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



【摘 要】本文分析“三全育人”背景下“新媒體營銷”課程思政體系的發展狀況,探討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完善的思政教育體系的策略:提高思政教育思想認識,實現協同共育;完善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營造優良文化氛圍;搭建交流平臺,深度挖掘思政教育內涵。
【關鍵詞】三全育人 新媒體營銷 課程思政體系 文化氛圍
黨中央和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的要求,“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該育人理念的提出,符合教育綜合改革工作的總體目標,有效推進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思政教育工作融入“新媒體營銷”課程教學中,以理想信念作為教育核心內容,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培養優秀的新媒體運營人才。
“新媒體營銷”課程思政體系建設中,需要加強思政教育理念建設,樹立正確的思政觀,不能將思政課程教學和專業內容割裂開來,也不能將思政課程教育和學生實際的生活環境割裂開來。要形成一個完善的統一的思政教育體系,使課程知識學習和思想理念育人課程、思政育人實踐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同時也為“三全育人”工作的開展提供助力。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政課程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一)全員育人合力不夠
許多專業教師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課程之間不存在共性,專業課程教學中并不適合開展思政教育。在“新媒體營銷”教學時,部分專業教師只關注學生新媒體專業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的思想狀況不夠重視。這些專業教師課下幾乎不和學生交流,不利于課程體系的建設和開發。實際上,“新媒體營銷”課程教學的重點除了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各種新媒體的技術工具開展營銷工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可以融入思政教育內容,關注學生心理發展需求,也能促使學生在營銷工作中學會換位思考,從而找到切入點,更好地抓住消費者的需求,有效提高營銷效果。
(二)全程育人銜接不足
全程育人指的是從學生入學直至學生畢業的全過程都要進行思想教育。全程育人理念的倡導進一步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大課堂教學的渠道,并且和馬克思主義、中國近現代史、毛澤東思想理論以及形勢與政策等多門課程有效融合,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當前,許多高校全程育人體系發展和建設并不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仍是依靠思政課堂開展,思政教育和其他專業課程的融合力度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對“新媒體營銷”這門電子商務專業核心課程而言,人才培養中需有效穿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掘兩者的共性,并有效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才能真正建立起協同育人的新局面。
(三)全方位育人深度不夠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和推廣,往往更加側重于構建全方位的育人體系,從而可以給學生更加全面的引導和支持。當前,對“新媒體營銷”課程全方位育人的開發力度不足,很多學校沒有為學生打造優良的實踐平臺,并且對學生的課程任務完成程度缺乏有效的引導和關注。全方位育人不僅在于學習基礎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還在于樹立積極正確的心態,讓學生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面對工作和生活。部分學校會在學生在校期間,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社會發展需求,制定未來發展規劃,這些教育工作都是和思政教育理念相同的。教師可以事先帶領學生探討其未來發展方向以及社會工作崗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需求,在提前熟悉和認知的前提下,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以使學生能從容迎接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建立全方位的思想育人體系,促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思想素養同步提高,才能真正成為一個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策略
(一)提高思想認識,實現協同共育
思想是行為的引導,“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新媒體營銷”思政課程體系的構建和發展,需要提高思想認識,有效建立和完善全員育人培養模式,繼而形成課堂教學和思政協同發展的優良態勢。新環境下,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必須深入貫徹和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堅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認真關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學生營造優良的學習氛圍,才能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新媒體專業課程教師不僅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結合企業對新媒體人才培養的定位,提供思想層面的指導。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變快,許多人生活壓力變大,一些學生心理素質比較脆弱,需要有人引導,才能有效增強其自信心和勇氣。高校需要積極倡導思政育人工作,不斷完善思政課程教育教學體系,積極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有效實施,從而促使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現代化的“四有”青年,更好地迎接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二)完善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營造優良文化氛圍
