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摘 要】本文分析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一帶一路”國際化的必要性,闡述物流管理“1+X”證書“一帶一路”國際化推廣存在的問題,提出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一帶一路”國際化推廣措施:提高物流管理“1+X”證書設計的科學性;提高物流管理“1+X”證書的國際影響力;構建物流管理“1+X”證書國際化推廣平臺;構建互認機制,保障物流管理“1+X”證書國際推廣。
【關鍵詞】物流管理 “1+X”證書 一帶一路
2019年是中國職業教育改革開啟新篇章的一年,一些至關重要的政策和措施相繼出臺,其中影響最為深遠是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2019年4月,教育部出臺《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書”制度試點方案》,提出發揮職業技能證書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有機融合校內職業教育與社會職業培訓,通過構建國家“學分銀行”,打通職業技能與學歷教育的資歷架構,形成中國特色的職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至今,中國已經出臺近400個“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物流管理“1+X”證書是首批試點項目之一。2016年,教育部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文件,提出將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標準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實現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共贏。
一、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一帶一路”國際化的必要性
(一)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合作
“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教育在戰略協同合作發展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不斷凸顯,專業人才培養和教育交流將為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打造平臺,提供有力支撐。近年來,中國職業教育伴隨現代工業體系成長,堅持與國際接軌,制訂符合國際規范、突出中國特色的教育標準。培養滿足國際市場需求的高質量國際化人才,應將物流管理“1+X”證書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與各國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廣泛合作,打破教育壁壘,構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合作新機制,以制度、標準為引領,共建共享區域職業教育標準和資格框架體系,互鑒各國經驗,共享優質資源,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職業教育高速發展。
(二)促進“一帶一路”物流產業轉型升級
立足于交通、物流與產業聯動的發展能力,是“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關鍵發力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雖具有良好的港口、航運、園區和鐵路通道等戰略資源,但缺乏合作支點,整體物流水平普遍較低。主要問題有:一是物流企業經營與管理水平不高,經營模式單一;二是物流基礎設施落后,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性差,缺乏戰略性交通運輸大通道以及能實現國際國內雙向輻射的綜合物流樞紐;三是智能化程度不高,條碼、掃描、查詢等現代化物流設備使用率不高;四是物流標準化程度低,國際物流標準沒有得到普遍應用。近些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對物流配套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三)推進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品牌建設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院校數量和在校生數量世界第一。目前,中國職業教育急需轉型升級,構建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品牌迫在眉睫。縱觀當今世界職業教育,人們往往脫口而出的如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現代學徒制”、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法國的“雙軌制”等,這些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在世界職教界的影響力已經根深蒂固。包括物流管理“1+X”證書在內的400個證書項目的出臺,重構了職業教育體系,制訂職業教育新標準,有利于創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品牌。
(四)協同中資企業“走出去”
《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指出,中國職業院校要廣泛開展國際職業教育服務,伴隨企業“走出去”,為海外中資企業舉辦員工教育與技能培訓,實現技術技能型人才本土化,幫助中資企業走上產業中高端。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例,截至2021年3月,在“一帶一路”的中資企業近5000家,根據對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家20多個中資企業商會的調查,發現當地職業教育落后,中資物流企業雇傭的當地員工技術技能水平普通較低,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經營。借助物流管理“1+X”證書對海外中資企業員工開展職業崗位技能培訓,能解決企業“用人難”的問題,促進企業生產積極性穩步上升。
二、物流管理“1+X”證書“一帶一路”國際化推廣存在的問題
(一)證書缺乏靈活性
物流管理“1+X”證書,是近幾年根據市場需求我國提出的一種新型證書,是“雙證制度”的創新和探索。旨在通過政、校、行、企協同打造新型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體系,依據政策條件,篩選符合需求的社會培訓機構,明確培訓內容,規范職業技能證書的發放管理,建立機動學習機制,努力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企業行業現行制度融通融合,作用于“一帶一路”倡議,成為用人的準入依據。2021年是物流管理“1+X”證書試行的第三年,全國范圍已組織多次考試,通過對考核過程的信息反饋,證書的考取制度缺乏靈活性,表現在:一是等級考試的層級設置與以往職業資格考取形式類同,采取簡單的“一刀切”劃分標準,中職學歷對應考取初級、高職學歷對應考取中級、本科學歷對應考取高級,缺乏柔性設計,學生不能靈活選擇;二是學生考完每一個等級后不能夠繼續考更高層次的等級;三是沒有專門針對物流行業、企業員工這類已從業人員考證的培訓設計;四是缺乏適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企業考證的模塊設計,導致國際化推廣力弱。
(二)國際影響力不強
