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涵 周瑜 張冬卉



【摘 要】本文認為績效評估能夠對政府推進教育公共服務改革加以引導和強化,從而提升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可通過借鑒和改造平衡計分卡績效評價工具,立足于績效觀的教育公共服務評估,從社會公眾、財務、內部流程、學習與發展四個維度構建教育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實現市級教育公共服務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與構建。
【關鍵詞】教育公共服務 績效評價 指標體系 指標權重
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之一。當前,“人才”作為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已日益成為國際共識,教育對加快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的作用,如何培養人才、提升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是中國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探討通過改善和優化績效評估體系,立足于績效觀進行教育公共服務評估,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共服務目標的實現,為提升柳州市教育公共服務能力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一、構建背景及核心概念闡釋
(一)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背景
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的評價國內外研究均有涉及,國外對教育公共服務相關研究中包括國外政府教育職責、教育投入(支出)、教育資源均等化、教育公平和教育經費績效評價指標等方面。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對政府整體教育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的研究;二是對政府部分職責或者對某一教育階段教育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的相關研究。通過分析,發現中國對政府教育領域公共服務履職績效評價的相關研究目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和實證分析,并且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未引起廣泛關注。對此進行研究,可以加深公眾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的理解,促進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機制的建立。
以柳州市來看,2016—2020年,柳州市每年教育經費總投入都超過80億元以上,2020年達到歷史最高,為108.2億元,為改善辦學條件和提高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提供了保障。但從實踐來看,教育領域中統一和明確的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機制尚未建立,這就難以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進行及時的事中控制和事后評價改進。因此,教育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的改革與重構,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的評估結果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公共服務等核心概念闡釋
公共服務指由政府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和相關中介機構履行法定職責,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要求,為其提供幫助或者辦理有關事務的行為。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和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和公民的權利。公共服務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可分為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和社會公共服務。而教育作為主要的基本公共服務之一,在政府構建公共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尤為受到關注。
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是指在教育領域提供的基礎性公共服務,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四個主要特征,是由政府提供,與全體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教育服務,是實現人的終身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礎。
在對教育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建構的過程中,筆者擬引入平衡計分卡(BSC)工具。它既是一種戰略管理工具,廣泛適用于企業戰略發展過程中,也是一種測評工具,包含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指標,整體指標體系囊括了驅動指標與最終目標、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的“平衡”。羅伯特·卡普蘭指出:“雖然平衡計分卡最初的焦點和運用是改善盈利企業的管理,但是平衡計分卡在改善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的管理上,效果更好。”教育公共服務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收益更多體現在非財務領域,因此,平衡計分卡兼顧財務與非財務指標,綜合考量其服務績效,能夠實現對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多維度評價,最大限度避免評價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二、教育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重構分析維度