“三全育人”理念下在“新媒體營銷”課程中融合思政教育,為完善課程體系建設,需要綜合考慮營銷課程的特點,并將思政教育的優勢貫穿其中。有效發揮思政教育優勢,才能給學生創造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新媒體營銷”課程依托超星平臺的專業化教學內容、多樣化資源形式、高飽和資源內容,采取思政課中課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目標和微課特點,重新調整課堂安排,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融合、引用或借鑒,將學習的決定權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重新分配,改變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的弊端。在專業課程授課環節,運用案例分析、實踐等多種教學手段自然融入思政德育元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選取既貼合課時目標,又貼近實際生活的思政案例,將具有時代感的內容引入課堂,放大思政德育功能的鮮活性,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課堂所學和實際應用密切相關,助力課堂吸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思政課中課的案例分析形式,保證課程中的互動體驗式學習,融合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和職業規范,培養學生成才。
(1)整體性頂層設計:從課程體系、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整體設計,將課程設置為理論模塊、實踐模塊與素質拓展模塊,如圖1所示。
(2)思政融入專業課:把握生活的思政要點,將具有時代感的正能量內容引入課堂,放大思政德育功能的鮮活性,如圖2所示。
(3)案例探究協同育人:在專業知識講解環節添加思政元素案例,讓學生切身感受課堂所學和實際應用密切相關,助力課堂吸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如在短視頻營銷課程環節中,添加課堂討論——“你如何評價流量明星在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中的摳圖現象”,通過該案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如圖3所示。
(4)教學目標三位一體:在傳統的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中加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補足當前新媒體課程教學中缺失的德育功能。
(三)搭建交流平臺,深度挖掘思政教育內涵
“三全育人”理念引導下,學校要深入落實和貫徹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教育教學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文化專業知識課堂、社會實踐活動教育等各個環節,確保思想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真正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組織育人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新媒體營銷”課程來說,其本質就是教會學生基于特定的產品概念訴求和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并且對消費者進行有針對性引導的一種教學模式。
新媒體營銷通常借助媒體表達和輿論傳播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從而達到品牌營銷和宣傳的目的。新媒體的營銷渠道形式多樣,包括微博、微信、社群、短視頻和小程序等,“新媒體營銷”思政課程體系的構建,可以有效融合利用這些技術工具,為思政教育提供堅定助力,從而深度挖掘思政教育的內涵,瞄準做“有溫度”的課程,融思政教育、專業教育、職業教育為一體,進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影響力。“新媒體營銷”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生的第二課堂,教師在新媒體授課中經常會用到信息技術工具,融合聲音、圖片和視頻等多種方式于一體,從而給學生帶來更加良好的課堂體驗,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對學生而言,微信、QQ、微博和短視頻等都是他們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技術軟件,使用頻率相對來說比較高,這些工具運用得當可以有效促進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有效地拉近師生的距離,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同時也可以給學生更加快速有力的引導,有效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與此同時,在享受這些智能工具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正確識別網上紛繁復雜的信息資源,有效約束自身行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實際行動去筑夢、追夢和圓夢,朝著積極正確的方向不斷成長和進步。
“新媒體營銷”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需要創新教育形式,有效調整和改善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促進思政教育工作和“新媒體營銷”課程實現融合發展,需要準確把握新媒體環境的影響,充分發揮“三全育人”理念,繼而構建全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和教育體系,給學生以更加有力的引導和幫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邱磊,杜迎麗.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構建“三全育人”體系[J].大眾標準化,2020(1).
[2]秦厚榮,徐海蓉.大學數學課程思政的“觸點”和教學體系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9(9).
[3]張揚.倉儲管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探索與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8).
[4]張翠娟.加強課程思政建設 完善“三全育人”體系[N]. 西藏日報(漢),2019-06-06(6).
[5]羅蓓蓓.《新媒體營銷》課程建設之內容體系規劃與設計[J].現代營銷(信息版),2020(3).
[6]張明,李財慧,楊中原.“三全育人”視角下機械工程專業課程思政研究[J].才智,2020(11).
[7]陳玫.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新媒體營銷》課程的開發[J].現代商貿工業,2020(1).
[8]彭金燕.《新媒體營銷》課程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J].智庫時代,2019(49).
【作者簡介】蘇 艷(1980—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新媒體營銷。
(責編 黃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