職業等級證書在國際市場中能夠成功推行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首先是社會權威性高,其次是行業認可度廣。目前在全球物流界得到國際廣泛認可的職業等級證書有英國的ILT和CILT,由英國皇家物流與運輸學會和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發放;美國的CTL,由其國際執業管理認證中心舉辦。這些證書歷史悠久,已具備較高市場認可度,廣受行業推崇,現已成為物流行業權威的標準。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時間較短,相關標準體系尚在完善構建階段,缺乏歷史沉淀,在國際上難以得到廣泛認可,物流管理“1+X”證書在傳統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廣力,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其缺乏了解,國際化推廣力度不足,影響力弱。
(三)缺乏國際化推廣平臺
物流管理是國內首批“1+X”證書試點專業,全國共計354所試點院校,已經完成4批證書考核工作,教育部等部門倡議要總結國內推廣經驗,逐步將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與國際接軌,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國各試點院校盡管都在積極探索國際化推廣路徑,鼓勵國外留學生參加物流管理“1+X”證書考試,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統一標準進度緩慢,信息共享程度低,在各國缺乏相應的推廣平臺,沒有穩定的對接部門,國外學生沒有渠道參加考證,且無法參加培訓,考證端口也無法連接國內考試網站,學生獲取課程信息化資源困難,從而導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企業員工只能到我國指定考點參加考試。
(四)缺少學分互認機制
物流管理“1+X”證書的關鍵是實現畢業證書與職業技術技能等級證書的互融互通,實現對學校教育與社會培訓、正式與非正式學習等途徑產生的成果進行貫通認證。中國物流管理“1+X”證書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必須要建立中國與其相應的學分、學歷、資歷框架等互認機制。然而,因為眾多種類的“1+X”證書還處于試點階段,國內實行學歷與職業技術技能等級證書互換的資歷框架尚在摸索階段,未建立具體的互認互換運行范式,缺乏“1”與“X”置換的指導性文件和標準,致使在學分置換方面不成熟,導致物流管理“1+X”證書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推廣缺少科學可行的依據。
三、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一帶一路”國際化推廣措施
(一)提高物流管理“1+X”證書設計的科學性
物流管理“1+X”證書推行的目的是要實現書證銜接、課證融通,構建證書制度以及融通制度,采取“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方式,打造中國職業教育特色品牌,努力提高物流管理“1+X”證書質量,才能有效地實現“一帶一路”國際化推廣。一是參考國際認可度高的相關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經驗做法,逐步建立與物流管理專業目錄相匹配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目錄,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行業企業和院校參考;二是在證書等級設置上應更加靈活多樣,實現柔性化考證,既能自上而下,也能自下而上,雙向貫通,讓學生(學員)自由選擇考取證書等級;三是響應國家“學分銀行”政策,針對行業企業在崗員工、社會人士設置證書等級及相應培訓課程內容;四是努力進行國際化推廣,構建合作框架協議,完善政策條件,促進國際化發展。
(二)提高物流管理“1+X”證書的國際影響力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非常緊迫,“1+X”證書的互認能幫助專業人才打通理論至實踐的壁壘,提升“1+X”證書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權威性,是促進東盟共同富裕、內部團結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國內,憑借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合作平臺,廣泛宣傳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讓更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入了解中國這種職業教育新模式;中國教育機構要主動出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試點落地一批以新制度為基礎的新型人才培養課程,讓第一批人才“緩步走進來,跑步奔出去”,用實際成果打消顧慮,說服大眾。
(三)構建物流管理“1+X”證書國際化推廣平臺
物流管理“1+X”證書國際化推廣平臺的構建已初見成效,力度卻不夠,中國物流管理“1+X”證書國際化推廣可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相關企業合作,建立人才培訓以及人才輸送平臺,實現崗位需求對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物業行業協會合作,共建行業互通平臺,制訂行業通行標準,推動物流管理“1+X”證書制訂的國際標準建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機構合作,建立學分互認留學平臺,將物流管理“1+X”證書內容融入課程體系,重新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推動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升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力。
(四)構建互認機制,保障物流管理“1+X”證書國際推廣
2019年9月,在廣西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教育官員對話會上,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共同發表了《南寧宣言》,提議開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歷互認、學分互認、國家資歷框架互通等方面的合作,這為物流管理“1+X”證書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務之急,要盡快建立中國的“學分銀行”制度,打通(下轉第74頁)(上接第71頁)畢業證書和職業技術技能等級證書之間的置換通道,以“學分銀行”為載體,設計行之有效、與國際接軌的國家資歷框架,重點解決非正式學習,如在線學習、繼續教育、社會培訓所取得的學習成果與畢業證書的轉化問題,為物流管理“1+X”證書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打下堅實基礎;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職業教育互認協議,采取步步推進的措施,先在課程學分互認上進行探索,再逐步擴展到職業技術技能等級證書、畢業證書的互認,最終實現職業技術技能等級證書與畢業證書之間的融通互認。
總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建立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標。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造大國工匠、強國興邦的國之利器。物流管理“1+X”證書僅僅是中國400多個“1+X”證書中的一種,“1+X”證書更大范圍推廣的路還很長,如何迎難而上,建立與世界職業強國并駕齊驅的職業教育品牌,是中國各界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清,李衛東.以東盟國家為例論物流管理1+X證書的國際化發展[J].教育與職業,2020(10).
[2]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Z].2019-01-24.
【作者簡介】羅 燕(1983— ),女,漢族,四川射洪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及區域經濟。
(責編 蘇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