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摘 要】本文論述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診斷與改進,認為COMET職業能力測評方法能夠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細致診斷和準確評價;以純電動汽車結構原理與檢修課程項目為例,探討在COMET行動維度的指導下,將教學內容與實際崗位工作任務對接,按照“六步法”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利用其評價體系對教學效果進行診斷和改進。
【關鍵詞】綜合職業能力 診斷與改進 教學方法改革
2015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明確指出:“逐步在全國職業院校推進建立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全面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教學診斷與改進的目的是通過學校教學工作的診斷與改進,引導全校師生增強質量意識,促進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涉及教學環節的各個層面,但具體落實到教學方法的診斷與改進工作,很多學校沒有具體的指導意見,教師只能根據課堂教學反饋、學生考核結果來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進度及教學手段進行調整,而沒有從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出發,以職業能力為依據調整工作任務內容、設計教學環節、豐富教學手段。課堂教學是教師直接傳授知識與技能的方式,只有用最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讓學生具備企業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本文以純電動汽車結構原理與檢修課程的“充電系統檢查保養”模塊為例,討論采用COMET職業測評方法作為診斷學生職業能力的工具,并在COMET職業行動維度的指導下,按照工作過程導向的理念去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一、綜合職業能力與職業行動維度概述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凸顯出多層次、多方位的趨勢。職業院校需要培養學生的技能、知識和素質等職業綜合能力,才能適應各類崗位的需要。各個高職院校在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上一直在尋找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的精準銜接,但效果并不理想。體現在學生動手能力不足、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較差、缺乏實干精神等。從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對汽車類23家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企業認為學生最應具備的三種能力是較強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良好的職業道德、較高的專業技術能力。這說明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已經不是簡單的“基礎知識+操作技能”,而是包含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以及個人能力等關鍵要素的綜合能力。
職業能力與職業認同感測評(COMET)項目是一個起源于德國,由中國、挪威、瑞士和南非等國參與的國際職業教育比較研究項目。它建立了科學的對職業能力解釋的框架,能夠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細致診斷和準確評價。能力測評方法是從職業人、職業效度的視角來檢測職業教育的課程與教學效度,其基礎是一個三維能力結構模型(見圖1),該模型包括3個維度:能力級別維度、能力內容結構維度、職業行動維度。其中,職業行動維度是根據“完整的工作行動”指導教學過程,通過“獲取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控制—評價”的“六步法”來完成工作任務。職業行動維度的“六步法”對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為教師進行教學環節設計提供了職業人、職業效度的視角,提高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任務的融合度,促進教學方法與職業行為的契合度,為教學方法的診斷和改進提供了依據。
職業行動維度是依據“完整的工作行動”,通過設計完整的工作行動模式的各個步驟,進行有目的的理性教學。完整的行動(任務設計)理念在職業教育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將完整的工作和學習行動分解成先后次序的多個行動步驟,使其具有中等程度的可操作性。在COMET職業行動維度的指導下,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工作任務,每個工作任務均按照明確任務、制訂計劃、做出決策、實施、控制和評價反饋六個步驟組織課堂教學,并以六個階段的完成情況作為能力測試評價指標的依據。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對接后,都可以將教學過程轉化成完整的工作任務過程,這一教學方法將更有利于在教學中融入知識、技能、素養的培養。
二、職業行動維度指導下的教學方法改革
職業行動維度指導下的教學方法改革,是按照行動導向的理論,完整行動過程可以分為六個階段,即六個行動維度,按照工作規范和能力發展的基本規律,有意識地組織學生按順序開展工作,并通過這六個維度考核學生的工作能力和職業能力的達成度。
純電動汽車結構原理與檢修是新能源汽車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內容基于純電動汽車維護維修的實際工作崗位任務及職業能力的分析,以任務導向、能力遞進為主線對課程進行模塊化重構,形成若干個工作任務。在教學標準中融入企業規范及標準、“1+X”證書制度標準,教學實施以學生為主體,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本文選取課程的典型工作任務“充電系統檢查保養”模塊,討論如何在職業行動維度指導下進行教學方法的診斷與改進。
(一)行動維度的六步教學法
“充電系統檢查保養”工作任務根據COMET職業行動維度的六個步驟進行知識點分解,在真實或仿真的環境中進行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
