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宇

摘要:海南作為我國氣候條件最接近東南亞的熱帶島嶼,是適合發展規模化種植的省份之一。本文通過觀察榴蓮在海南亞熱帶、熱帶兩地區的試種表現,分別從園地選址、果園規劃、種苗選取、施肥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蟲害防治等幾項關鍵技術進行了總結,同時結合當前發展現狀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海南;榴蓮;區域種植;栽培技術
榴蓮(Durio zibethinus L. )作為東南亞一帶特有熱帶水果,因初食者品嘗后流連忘返,取其諧音稱作榴蓮,其原產于婆羅洲、蘇門答臘等地,并于400年前被引種到印度至新幾內亞的廣袤地區,現為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和緬甸等東南亞諸國廣為種植。2015年泰國鮮榴蓮出口達358192t,作為榴蓮消費大國,因其獨特風味,深受消費者喜愛,素有“熱帶果王”的美譽,但高額的售價使得大部分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因此,榴蓮的種植將成為國內發展的又一熱門品種,而榴蓮樹的栽培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榴蓮作為一種木棉科常綠喬木,屬于典型的熱帶作物,筆者調查發現,海南省南部保亭地區早在60、70年代,就有農戶用種子零星種植,但由于氣候及人為因素影響,種植多年未見結果。近幾年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海南保亭、三亞等多地老樹有開花結果表現,在“榴蓮熱”的驅動下,海南已有商戶大面積種植,筆者自2017年從東南亞陸續搜集“金枕頭”、“貓山王”、“青尼”等多個幼齡苗開展區域試種,總結出幾點榴蓮幼齡苗在海南的栽培關鍵技術。
1? 榴蓮園選址
1.1? 氣候條件
適宜榴蓮生長的月平均氣溫在20~26℃,最低月份平均氣溫﹥19℃,極端最低氣溫﹥5℃;年平均降雨量1000~19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70%,降水量﹤1000mm地區,花期與幼果期應選擇具有水源灌溉的土地;靜風環境,年平均風速﹤2m/s。
1.2? 地貌條件
宜選低山、丘陵、平緩臺地,一般不選令空氣排泄不暢,易于沉積的低洼地和低臺地。
1.3? 土壤條件
宜選赤紅壤、磚紅壤:pH5.5~6.8,土層厚度0.8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有機質含量1%以上的土層深厚、疏松、有機質豐富、排水和通氣性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2? 榴蓮園規劃
2.1? 園區與防護林
榴蓮園小區面積以2~3 hm2為宜,形狀因地制宜。多風地榴蓮園四周應設防風林,防風林距榴蓮栽植行5~6m,采用雙排交錯種植,行距1.0~1.5m,可選擇馬占相思、大麻黃、小葉桉等速生抗風樹種。
2.2? 道路系統
根據種植園的規模、地形和地貌等條件,設置合理的道路系統,包括主道路、生產路、小區路。主路寬一般4~5m,彎道半徑﹥10m;生產路主要用于園內作業與運輸道路,連接小區道路,路面寬一般3~4m;小區路主要方便基地管理人員及工人日常行走,一般路寬1~1.5m。在山地建園可呈“之”形繞山而上,上升的斜度﹤8°;支路修在適
2.3? 排灌系統
榴蓮怕積水,在園地四周設總排灌溝,園內設縱橫大溝并與小區的排水溝相連,根據地勢確定各排水溝的大小與深淺,以在短時間內能迅速排除園內積水為宜。
2.4? 種植規格
榴蓮定植地塊一般選取平地或緩坡地,株行距至少為5×5m;如榴蓮園為半坡地塊,其坡度大于20°,建議先開荒挖4~5m寬種植行帶,在以6m株距定植。挖穴應在定植前一個月,要求按挖大穴,植穴規格為80 cm×80 cm×60 cm,挖穴時把表土、底土分開,同時清理石塊樹根等雜物,曝曬15d左右開始回土。
3? 幼齡苗選取
3.1? 基本要求
榴蓮園栽植種苗建議選取嫁接苗,植株生長正常,莖植無破皮或損傷;枝梢梢、葉片完整;嫁接口愈合良好,無粗皮或絞縊現象;出圃時育苗杯無破損且土球完整,無嚴重穿根現象;品種純度達98%以上。
3.2? 幼苗分級指標
4? 幼齡苗施肥管理
幼齡苗定植前建議挖深溝施足量基肥。其后每年對榴蓮苗進行2~3次追肥。一般出待第一批新梢老熟、第二批新梢萌發時開始施肥。以后至結果樹,每年的清明前后分別在植株的兩側輪流穴施一次有機肥,五月、八月和十月分別施20~40g復合肥。
