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中職烹飪專業未能滿足國家和地區餐飲消費市場不斷發展的客觀需要,提出將節氣養生文化引入中職烹飪專業,挖掘節氣養生文化引入中職烹飪專業的價值,助推中職烹飪專業“三教”改革。
【關鍵詞】節氣養生 “三教”改革 烹飪專業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任務,要以教師為根本、教材為基礎、教法為途徑,解決“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作為為社會培養餐飲類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院校,應利用“健康中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契機,結合區位與自身優勢,探究“節氣養生文化助推專業‘三教改革”的路徑,以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一、中職烹飪專業的困境
(一)中職烹飪專業教育教學存在瓶頸
當前中職學校普遍存在學校對辦學模式思考不足、產教融合深度不足、教師自身提升不足、教材更新不足、學生學習投入不足等“五不足”問題,中職烹飪專業也長期存在學生人文素養偏低、專業特色偏弱、教師結構偏“技”、教學內容偏舊、教學方法偏死等“五偏”現象,這些都限制了中職烹飪專業教育教學的發展。
(二)未能滿足飲消費市場不斷發展的客觀需求
幸福與健康是人類永恒不變的追求。伴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壓力不斷增強,亞健康問題頻發。加上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眾的食養需求激增,敏銳的餐飲行業企業對烹飪專業人才尤其是具有養生觀念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劇增,而目前專門培養飲食養生人才的中職烹飪專業學校則少之又少。
(三)未能系統傳承與弘揚我國優秀傳統飲食養生文化
二十四節氣養生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人們不僅身體力行地傳承其核心價值理念,而且還進行了因地制宜的創造性利用,形成了豐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但是,如此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技能卻未能系統地引入中職烹飪專業教學中,未能實現傳承、創新與發展。
改革是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文化是專業建設的內涵指標。要讓培養對象獲得整體素養的提升,并促進其全面發展,文化引領的“三教”改革勢在必行。
二、節氣養生文化引入中職烹飪專業的價值
(一)利于烹飪專業教育教學改革
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是職業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隨著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以人才培養模式為導向、以課程體系構建為基礎、以教學模式改革為形式、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的改革老路,出現動力不足、缺乏特色的問題。因此要利用健康、文化與教育大推進的背景,以課程建設為突破口,以中職烹飪專業“三教”為核心,通過文化與技術、素養與技能、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形式,倒逼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教學質量提升。
(二)利于提升人才服務產業經濟的契合度
“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將節氣養生文化引入烹飪專業,實施專業“三教”改革,能夠讓學生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學習節氣養生文化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提高道德素質和文化修養,整體提升綜合職業能力,更好地對接企業產業發展趨勢,增加人才服務產業的契合度。
(三)利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隨著“節氣養生文化助推專業‘三教改革”的實施,運用主題活動,參與課程與教材的開發等多種形式,能夠培育專業化創新型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特別是培養具有“節氣養生文化+技術技能”相融的師資梯隊,并有效發揮其在人才培養中的示范作用,實現教師人文素養和專業技能提升。
(四)利于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研究是傳承與弘揚的基石。“大健康”的社會趨勢、“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化潮流與學院烹飪專業優勢不謀而合,“節氣養生文化助推專業‘三教改革”開啟了以“三教”改革為核心、實現職業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教育的全新視窗。有利于提高師生人文素養,增加企業與地域文化底蘊,實現文化與技術的融合,使中華節氣養生文化獲得學習、繼承與推廣。
三、節氣養生文化助推中職烹飪專業“三教”改革的路徑探究
(一)以節氣養生文化為引領,助推專業“三教”改革
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基石,教學是中職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改革是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應將節氣養生文化引入烹飪專業課堂教學,重構課程體系,培育具有飲食養生理念與技能的師資團隊,開發建設飲食養生課程教材,動態更新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從而以文化為引領激發自身內動力沖破中職烹飪專業教學瓶頸,釋放教育的生產力,形成可參考模板,并在學校其他專業推廣,提升中職教育質量。
(二)以節氣養生文化為核心,培養“文化+技能”復合型教師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根本,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為培養“文化+技能”復合型教師,首先,采用“師帶徒”形式,制訂基于學校發展規劃的教師職業生涯成長規劃;其次,搭建校政行企的多層次師資培訓平臺,提供多級別師資展示機會,從職業道德、教育理念、文化素養、技能技術等多方面培育、夯實教師綜合職業素質;最后,組織專業教師對節氣養生文化素材的進行挖掘、收集和整理,有意識地發掘節氣養生文化的教育價值,結合現代大眾口味需求,融合專業技術技能,整編成課程和教材,建立對應課程體系,實現傳統文化與課程文化、技術技能、專業內涵的融合,從而拓展教師知識面,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修養和教學能力。
(三)以企業所需飲食養生文化與技能為內容,研發教材
課程建設中教材是關鍵要素之一。要打破傳統教材編寫模式,彰顯職業教育教材的特色,就必須走校企合作道路。校企在原來共定方案、共育師資、共建基地、共享資源、共育人才的基礎上,增加聯合研發教材的常態化:一是根據企業所需“食養”內容共同開發“工學結合”的活頁式或校本講義新型教材;二是根據企業崗位需求的飲食養生技術直接應用企業工作手冊和崗位手冊,作為專業實訓教材;三是為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信息化和數據化建設契機,建設線上線下互通互融的“節氣飲食養生”方面立體化教材。多樣化教材的建設,常態化教材研發狀態的形成,豐富了專業資源庫,實現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企業需求的契合度,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
(四)以教育規律和成長規律為參照,優化教法
教法決定著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教法的改革就要遵循職業教育的規律,遵循職業技術與職業技能形成的規律,遵循人的成長發展的規律。把二十四節氣養生文化的理念與意識融入學校的各種活動和專業教育教學的同時,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滿堂灌”“滿堂講”的模式,在真實或仿真的任務中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有事可做、有例可參、有技可練,實現“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邊學邊做”。這種關注時代需求并將需求融入教育教學的模式,將“文化+技能”共融,實現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和校園活動改革,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傳承和弘揚了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在“健康中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的國家戰略下,學校應立足廣西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結合烹飪專業優勢,融合專業群的力量,注入中華傳統飲食養生文化,探究“節氣養生文化助推專業‘三教改革”,既挖掘中華優秀傳統飲食文化價值內涵,又激發教師、教材、教法的“三教”生機與活力,推動學校烹飪專業特色發展,實現學生培養由技能型向文化技能型轉變,實現專業建設由外延式向內涵式發展的質變,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在職業學校的傳承創新。
【參考文獻】
[1]孫林,卞欽.中職教育“三教”改革實踐探析—以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20(1).
[2]李忠華.淺析“三教”改革的三個核心問題[N].中國建設報,2020-04-08(005).
[3]何文明.把“三教”改革作為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突破口[J].江蘇教育,2019(76).
[4]王成榮,龍洋.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節氣養生文化引領烹飪專業‘三教改革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GXZZJG2020A040)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黃 瓊(1980— ),女,壯族,廣西柳州人,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餐飲文化教育教學、課程教學論。
(責編 李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