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世懷 吳旻 何勤紅 吳芬
摘要:目的是通過對半夏、麥冬、瓜蔞等中藥材在鐘祥的種植現狀進行調查,探知目前存在的阻礙發展的障礙性因素,從而得出建設性意見,推動中藥材產業的良性發展。本文對鐘祥三種常見的主要中藥材品種歷史和現狀進行了調查走訪,對中藥材的分布、特點及效益情況進行了簡要闡述,以期對當前的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致富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中藥材;種植;研究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扶貧進程的不斷深化,中藥材作為一種經濟作物越來越受到各地重視,總種植面積呈逐年擴大態勢。
1? 歷史概況
《鐘祥縣志》(1990年8月第一版)衛生篇第三章第二節記載:“縣境多山,野生藥材多達500余種,其中分布面廣、產量大的有蒼術、半夏、瓜蔞等。1957年開始人工牛蒡子、荊芥、紅花等中藥,1959年增加種植麥冬等20種,種植面積17.07hm2。1979年達到63.33hm2。”由此可見,中藥材首先是利用野生資源,其后開展人工種植。主要有半夏、麥冬、瓜蔞、元胡、艾蒿、蒼術、皂角、白芨、白術、白芷、急性子、薄荷、蒲公英、金銀花、銀杏、鐵皮石斛、蒼術、何首烏等,且以半夏、麥冬、瓜蔞為主,面積1333.33hm2左右。
1.1? 半夏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地下塊狀莖球形或扁球形,直徑0.8~10cm,小如豆、大如蒜。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我市的半夏種子主要來源于本地野生,一般2月中旬至3月中旬,選擇土質疏松的沙地起壟播種,夏至前后地下球莖成熟,可循環采挖10年之久。
1.2? 麥冬
麥冬是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較粗,中間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塊根。莖很短,葉基生成叢,禾葉狀,高10~50cm。主要以收獲地下紡錘狀塊根為主,余下的綠色植株用于城鄉環境綠化。一般在清明節前栽苗,次年清明前采收。
1.3? 瓜蔞
瓜蔞是葫蘆目科栝樓屬,多年生攀緣型草本植物,長可達10m,雌雄異株。中文學名栝樓,別稱瓜樓、藥瓜。有解熱止渴、利尿、鎮咳祛痰等作用。主要收獲物為秋冬季成熟的瓜籽及瓜皮(籽是高檔食材,皮藥用)和五年一收的柱狀根。
2? 發展現狀
2.1? 分布趨于合理
目前我市半夏的種植面積為533.33hm2,麥冬種植面積333.33hm2,主要分布在舊口、柴湖、豐樂等漢江沿岸的沙壤地帶;瓜蔞種植面積166.67hm2,因其喜生于深山峻嶺、荊棘叢生的山崖石縫之中,故在郢中、柴湖、官莊湖,客店、長壽等丘陵山區和湖地均有種植。
2.2? 種植初具規模
目前我市已形成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種植為主、農戶為輔的“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目前舊口、柴湖、豐樂等鄉鎮中藥材種植大戶(合作社)種植面積有133.33余hm2,帶動周邊農戶發展中藥材近萬畝以上,還帶動了中藥材收購、烘干、分級和貯存等服務。
2.3? 效益逐步凸顯
種植半夏、麥冬、瓜蔞等中藥材每年收益均在4000元/667m2以上,其中,種植半夏每年收益為1~2萬元/667m2,且第一年播種后可連續收益十年。因此,相對于稻麥等大宗作物,半夏效益更高;相對于蔬菜,其采收時間充裕,保質期長。
3? 存在問題
3.1? 投入大
一是首次種植資金投入大。半夏用種250~300kg/667m2,按40元/kg計算,僅種子一項需要資金1~1.2萬元/667m2。二是投入勞力多。首先是除草,雖然有針對性強的除草劑,但擔心藥物殘留,影響產品質量等,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反復除草。其次是采挖,由于機械對地下籽粒損傷較大,目前,麥冬、半夏仍以人力翻土摘取為主。
3.2? 風險高
重點調查的三種中藥材,因生長周期長,對氣候、土壤等條件要求較高,既怕漬又怕澇,很容易因天氣災害而損失慘重。
3.3? 技術人員缺乏
中藥材過去是供銷社和衛生局管理,2001年2月頒布的《主要農作物范圍規定》(農業部令第51號),將中藥材納入農作物范疇。但相對水稻、小麥等大宗農作物,中藥材種植技術人員還是短板,缺乏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中藥材種植技術專家。
4? 調查結論
4.1? 適度規模發展
從政策層面把發展半夏、麥冬等中藥材作為振興鄉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發展規劃,引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4.2? 培植龍頭企業
大力引進、培育有經濟實力的能人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引導周邊農戶實行規模化種植,訂單收購。因此,要為重點龍頭企業全程服好務。
4.3? 壯大技術隊伍
有針對性的招聘一批中藥材種植技術人才充實到縣鄉村各級,為中藥材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采用把專家請進來講,把農民帶出去看等方式,開展種植技術和致富能力培訓;同時著力培養公益性專業技術人才。
4.4? 探索種植方式
一是鼓勵發展林下種植。半夏耐陰,凡是沙壤土質的果樹林、用材木下都可套種半夏,既可以保持水土又有效緩解半夏與主要農作物爭地矛盾。二是探索庭院栽培。可以借助美麗鄉村建設,整村推進半夏、麥冬的庭院栽培模式,集聚零碎的、閑散的農村老少勞力創造財富。
參考文獻
[1] 李衛平,李光,蔣志勇.基于湖南岳陽地區調查的小規模中藥材種植產業升級發展對策[J].中國藥業,2020,29(16):19-22.
[2] 王彩紅.隴西縣農戶中藥材種植行為研究[D].甘肅農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