5? 整形修剪
幼齡苗在種植當年,確保榴蓮樹苗直立生長,如長歪,通過立竹木桿與苗木捆綁固定;隨著榴蓮苗的生長保留3~5個分枝,分枝均勻分布在樹干的不同側面,距離不小于15cm;在生長期間,后續維護修剪,清楚死枝、壞枝、斷枝和病枝,保持整體樹形呈“倒圓錐”或“金字塔”形狀。
6? 病蟲害防治
榴蓮在幼齡苗種植時期,受病蟲危害較小,常見病蟲害主要有葉腐爛病、葉炭疽病、白根病和粉蚧殼蟲。
農業防治? 首先在種植初期,嚴格整地,對土地進行消毒;其次及時摘掉染病葉片,對病樹鄰近未染病樹挖隔離溝;最后選擇與榴蓮無共生病蟲害的樹種種植防護林。
物理防控? 通過簡單地工具,應用物理學在光、電和輻射等方面的技術來防控蟲害,應用燈光安裝頻振式殺蟲燈來進行誘殺,應用色彩在果園懸掛粘蟲板進行捕殺,應用趨化性使用糖、酒和醋進行誘殺。
化學防治? 針對葉腐爛病,選用氯溴異氰尿酸(50%)稀釋1000~1500倍葉面噴施進行防治;葉炭疽病選用咪鮮胺稀釋800倍葉面噴施;白根病選用十三嗎啉(75%)稀釋1000~1200倍,在病樹基部四周挖一條環形溝,用配置好的藥液部分淋灌在環形溝內,覆土在將余下的藥液淋灌在溝內。
7? 發展建議
目前,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榴蓮生產國和主要出口國,而我國已成為榴蓮的主要消費國,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對榴蓮的需求量也在逐年遞增[4]。雖然海南作為我國氣候條件最接近東南亞的熱帶島嶼,但榴蓮的種植對光照、溫度、濕度等小氣候環境要求極高,發展榴蓮產業,我國在榴蓮種植栽培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缺少相對應的理論研究,因此在海南發展榴蓮種植業,建議如下:
(1)而據不完全統計,海南每年都會受熱帶低氣壓和臺風的影響,從1945年起,有15.7%從三亞方向登錄、13.7%從陵水方向登錄、2%從樂東登錄,而榴蓮屬于木棉科植物,枝條脆弱,易受臺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榴蓮的種植應加強抗臺防風措施。
(2)政策傾斜,加大榴蓮項目相關科技扶持,以榴蓮良種種植基地作為榴蓮科研、生產、示范的樣本,從根本上解決榴蓮在海南的生長適應性研究、適合栽植區域、豐產栽培管理技術和無毒良種繁育的試驗,同時對引進的榴蓮種苗,在海南栽植后從植物學特征、生物學特性、物候期、果實品質等開展多年觀察與評價工作,為海南的榴蓮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3)海南現有的榴蓮園種植基地,管理人員將工作重點集中在種苗的優選、種植的方法和施肥的管理,對于基地的灌溉設施、園區生產道路建設、鮮果貯藏設備等配套設施管理薄弱。因為榴蓮屬于長期作物,一般在種苗栽植后6~8年才可結果,采摘下的果實熟化極快,常溫下難保證品質[5]。因此沒有健全的基地配套設施建設,在管理中不僅增加了人力、物力和時間上的成本,還會影響到榴蓮的結果時間,降低果實品質,不利于果園長遠發展。
(4)加快信息建設,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作用,積極發布產品信息,樹立良好的產品形象占領市場,共同促進榴蓮產業的迅速發展[6]。
參考文獻
[1] Husin,NurulArneida,Rahmanet al.A review on the nutritional,medicinal,molecular and genome attributes of Durian(Durio zibethinus L.),the King of fruits in Malaysia[J].Bioinformation,2018,14(6):265-270 .
[2] 馮學杰,華敏,郭利軍,等.海南榴蓮產業的培育對策與發展建議[J].中國熱帶農業,2019,6(91):12-14.
[3] 李美琳.泰國榴蓮出口潛力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17,2(37):86-90.
[4] 鄭國富.中國水果進口貿易發展的新態勢、問題與建議[J].農業展望,2019(12):139-145.
[5] 潘永貴.榴蓮果實采后生理品質變化和貯藏技術[J].中國南方果樹,2008,37(4):45-47.
[6] 尹峰,竇志浩.建立優質種苗示范基地,加快發展海南椰子產業[J].資源開發與市場,1999,15(6):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