1.獲取信息,明確任務
教師通過教學網絡平臺發布任務工單,并引導學生借助課本、線上教學平臺學習資源、網絡資源及車輛維修手冊等查找任務關聯信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回顧中國引入和消化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史,融入中國制造和愛國情懷的思政元素。學生通過這個步驟訓練達到“根據工作要求,明確任務內容及工作目標,分析并查找資料”的能力目標。
2.小組討論,制訂計劃
教師強調操作安全及規范注意事項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確定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工具、儀表、護具等,制訂任務解決方案,落實人員分工,梳理工作步驟,明確安全及操作規范。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團結協作的思政元素。學生通過這個步驟訓練達到“能根據任務內容制定任務解決方案,能梳理知識內容并用框圖或圖表簡潔清晰展示步驟及規范”的能力目標。
3.調整方案,做出決策
教師示范充電系統基本檢查、充電系統插件檢查、電纜外觀檢查和拆裝、高壓斷電及充電系統的高壓元器件絕緣檢測操作,強調安全及規范;各小組根據教師示范及提示進一步修改完善解決方案;各組匯報最終解決方案,并總結制訂方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學生通過這個步驟訓練能培養通過分析、對比、查找資料不斷完善并形成最佳方案的能力,并具備思路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
4.根據規范,實施方案
教師強調“1+X”標準,即“新能源汽車動力驅動電機電池技術(初級)車載充電系統檢查保養模塊”,引導各個小組根據解決方案實施操作,并觀察現象,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提交記錄的數據。如果在操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查找,解決問題。學生通過這個步驟訓練能培養按照規程及規范完成操作的能力,以及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的精神。
5.過程監控,控制質量
教師引導學生查找手冊,總結分析數據,進行質量監控。如有數據偏差較大的情況,應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并重新操作測量,直至結果正確。學生通過這個步驟能訓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評價反饋,診斷改進
考核評價方式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1+X”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并通過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線上線下評價等多種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學生能力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發現學生知識及能力不足之處,為后續的教學提供診改的依據。
(二)評價體系對教學效果的診斷與改進
COMET的評價體系對教學實施的效果提供了客觀的評價方法,共有直觀性/展示、功能性、使用價值導向、經濟性、工作過程導向、社會接受度、環保性、創造性等8個能力指標、40個觀測點,能夠用于對學生的解決方案進行判斷。但是將這些觀測點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任務時,還需要根據工作任務內容的難易程度、在課程中所處的能力遞進位置等因素,調整觀測點與實際任務達成標準的一致性。
根據“充電系統檢查保養”模塊的內容及能力達成目標,將40個能力觀測點與實際工作任務相結合,對學生的解決方案進行評分(如表1所示),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結果,診斷學生掌握知識程度、達到的能力水平,并為今后的改進提供依據。
(三)教學方法改革預期效果
在COMET行動維度指導下的教學方法改革,是將實際崗位的工作任務以“完整的工作行動”形式在課堂上呈現,采用項目驅動法、探究式教學、推進啟發式講授、互動式交流、探究式討論等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真正實現知識、技能、素養的融合。通過課程的多個工作任務學習和訓練,引導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保持熱情,促進學生向主動學、勤思考、能分析、會解決、善反思方向轉變,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及步驟,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COMET職業測評方法是一個職業能力測評工具,是與具體工作情景相關的解決方案,其評價體系評價的是解決方案是否能有創意并有針對性地完成了任務、解決了問題。其解決方案考慮了學生學習規律及職業生涯發展規律,對提升學生職業綜合能力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在COMET行動維度指導下的教學方法改革是一項具有創新性、挑戰性的改革。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課程對應的崗位實際任務不同,需要對企業一線進行充分深入的調研,掌握行業對應崗位實際任務的標準和規范,對接崗位實際工作任務與教學內容,按照“六步法”精心設計知識、技能、素養、“1+X”標準、思政元素等內容的融入和銜接,利用問題、討論、啟發等形式引導學生達成整體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偉珍,李曉紅.機電類專業基于COMET職業能力測評開展實踐教學的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20(1).
[2]趙志群,Felix Rauner,等.職業能力測評方法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陳偉珍.職業能力測評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J].裝備制造技術,2018(10).
【作者簡介】楊 青(1976— ),女,碩士,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新能源汽車技術,電氣自動控制。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