。因此,研究新時代中原美學在河南城市形象塑造中的意義具有重大的社會、人文、經濟意義和價值。
城市形象的進一步完善本身就會吸引更多的旅游、投資、人才等資源,這些資源的引入又會回饋于城市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最終促使河南整體的人文素質、經濟發展水平等得到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義君,楊朝荔,孫二鵬,等.基于地域文化的美學思想對城市綠地建設的意義研究:以中原地區為例[J].現代園藝,2015(23):80-81.
[2]牛玉慧.中原城市美學與城市公共設施優化研究:從城市美學角度思考公共設施的優化設計與布局[J].美與時代(上),2013(11):85-87.
[3]李廣斌,王勇,袁中金.城市特色與城市形象塑造[J].城市規劃,2006(2):79-82.
作者單位: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