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
摘要:無公害防治技術的基本特征就是運用生物手段或者物理手段來全面消除蟲害威脅,通過放養害蟲天敵生物以及實施人工捕捉等措施阻止松樹蟲害泛濫,增強防治松樹蟲害的安全效益。目前重點在于明確無公害防治模式的特征及實踐運用思路。
關鍵詞:馬尾松毛蟲;無公害防治技術;運用要點
馬尾松毛蟲是我國歷史性森林害蟲,以幼蟲取食松針,大發生時連片松林在數日內,即可被蠶食精光,遠看枯黃,如同火燒一般,常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被害松林,輕者影響生長,重者造成松樹枯死。馬尾松毛蟲危害后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縱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蛀干害蟲的入侵,造成松樹大面積死亡。近些年以來,林業管理部門針對無公害的松毛蟲害防控技術措施正在展開深入探索,旨在促進無公害防治模式的全面普及推廣,以下對馬尾松毛蟲無公害防治技術進行深入探討。
1? 對于馬尾松毛蟲全面實施無公害防治的必要性
無公害防治手段的本質就是林業管理部門依靠人工捕捉松樹害蟲以及生物防控措施,進而達到阻止松樹蟲害擴散的目的,維持松樹種植區域的生態系統安全[1]。與化學防治松樹蟲害的模式相比,建立在無公害防治模式基礎上的松樹蟲害防治做法具有更加明顯的生態環境保護優勢,合理節約蟲害防控資源與成本。
馬尾松毛蟲主要通過啃食松樹針葉的方式來維持自身生存,因此對于松樹植物具有比較顯著的侵蝕與威脅性。馬尾松毛蟲的產卵速度相對較快,幼蟲具備越冬繁殖的特性,客觀上增加了處理與消滅松樹害蟲的工作難度。林業管理部門目前通過推行無公害的馬尾松毛蟲繁殖控制手段,有效保證了松樹不會遭到馬尾松毛蟲的大規模侵蝕。現階段的林業技術人員對于釋放赤眼蜂以及繁育益鳥幼崽等生物控制技術手段正在展開深入探索,依靠生物防控方法來阻止松毛蟲的擴散蔓延風險。林業管理部門以及林業技術人員必須要定期清理松樹種植區域內的松毛蟲,運用人工捕殺或者生物天敵控制等方法來消滅松樹害蟲。
2? 馬尾松毛蟲無公害防治技術的具體運用要點
2.1? 運用微生物來控制馬尾松毛蟲繁殖
白僵菌以及其他有益微生物菌都具有消滅越冬幼蟲的特性,因此適合被運用于控制馬尾松毛蟲的實踐中[2]。此外,林業技術人員對于成片種植的松樹樹種必須要適度調節土壤營養元素,確保松樹植株能吸取土壤中的各種類型元素。如有必要引進外來的松樹植物品種,那么首先需要嚴格測試外來松樹品種是否存在感染疾病的隱患,對于存在疑似感染風險的外來樹種應當禁止輸入松樹種植區域,嚴格控制松毛蟲的蟲害擴散。松樹品種具有較差的林分抗逆性,因此就會導致松樹植物感染各種病害的安全風險顯著增加。為了在根本上達到杜絕與清除松毛蟲災害的實踐效果,那么最關鍵的途徑與舉措應當體現為增強林分抗逆性。
2.2? 放養和招引益鳥與有益蜂類物種
林業技術人員對于益鳥幼崽應當通過實施人工繁育的方式來促進幼鳥繁殖,然后將成鳥放養于松林范圍內,依靠益鳥來控制消滅松樹害蟲[3]。此外,赤眼蜂等有益物種也具有快速寄生松毛蟲卵的習性,對于松毛蟲的行動軌跡具有敏銳感知的特征。技術人員在大量繁育益鳥的基礎上,也可以借助益鳥人工巢箱招引來捕捉松毛蟲及其他松樹害蟲,防止出現松樹種植區域土壤或者水源遭到化學藥劑污染的后果。
目前很多地區的林業技術人員應用設置誘捕器的做法來消除松樹害蟲,一定程度上可減少種群密度和延緩蟲害的大發生。為了在根源上加以轉變,那么林業技術人員針對生物防控以及其他的綠色防控手段應當積極予以引進,并且合理運用于松樹種植區域。技術人員應當根據當前階段的馬尾松毛蟲風險監測數據來進行生物防控措施的選擇與適用。
2.3? 應用昆蟲內激素類制劑防治馬尾松毛蟲
應用藥械噴施昆蟲內激素類制劑(抑太保、卡死克、農夢特等),藥粒在松針上附著性強,可達10d以上,對人畜安全,以保護民大量的天敵,亦解決民化防與生防間的協調。
2.4? 營林技術防治
造林密植,疏林補密,合理打枝,針闊混交,輪流封禁,保持郁生,造成有利于天敵而不利松毛蟲的森林環境。
2.5? 定期實施幼林人工捕捉害蟲的工作
人工捕捉松毛蟲將會消耗一定的人力資源以及時間成本,然而定期實施人工捕捉以及放置誘捕器等技術手段可以達到較好的害蟲控制成效性,對于松樹種植損失擴大的潛在風險予以消除。及早防控與防治馬尾松毛蟲害的措施具有顯著實踐意義,因此必須要推廣運用于松樹蟲害防控的全過程。林業監管部門必須要結合人工智能手段來實時監控馬尾松毛蟲的蔓延動態,合理規劃害蟲防控的實施步驟流程,及時阻止松樹蟲害蔓延后果。
3? 結語
經過分析可見,具有較差林分抗逆性的松樹植物比較容易感染各種蟲害,尤其是對于馬尾松毛蟲的常見松樹蟲害而言。與化學防治馬尾松毛蟲的傳統技術措施相比,依靠無公害手段的松毛蟲害防治模式更加具有維持生物系統平衡的優勢,并且還能消除松樹種植區域的生態污染隱患。具體在實踐中,林業管理部門有必要重視運用無公害的松樹蟲害防治處理技術。
參考文獻
[1] 伍南.淺談馬尾松毛蟲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J].林業與生態,2018(12):32-33.
[2] 蘇文晶.安溪縣馬尾松毛蟲生活史及無公害防治效果分析[J].綠色科技,2018(6):26-27.
[3] 許來生.滅幼脲Ⅲ號防治馬尾松毛蟲效果調查分析[J].安徽林業,2018(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