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彪 王俊超
近日美軍龜縮在喀布爾機場,尋求塔利班協助撤離美國公民的畫面傳遍全球,既展現了美國的狼狽和窮途末路,也再次表明其武力占領從未得到阿富汗人民的信任,外部強加和移植的民主不會長久、牢固。奉行“美國優先”政策的美國讓盟友更加明白,美國是“靠不住的”。
美國20年的阿富汗戰爭以及“民主實驗”,既沒有實現其既定的戰略目標,也沒有為阿富汗帶來和平與穩定。美國倉皇撤軍,塔利班“閃電奪權”,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展現了美國“始亂終棄式”民主輸出徹頭徹尾的失敗。
阿富汗出現今天的局面,美國是罪魁禍首。無論是20年前的緊急出兵阿富汗,還是現在的倉促撤軍,阿富汗人民都深受其害。在塔利班宣布完全控制阿富汗,戰爭已經結束的“映襯”下,這場美國“最長的戰爭”在第20年悄然走到了盡頭。在這場漫長而殘酷的戰爭中,美軍經歷了面對非傳統戰爭的茫然,漠視人權又徒勞的進攻,急劇的增兵與暫時的“和平”,以及啟動撤軍后塔利班的重新崛起,可謂“酸甜苦辣”一應俱全,但卻從未見到和平的曙光。
一直自詡為“山巔之城”,支持“天賦人權”、肩負“天賦使命”的美國,在20年的阿富汗戰爭中并未給當地人民帶來“繁榮”,而是帶去了戰亂、饑荒、貧困、死亡。美國出兵阿富汗,在打擊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由于缺乏權威的統計數據,各方對于阿富汗戰爭中平民的傷亡數據沒有定論。一般認為,自美軍2001年10月7日進入阿富汗以來,當地已有3萬多名平民被美軍打死、炸死或因美軍帶來的戰亂死亡,受傷人數超過6萬,約1100萬人淪為難民。根據喀布爾大學學者的評估,阿富汗戰爭平均每天造成約6000萬美元經濟損失、約250人傷亡。
美軍發動無底線空襲,導致阿富汗局勢越來越亂。美軍日漸頻繁的襲擊行動不但毫無存在感,反而在阿富汗造成平民傷亡的不斷增加。隨著與塔利班的戰斗在2006年之后危及阿富汗更廣區域,美國擴大了空襲行動。特別是奧巴馬上任后,大幅度降低了實施無人機空襲的門檻。其中包括飽受爭議的無差別轟炸,以及“特征空襲”,即允許未經確認目標身份,僅憑行為模式與關系網絡就進行攻擊。而無人機的操作員,坐在遠離戰場的辦公室內,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操控著阿富汗民眾的生死,卻不用負任何責任。這使得平民傷亡大幅增加,但相關細節又以“國家安全”為由保密,因此被美國國內反戰人士批評為“暗殺”。
根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估算,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使用無人機的行動中,死亡的平民與武裝分子比例高達10∶1。另據美國退役士兵布蘭登承認,其從2005年7月4日參加美國空軍到2011年退役,負責或者協助參與的1626次無人機轟炸中有2300人喪生,其中大多數并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是攜帶了武器的人員。
草菅人命的酷刑也令美軍失去民眾支持。美國中情局在阿富汗設立了多個秘密監獄,對囚犯進行關押、虐待和酷刑審訊。國際刑事法院(ICC)首席檢察官班索達負責完成的初步調查報告顯示,美軍和中情局可能因在阿富汗虐囚而犯下戰爭罪行。有證據表明近百名阿富汗囚犯在審訊過程中遭到折磨、虐待甚至強奸。作為美軍駐阿富汗的中央基地,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就設有中情局的秘密監獄,最多的時候在這里關押著1200多人。在喀布爾北部,還有一個代號“鹽坑”的監獄,該監獄是中情局在阿富汗最大的秘密監獄,被稱為“沒有任何標記的墓地”。
