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帥
摘要:在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農產品如何能夠更好地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其重中之重就是做好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形成市場經濟導向下的品牌化農業,從而提升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并進一步地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本文立足于市場經濟導向視域下進一步分析當前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現狀、問題以及對策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導向;農產品品牌;農業經濟
當前我國的農業發展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成為我們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新戰略,在依托新戰略的載體下我們縱觀整個農業發展進程來看,農產品營銷是關鍵的一道程序,如何把更高質量的農產品賣給消費者,構建好區域農產品品牌是我們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創建好農產品的品牌,發揮好農產品品牌溢價,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1?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導向下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現狀
1.1? 農業生產經營者的品牌建設意識淡薄
農民作為農業生產經營者的主體對其所擁有的農產品享有最大化的決策權,但由于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其中有關市場經濟管和品牌管理等方面知識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農民很難建立起完整的市場品牌觀念,反之認為農產品的品牌化是更加繁瑣低效甚至無效的過程,基于此觀念的農民基本上會將收獲后的農產品直銷給當地居民或自銷,進而阻斷了農產品規模化價值實現和品牌建設的路徑。
1.2? 農村地區的各項基礎設施相對落后
我國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四大類: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農業生活性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設施、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等。我國西部農村地區薄弱的基礎設施制約了農業生產發展,導致當地農產品質量難把關,再加上不便利的交通設施,該地區所生產的農產品很難走出去,基本上都會被內部消化。這樣一來,偏遠農村地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越走不出去的地區越難走出去,難以實現農產品轉賣價值,進而也很難實現品牌化的發展。
1.3?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率低下
我國目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30%~40%之間,是歐美地區國家的一半。如此低的轉化率和不完善的“產學研”體系,使農業科技成果流于紙上,無法實現其真正的效益,這樣也會使農產品的質量因得不到農業科技和標準化生產的支撐而下降,農業科技轉化應用和標準化生產是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潤滑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4? 訂單農業交易主體缺乏有效監管
訂單農業是農民與涉農企業簽署訂單合同,并根據訂單合同規劃安排農產品生產,該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盡最大程度避免農業生產者的無效生產,但同時它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由于農民與農企雙方主體簽訂的訂單合同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導致農企在交易過程中出現違約現象,農企的違約行為會使農民喪失對其企業的信任,進而影響農民品牌觀念建立,制約農產品品牌的建設發展。
2?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導向下加快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對策
2.1? 加強對農民的再培訓
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業生產經營者在區域農產品品牌化建設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只有讓農民真正認識到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價值和意義,我們才能更好地借助于市場經濟導向進一步推動農產品品牌化建設進程。要逐步形成完善以農民為本體的農民再培訓教育制度,加強對農民有關市場經濟、品牌化價值等方面知識的培訓,讓我們的農民不僅有實踐能力,還要掌握市場營銷和品牌化建設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2.2? 完善“一主多維”的基礎設施投資的市場化體制
建立完善以政府為主導多維度參與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體制,這種模式就是將政府財政支出和招商引資兩者相結合的市場化體制,政府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讓具有資金實力的企業為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當地政府會給予投資企業相應的補貼和有關農業生產、品牌營銷管理等方面業務的政策扶持。這樣一來,政府、企業、農民三方依托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起協同互利模式,同時也為農產品品牌建設夯實了基礎。
2.3? 提高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率
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最佳方法就是將農業科研機構與市場相聯結起來,農業科研機構以市場經濟為導向進行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發,只有符合市場的發展趨勢,其科研成果才能更好地應用于農民的生產中,農民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的品質質量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上去競爭,優質的農產品會更加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2.4? 完善訂單農業交易主體的監管體系
市場經濟背景下如何杜絕農企違約是我們構建好區域農產品品牌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的監督管理體系,發揮政府監管作用。農民不直接與農企簽訂生產收購合同,而是與當地政府等權威機構簽訂合同,當地權威機構再與涉農企業簽訂合同,這樣也就最大程度的保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在此基礎上,也保障了農產品的規模質量和構建農產品品牌的成效。
3? 市場經濟導向下建立農產品品牌的意義
我們之所以要將農產品品牌建設與市場經濟導向結合起來,是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為農產品品牌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基于市場導向下構建農產品品牌是高效的。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農業科研機構針對市場需求研制的科研成果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質的農業科學技術,進而提供了優質的農產品,以政府為主體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系列的措施都為區域農產品形成品牌打下了夯實的基礎,逐步形成“一地一品”“一縣一品”“一村一品”等區域性農產品品牌,這也為農業生產者帶來了農產品品牌溢價,讓農業生產者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能夠享受到其所帶來了利益。
參考文獻
[1] 李小娟.地域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探索[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1(8):21-23.
[2] 練雪萌,曹書民.淺談農產品品牌創建[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9):46-47.
[3] 董謙,甄鳴濤,王亮,等.環京津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研究[J].領導之友,2017(19):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