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冬 顧鑫 楊曉賀 張茂明 姚亮亮 李燦東 劉偉 孟慶英 邱磊
摘要:無公害水稻自身就有一定的優勢,包括在生產中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產品質量更加綠色健康,品質有保證。而無公害水稻高產技術可以優化種植過程,采用更加科學的方法和手段,讓無公害水稻的產量得以提升,從而實現了兼顧產量和質量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技術和傳統的水稻栽培技術相比,更加合理,更加科學。本文重點介紹無公害優質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無公害;優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1? 前言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在我國各地廣泛種植。受技術水平、環境因素及氣候限制,部分地區水稻品質仍有待提高,研究并普及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2? 概述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稱之為的無公害水稻,主要是與常規的水稻作物進行對比而言的,無公害優質水稻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含量更低,對于生態環保的要求更為嚴格,對于生態指標和環保系數都有著比較高的標準,在整個生命周期和種植養護過程中,要貫徹落實生態環保的基本原則,實現綠色種植,以此使水稻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特別是其安全性,生態性得到充分提升,以此確保糧食安全[1]。無公害水稻的種植和栽培等工作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涉及品種產地、品種、育苗、施肥以及田間管理等一系列相關環節,每一個環節都要著重做到無公害,盡可能低碳環保。
3? 栽培技術
3.1? 秧苗選擇
選擇合適的秧苗對于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而言十分重要,只有選擇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選擇合適的秧苗,既要保證水稻有足夠的產量且產量足夠穩定,也要考慮到水稻的抗害能力和適應能力,還要確保水稻產出質量足夠優秀。另外,在進行播種時,要注意在合適的播種時間及時播種,掌控好播種密度,并且做好水肥管理,為秧苗提供優質的生長環境。
3.2? 土地整理
(1)此項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優質無公害水稻生長所需的優良成長的土壤環境,其重點就是如何處理原有土壤所存在的問題,在針對土壤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著重做好土層的處理工作,確保其水源供應充分,在松軟度方面要保持在適宜的狀態。(2)要對于苗床施肥和管理工作進行切實有效的加強。播種之前要盡可能應用農家肥和適當的鉀肥,以此作為苗床施肥肥料,為水稻苗創設出生態環保的生長環境。(3)著重做好苗床的基礎管理工作。水稻秧苗在播種的時候,要盡可能在兩葉生長時期有充分的水源,同時要確保其肥料供應充足,有良好的通風換氣條件。
3.3? 插秧
為提高水稻種植水平,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開展插秧活動,其中,要注意避免在高溫、風速較大的自然環境下推進插秧活動。在現代社會下,機械化水平逐漸提高。為強化插秧效果,有必要應用插秧機械設備進行該工作。在機械操作之前,要根據種植要求把秧苗放置于設備的特定位置,之后推進機械化種植活動[2]。通過應用插秧機械設備開展插秧活動,不僅可以節約插秧時間,還可以保證插秧質量,因此這種種植方式廣受種植者的青睞。
3.4? 水肥管理
水稻需肥量較大,實現高產的前提是保證稻種的成活率和顆粒的飽滿程度。為提高水稻產量,必須恰當施肥。現有的三種常見化肥分別是碳酸氫銨、氯化銨及硫酸鉀。其中鉀既能促進植物生長,又能增強植物抗病蟲害的能力。在施用化肥時,應當注意合理搭配;種植水稻時,應當充分結合當地氣候條件與地勢情況,有效利用水源。在雨水不充足的情況下,運用地下水、自來水供給。水稻返青期加大注水量,促進稻苗的返青。增強根系的吸水力,同時注意稻苗的疏密情況,便于獲得充足的日照和水分。揚花期避免補水過多,淺水灌溉即可。后期采用干濕交替的方式,以免影響稻米品質。
3.5? 綠色簡約防控技術
從根本上說,綠色防治與簡約防控技術屬于兩種技術,但兩者相輔相成,綜合發力才能確保水稻病蟲害防治取得實效。簡約防控技術中滲透著綠色防治理念,病蟲害綠色防治又倡導防治過程的簡約化,減少勞動力成本,帶來水稻種植的高經濟收益。水稻植保是一項綜合性、長周期性的工程,病蟲害防治不到位,不僅會導致水稻減產,更降低其品質。傳統的水稻病蟲害防治承載著巨大的勞動力成本壓力,以莖葉噴霧為主。簡約化防控則倡導病蟲害的簡約化處理。長期以來,我國病蟲害防治基于藥物防治見效快,農藥藥劑使用頻繁且使用量大,但長期使用也降低水稻質量,破壞生態平衡。實施綠色防治、簡約防控,加強對生態系統的關注,關注農產品品質、種苗處理技術、健康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集中防控技術的充分融合,盡量不使用化學藥品,以簡約防控、綠色防治有效應對水稻種植管理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4? 結語
近年來,無公害優質水稻深受人們的青睞,其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保障了水稻的產量及品質,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農業生產的安全性。加強水稻栽培技術探究和推廣應用,做好基礎管理和經驗推廣,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無公害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參考文獻
[1] 葉祖芳,萬根文,鄧鵬.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初探[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8,30(6):60,75-76.
[2] 何忠全,張志濤,陳志誼.我國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現狀及發展策略[J].西南農業學報,2004,17(1):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