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紅
摘要:我國現在處于經濟以及其他方面飛速發展的時期,林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得到了長足、快速以及穩定的發展。本文將針對苗木育種在現代林業生產中的現狀以及現代苗木育種栽培技術做法進行簡要闡述,希望為我國未來林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林業生產;苗木育種;栽培技術
就現代社會而言,林業在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也讓群眾的目光轉移到生態環保當中。在林業建設的過程中,苗木育種是關鍵技術之一,假設不能合理栽培育苗,那么就會出現根莖短小以及不發育等問題,對現代林業造成巨大沖擊。
1? 苗木育種在現代林業生產中的現狀
目前我國林業產業還在較為傳統的階段停留著,通常便是運用育苗器來進行育苗,這種育苗方式具有極為明顯的優點,例如苗木生長速度較快、根系完整,在這種方式下培養出來的育苗質量都較為優秀。但是該方式還是存有一定的缺點,使其苗木極容易讓根系出現不良等問題,例如卷根、無主根以及稀根等,這屬于先天性疾病,從而嚴重影響木苗未來生長情況。所以,對于育苗各方面的理念需要不斷的進行創新以及挖掘。
現代林業發展比較依賴先進的自動化設備的運用,特別是在育苗時期,我國林業研究目前已經運用了極為先進的設備,大幅度將育苗效率提升,并且緩解了育苗所帶來的各項壓力。
2? 現代育苗育種栽培技術做法
2.1? 插條、栽苗以及分植技術
在秋季以及春季,插條造林這項技術對于我國各大方面來說都極為重要,因為春季溫度逐漸升高,土壤慢慢解凍、樹木逐漸發芽便讓春季成為了育苗時期最佳的時間段。而在樹木落葉以后、土壤凍結以前的秋季則是最佳種植期。但是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讓土壤保持相應的濕潤度,如若濕潤度不夠標準,這時便需要運用較為細膩的土來對該部分進行覆蓋,或者運用壟作的形式來讓其保持較為標準的水分量。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物都離不開水來維持生命,水分對于苗木未來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沒有任何一棵苗木可以離開水分的滋潤后還能健康茁壯的成長直到長為成苗。以現在的無土栽培為例,只需要運用營養較為充足的營養液便可以在沒有土壤的情況下存活,但是沒有水分則是堅決不行的。并且在樹木未來成長過程之中還需要注意在一段時間便需要將多余的枝條修剪掉,不可以讓過多無用的枝條將太多的養分吸收掉,進而影響苗木未來健康成長[1]。
栽苗技術便是運用根系比較完整的育苗進行培育種植,這樣的形式將對最終的造林目標具有直接的影響。該項技術對于苗木生長的環境要求極低,并且還可以更加有效的適應極為惡劣的自然環境,讓種植成活率大幅度上升。但是在該技術進行的過程之中,需要將每一個種植環節質量把握好,進而保障可以有效節約種子,可以將種植成本大幅度降低。以這樣的技術節省下來的資金可以更好改進與完善育苗工作各項流程,進而可以保證最終的育苗效果達到人們的預期,這樣可以將最終的收益達到最大化。
2.2? 確定品種以及樹種地域特征
首先大眾需要了解新品種以及良種之間的具體意義,所謂新品種指的是人工 進行培育或者新發展的開發以及各方面的研究,這樣的品種具有很多全新的特征,其各個方面的指標都較為穩定,而且已經被命名的植物品種,人們通常都只會關注新品種獨有的特性,一旦人們想要對某些新品種申請各方面保護的時候,還需要對該品種的商業性行為進行相關的時間限制。而人們口中所說的良種通常指的是被層層篩選出來的,不管是在產量方面以及質量方面都具有極為明顯優勢的幼種,這對于林木未來的繁殖具有十分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從而得知人們口中所說的新品種可能并不是品質較為良好的種子,但是在大部分的情況之下,質量以及各方面都較為出色的品種基本上都是從新品種當中逐漸培養出來的。所以,人們不能把新品種直接略過測試選拔這一關鍵步驟,將該品種用于廣泛種植[2]。
人們在針對樹木種類進行相關地域劃分的時候,可以依據樹木所相應的地區將其分為外來樹種以及本地樹種。無論是什么品種的樹種,對于該種植地區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以上所述全部都需要以種植極為優秀樹種為基礎。首先便需要確定該地方的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該品種的樹種進行種植并且健康成長,最近幾年以來為了讓各地區中的樹木種類增加,逐漸將外來樹種進行栽種培養,但是因為沒有進行相對科學的栽培方式,因此大多數地區都以失敗告終,所以當人們對外來的樹種進行栽種的時候,需要對其進行極為嚴謹的選拔以及采取十分科學的栽種方式。
3? 結論
綜上所述,現代林業育苗栽培是一項技術要求極高、時間周期較長的工作,需要運用正確的育苗技術以及相關理念進行各方面的指導。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建設綠色為中心、以先進科技為發展動力,落實以及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強我國相關部門執法力度,為我國今后林業方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參考文獻
[1] 胡連秋,奚愛忠,陳亞平,等.現代林業生產中苗木育種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20(7):153-156.
[2] 趙婧,孫雪晗,王永菊,等.現代林業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1):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