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倩倩
摘要:江那鎮為硯山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對全縣經濟的引擎發展至關重要。本文主要闡述了江那鎮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論述了提高該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江那鎮;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對策
1? 江那鎮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基本情況
江那鎮為硯山縣城所在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國道323線橫穿其間,國土面積266.1km2,全鎮轄9個社區、5個村民委員會,65個自然村,109個村(居)民小組,主要有12個民族雜居,共有21710戶82720人。該鎮的特色產業主要為烤煙、蔬菜、水果、辣椒和三七等,并且建成了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老鷹窩核心區)。境內尚有諸葛山風景區,具備休閑、度假和垂釣功能,還有獨具民族風情的壯家樂園以及農業科技成果示范生態園。在2018年底,全鎮耕地面積為1.31萬hm2,水田為0.32萬hm2,旱地為0.99萬hm2。
2? 江那鎮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2.1? 特色經濟作物經營主體現狀
經過調查統計,全鎮有蔬菜加工企業5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6個、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16個、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9個、蔬菜種植家庭農場4個。
2.2? 特色經濟作物
2020年全鎮的特色經濟作物有:烤煙種植面積488hm2,涉及361戶煙農;辣椒種植面積4533.33hm2,分布11個村(社)63個自然村13200戶;商品蔬菜完成種植1213.33hm2,分布9個村(社)46個自然村,3640戶;經濟林果在園面積631.71hm2,分布9個村(社)65個村小組1587戶,其中:軟籽石榴種植面積為101.63hm2,分布4個村(社)6個村小組334戶。此外,還有其它的種植品種,如葡萄種植、半邊紅李子種植、花椒、油茶種植和核桃種植等。
3? 江那鎮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問題
3.1? 農業投入不足,涉農企業融資困難,農業基礎設施問題突出
雖然我縣對農業產業化發展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大,但金融融資體系不健全,信貸投放量小,融資方式單一,一些涉農中小企業基礎薄弱,可提供融資抵押物少,導致涉農企業尤其是農產品加工類企業融資困難,制約了涉農企業的發展,尤其是江那鎮的耕地資源零碎影響了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不利于農民經濟收入的提升。
3.2? 農業科技支撐力度不足
機構改革后的實際運作違背了科技興農的初衷,現代農業人才短缺,農業科技投入不足,弱化了對該地區對現代農業發展種植的推動,農民收入和其他縣鎮的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另外,農民的受教育水平較低,整體素質不高,缺乏積極進取的農業發展意識,沒有優秀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實用型人才短缺。
3.3? 農業產業化程度低
該地區的農業沒有形成規模化和標準化的發展形勢,農業合作社產業化程度不高,還是延續傳統的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不重視合作社的建設,一些龍頭企業的規模小,實力弱,對周邊的經濟不能起到輻射帶動作用,組織化程度低,企業和農戶的利益連接不緊密,缺乏大規模的加工原料支撐。此外,該地區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脫節嚴重,和現代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和社會服務能力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
4? 江那鎮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措施
4.1? 拓寬渠道,增加現代農業投入
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應該堅持以增加農業的收入為基礎,強化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對現代農業投入保障制度的建設,爭取投入政策的連續性。其次,增強投入政策協調性,政策的制定要有針對性,加強對本地區重要的農產品以及加工產品的投入,可積極爭取縣里的財政支持和投入。將財政支出向重點的種植戶以及合作社傾斜。加大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力度,可以通過多渠道的方式擴大社會資金的投入,吸收更多的民間資本和工商資本等進行該地區的農業現代化建設,為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奠定基礎。
4.2? 完善政策,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制定和完善各項惠農和強農政策,結合全鎮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創新政策措施,可適當的扶持當地的龍頭企業和經營組織,建立農業發展示范園,將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有機結合,促進農業和畜牧業的雙重發展。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和現代農業種植基地等進行貸款優惠,落實優惠扶持。加大對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支持農業合作社的基礎建設,開展資金互助合作,集中全鎮的力量加強農業合作社示范建設。
4.3? 深化改革,增強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
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收益權,必須漸進的進行流轉制度的改革,為農民提供市場化的服務平臺和政策法律服務平臺,完善土地的流轉管理體系,為保證該地區的鄉村流通體制的改革奠定基礎。統籌城鄉市場經濟體建設,鼓勵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到農村市場,推進城鄉農貿市場的升級換代,為促進農村地區的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
4.4? 統籌城鄉發展
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科學的規劃城鄉產業發展以下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公共服務的建設,帶動城鄉勞動力就業,優化城鄉資源配置,向農村地區配備更多資源,引導農村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強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可以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積極引進適合本地區的農業發展品種,提高農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認識知識文化水平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如果在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地區,可以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搭建農業現代化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將本地區的農產品向外界輸出,可通過軟件交流等方式傳播本地區的優秀的農業文化,從而縮小和發達地區和城鎮之間的差距,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定學,夏景華,張麗娟.隴川縣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農家參謀.202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