美國在阿富汗盲目推行的武力占領政策、通過濫用武力意圖“壓制”塔利班的策略,是對基本人權的漠視,注定美國在阿富汗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回顧美國打了20年的阿富汗戰爭,從戰爭開始,到建立一個“民選”的阿富汗政府,再到不負責任地撤軍,美國幾乎完全按照標準化的“美式民主”程序,推動阿富汗政治重建。20年里,美國在阿富汗投入大量資源,扶持阿富汗政府,訓練阿富汗國民軍和警察,試圖將阿富汗打造成“民主國家樣板”,向全世界展現“美式民主”是“普世價值”,然而現實卻沒有按照美國設計的劇本演進。
美國政客從來沒有也不想了解阿富汗這個國家,他們想在這個國家快速地建立“民主制度”,卻并不關心阿富汗人的想法。用錘子加刺刀建立起來的所謂的民主套用在阿富汗不但無法給阿富汗帶來真正的民主與和平,反而帶來了政府治理的失敗,以及民眾無限的憤怒和恐慌。“轟炸式的民主輸出”注定是失敗的。
美國為維護霸權直接對阿富汗動武,不考慮阿富汗實際情況,直接“嫁接”所謂的“美式民主”,產生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和排異現象。阿富汗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國內根深蒂固的民族宗教矛盾和薄弱的政治治理,但阿富汗政府許多官員對西方民主充滿幻想,大量政客的家人生活在海外,被稱為擁有雙重國籍的“候鳥”型政客。在這一背景下,阿富汗政府沒有基于國家的實際情況進行治理,非但不能代表大眾民意,反而因為依賴大量的國際援助進一步滋生了腐敗和低效。
塔利班遭到美國轟炸后游走山區,充分利用了阿富汗的民族特性、文化屬性和宗教基礎,也充分利用了美國和阿富汗政府的種種失誤,由此獲得了一些部落地區民眾的支持。在部落地區的支持下,塔利班不但組織起了長期的反抗行動,而且將抵抗運動轉變為一場趕跑外來侵略者和傀儡政府的民族解放運動。
美國打著反恐旗號,意圖將阿富汗培育成“美式民主”輸出的“樣板工程”,但這僅僅是美國的一廂情愿而已。罔顧阿富汗基本國情,低估阿富汗重建難度,不顧阿富汗人民生活,漠視阿富汗人民人權,只顧自身戰略利益,在基本物質條件、人民溫飽和穩定秩序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強制推行的民主非但沒有深深扎根,反而引發系列災難。事實證明,美國意圖強行推廣民主的行為并不能促進阿富汗問題的解決。
為了自己能早日從阿富汗的戰爭泥潭中脫身,美軍倉促從阿富汗撤離,拋棄了自己長期以來扶持的阿富汗政府,順帶著也拋棄了自己的盟友。西方輿論紛紛質疑美國作為“盟主”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美國已經靠不住了,這進一步重創了美國的國際信譽。
法國《費加羅報》指出:“歐洲人將為美國的失敗付出高昂的代價。”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當美軍開始對阿富汗采取軍事行動時,英國和其他北約部隊也加入其中。20年后,美國的撤軍讓北約盟國除了跟著撤軍以外幾乎別無選擇。這給北約造成雙重打擊——它既暴露了北約對美國的依賴程度,也讓人懷疑美國未來是否愿意向其盟友提供支持。美國《紐約時報》認為,美國的盟友通過阿富汗的事例更加明白美國是“靠不住的”。
無論特朗普還是拜登,在論及從阿富汗撤軍的理由時,必提阿富汗戰爭給美軍導致的傷亡——陣亡了近2500名美軍。在講到這一點時,美國領導人和媒體幾乎從來不會提及阿富汗人民的傷亡數據,更不會主動提及戰死的6600多名阿富汗士兵和警察。偶爾有所提及,也是在指責阿富汗軍警的無能,這不能不令阿富汗軍警感到悲憤。
除了對阿富汗這個盟友的付出置之不理,美國也幾乎從不提及其他盟友們付出的代價。在撤軍問題上,盟友們普遍指責美國與他們缺乏甚至沒有溝通,這表明美國對盟友越來越不負責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評論美國對外軍事干預和外交政策時曾表示:“美國吃的塹已經夠多了,應該長長智了。”其實,在對待越來越不靠譜的美國這一問題上,美國的盟友們也該吃塹長智了。
(摘自8月28日《光明日報》。朱永彪為蘭州大學阿富汗研究中心教授;王俊超為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