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冬
在科技逐漸進步與創新的背景下,信息化時代悄然而至,新媒體技術在我國各個領域得到了普及。目前,新媒體技術對于我國人民的溝通交流、媒體單位以及新聞播報人員的信息傳達、文化傳播與發展、社會輿論導向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傳統媒體盛行的時代,信息資源通常是由信息內容的制造人員對信息資源進行發布,信息資源的編輯以及傳播人員對其進行加工,并將信息傳遞給信息受眾群體,這種媒體傳播模式的內容以及形式過于單一。而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這種信息傳播模式的束縛,打亂了信息制造者、信息加工以及傳播者、信息接收者這三方的界限,構建了具有扁平特點的媒體傳播形態。實現傳統媒體到新媒體之間的合理轉換,在我國傳播媒介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新媒體的產生與進步,有效地提升了我國信息產業在社會當中的地位。信息資源已然成為了目前各個行業領域發展與進步的基底。新媒體的產生為我國信息傳播方式進行了革新,對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以及知識學習都帶來了便利條件,并且帶動了諸多行業的發展,對于我國社會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價值。
新媒體傳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新媒體技術產生之后,在極短的時間內受到了我國媒體行業以及受眾的普遍關注與利用,然而,新媒體本身存在信息傳播速率快、信息傳播面廣泛等特點,這些特點十分容易被心術不良的人利用,對我國的信息傳播行業造成不利影響。
新媒體傳播信息內容繁雜,存在大量虛假信息
新媒體具有強烈的開放性,為公眾提供了公平、公開的信息互動交流平臺,所有公民都能夠在其中發表自身意見,分享信息內容。然而,這一優勢也極易被一些不法人員利用,新媒體平臺中的信息內容紛繁復雜,許多不法人員正是利用這一點在平臺中大量散播虛假信息。例如,2015年中旬,我國發布了《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5)》,有研究人員在其中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得出如下結論:自2014年末至2015年初,我國的微信媒體平臺上有600篇以上的新聞報道內容由于散布不實言論以及宣傳詐騙信息而被公眾舉報。面對這些缺失社會責任感的新聞報道內容,不禁讓人不寒而栗,一旦閱覽信息的群眾當中有人對信息真實程度的分辨能力較弱,選擇相信其中的內容并付諸實踐,那么將會對其本身甚至是社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
雜亂信息對媒體公信力有很大影響
目前,有大量的信息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傳播,其中的信息內容種類多樣,缺乏有效的歸類系統,信息的虛假性與真實性不易加以判斷。部分新媒體從業人員想要提升公眾對自己所傳播新聞內容的關注度,會刻意對其采取夸張的手法進行編輯處理,甚至會扭曲事實真相,而新聞信息的接收者也并未對信息進行系統分析與調查便貿然相信其中的內容,導致輿論內容持續發酵。久而久之,會對公眾的生活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并且降低媒體的公信力。
新媒體信息輿論導向需進一步規范
新媒體是一種傳播信息資源的媒體介質,可以依照受眾群體的具體特點調整并傳播相應的信息內容,從而對社會群眾的主流思想價值觀念發揮引導作用。例如,在微博這一平臺當中,依照年齡特點進行分析,其中青年、少年時期的用戶群體占據了80%的比例;從學歷以及文化水準來進行分析,高中、大專以下學歷的用戶占據了將近80%的比例;從收入狀況來分析,用戶的平均收入水平偏低。因此,這些用戶對信息內容的判斷以及分辨能力較弱,十分容易相信微博平臺中所發布的信息內容。部分新媒體工作人員想要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刻意向用戶傳播不實新聞內容,甚至會鼓勵將一些具有負面傾向的內容突出放大,將社會輿論朝著消極的方向進行引導,久而久之,會使社會民眾處于消極的情緒當中,致使人們在新媒體平臺當中肆意宣泄自身的不滿,降低公眾的社會責任感,對于和諧社會的建設造成不良影響。
相對缺乏健全的法律監督制度與體系
當前,新媒體已經融入我國人民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當中,然而,目前我國并未針對新媒體傳播制定出較為健全的法律監督制度與體系。在此狀況下,新媒體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問題,例如版權歸屬問題等。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只是簡單地注冊一個網絡賬號,即可在未經創作人員同意的狀況下任意轉載、抄襲其作品內容。