鑒于教育公共服務的特殊性質,筆者對原有平衡計分卡“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進行了重新定義,具體包括以下維度。
一是社會維度。教育公共服務不像盈利企業,其最終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實現社會公眾的利益,社會公眾滿意度和教育產出最能夠體現社會維度教育公共服務績效。其中主觀滿意度維度下指標包括學生、教師和家長對柳州市教育公共服務滿意度;客觀教育產出下指標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與安全教育方面的教育產出。
二是財務維度。在原平衡計分卡下,財務維度應反映企業財務收支效率,由財務投入與產出指標構成。但由于教育公共服務產出具有非貨幣性,故只有投入指標,體現財政對教育資源的配置情況以及財政在教育服務上的努力程度,具體包括教育投入和財政撥款教育經費使用率兩個正向指標。
三是內部流程維度。在企業中本維度體現生產盈利過程中的設施設備、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等,在教育公共服務領域,內部流程的關鍵環節應包含教育資源分配機制的合理性。以國家教育方針為指導,本維度從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教學質量保障和教學資源公共服務普及三方面分別設立具體評價指標。
四是學習與發展維度。該維度在原平衡計分卡中需要反映企業內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提升情況,是企業實現戰略的內生動力。在教育公共服務角度,“人”與各階段教育下教師隊伍質量與建設情況直接相關。本維度從教育服務技能培訓提供和教師隊伍建設的角度,針對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教師隊伍進行評價。
通過以上對教育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維度及要素的分析,逐步形成柳州市教育公共服務績效評價基本框架。其中“財務”維度是基石,“學習與發展”維度是保障,“內部流程”維度是手段,“社會”維度是目標。
(二)構建指標體系
1.確定教育公共服務水平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首先,考慮到過去教育公共服務水平績效評價指標不成體系,指標評價維度單一的問題,在指標體系初步建立過程中,筆者依托柳州市教育局相關部門進行了一次預調研,在調研中對比和借鑒現有教育公共教育服務績效評價研究的思路和細節,構建了初步指標體系。
其次,使用德爾菲法對初步指標體系進行了第一輪專家咨詢。咨詢專家為來自柳州市教育局和高校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家,通過Linker五級評分表對前期初步指標體系進行打分,對低于3.0分的指標咨詢相關專家,筆者匯總意見和專家打分結果后,對指標進行了一次篩選和確認。
最后,通過運用克朗巴哈α(Cronbachs alpha)系數對指標體系進信度檢驗,結果顯示α=0.831>0.6,表示指標體系信度良好,最終獲得如表1所示的柳州市教育公共服務水平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含社會、財務、內部流程、學習與發展4個一級維度,7個二級子維度,27個具體指標。
2.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在確定評價指標權重的過程中,筆者通過設計問卷使用層次分析法(AHP)讓相關研究領域專家對各級指標進行相對重要性打分。
以柳州市教育公共服務績效水平綜合評價的判斷矩陣A為例(見表2),其中,bij表示對于Ak而言,表示元素Bi對Bj的相對重要性判斷值。bij一般取1、3、5、7、9等5個等級標度,其意義為:1表示Bi與Bj同等重要,3表示Bi較Bj重要一點,5表示Bi較Bj重要得多,7表示Bi較Bj更重要,9表示Bi較Bj極端重要。而2、4、6、8表示相鄰判斷的中值,當5個等級不夠用時,可以使用這幾個數值。搜回打分結果后,筆者對各專家判定結果使用加權幾何平均法構造判斷矩陣,結果如表2所示。
以此類推,按照同樣的思路構建出B1、B2、B3、B4、C1、C2、C3、C4、C5、C6、C7,最終獲得指標體系下各級指標的權重,通過對結果進行一致性檢測,結果CR=0.0218<0.1,通過一致性檢測。
通過計算矩陣排序矢量可以得出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的權重系數,柳州市教育公共服務水平績效評價各指標的權重分配見表3。
通過構建教育公共服務指標體系,可以對學校、教師和教育公共資源等進行科學和合理的評價,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初步收集教育公共服務指標數據,對已構建的教育公共服務水平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初步評價,能夠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從柳州市教育部門來看,收集柳州市所轄各縣區教育公共服務數據,擴大指標體系評價范圍,落實柳州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此更好地促進柳州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魏勝廣.公眾滿意度視角下教育公共服務供給績效評價及優化路徑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9(12).
[2]趙麗娟,王玥.地方政府義務教育工作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8(12).
[3]沙莉.巴西強化學前教育政府職責的時代背景與政策經驗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6(11).
【作者簡介】蔡宇涵(1982— ),女,廣西柳州人,柳州市教育局辦公室主任、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財務管理;周 瑜(1987— ),女,廣西柳州人,柳州市教育局財基科副科長、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經費預決算管理、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張冬卉(1987— ),女,廣西柳州人,柳州市教育局電教站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教育規劃、教育政策形勢分析;盧 方(1985— ),女,湖南岳陽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注冊會計師,研究方向為企業經濟、職業教育。
(責編 黃桂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