新媒體傳播在發展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措施探析
增強新媒體傳播信息內容的規則性
在新媒體不斷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要意識到自身在輿論導向方面的重要責任,采取合適的方法將互聯網當中的輿論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引導,為新媒體信息傳播內容制定相應的標準與規范,從而有效改善互聯網環境以及輿論氛圍,改良我國的社會風氣,減輕人們浮躁的情緒。
強化對新媒體傳播信息內容的監督管理力度
我國相關部門需要意識到新媒體傳播信息監督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規劃與制定相應的方案與措施,使新媒體行業在發展過程中能夠遵守相應的規范與法則,推動我國新媒體傳播領域朝向正確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建立健全信息審查制度與體系
通過審查的形式來對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內容進行篩選,可以保證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內容具有健康、積極的性質。建立健全新媒體傳播信息審查制度,可以對虛假、詐騙等不良信息的散播和發酵進行根本性控制,從源頭切斷其傳播鏈。
推行網絡用戶實名制上網政策
在新媒體傳播的大環境下,網絡用戶既是新媒體信息資源的受眾,也是信息傳播人員。然而,在網絡信息產生、傳播與接收的整體流程當中,都處在互聯網所營造出的虛擬空間,導致一些網絡用戶能夠在法律漏洞中游走,逃脫法律的審判與制裁,在網絡上任意妄為,制造并傳播大量的不實信息。因此,我國政府相關部門要不斷規劃與落實網絡用戶實名制上網政策與法規,為我國網絡用戶的網絡語言以及行為進行約束。
增強新媒體領域技術監察、管理以及治理力度
在新媒體傳播的整體過程當中,涉及到信息內容創作、信息內容整理與處理、新媒體提供平臺等諸多步驟與環節。想要有效實現對新媒體信息內容傳播過程的實時監察與控制,就要將所有的環節進行合理把控,增強各個步驟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并在每個環節當中強化新媒體技術監察與管理的力度,從而對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內容進行有效監控,推動新媒體行業領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除此以外,相關單位還要將網絡通訊軟件以及網絡信息傳輸內容的管理工作重視起來,使網絡用戶在閱覽信息、表述自身意見以及傳遞信息內容時能夠受到一些約束,從而間接強化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管理與控制能力,對互聯網環境起到凈化作用,推動新媒體朝向健康正確的道路前進。
健全傳播信息過程中的法律監督程序與體系
從某些角度上來講,新媒體是一種新型的媒體行業,缺乏健全的法律監督制度與體系。當前,我國相關單位繼續制定并頒布與新媒體發展相符合的法律政策與規范,強化對新媒體行業領域法律規范的規劃與建設工作已經刻不容緩。采取科學的措施建立并完善新媒體傳播的法律監督制度與規范,能夠有效維護網絡受眾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上發表自身意見的權利,并且使其在此過程中清晰地意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與義務,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新媒體傳播秩序,促進互聯網行業、新媒體傳播領域的迅速進步與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在科技逐步發展進步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新媒體行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新媒體的出現,對于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甚至國家發展與進步都有著積極的影響。相關單位要做好“把關人”,對新媒體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地分析,并及時找出相應的對策對其加以解決,采取合適的方式對我國的新媒體輿論進行正確有效地引導,維護人民群眾在新媒體平臺上發表自身意見的權利,增強其責任意識,建立起健康、秩序井然的新媒體信息傳播環境,使其能夠為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以及國家的未來發展提供助益。
(作者單位:安徽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