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利
摘要: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可以用于榨油,也可以為食品工藝提供原材料,食品加工后剩余的豆渣也可以提取營養素,而大豆在食品行業的經濟價值早已今非昔比。對此,我國農業部門一直致力于研究新的大豆種植模式,并積極推廣新的大豆種植技術。本文從大豆種植模式的創新進行研究,分析了相關種植技術的要點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豆作物;種植模式;技術創新
0? 引言
河南溫縣也有大豆種植產業,近年來,在大豆種植模式的研究中不斷研發新的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隨著現代社會對大豆需求量的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管理部門不斷研究新的技術,投入大量的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推廣新的大豆種植技術而招攬人才,在以往的大豆種植模式上尋求突破。無論是農業示范區中的技術成果,還是基層農業生產者的真實反饋,都體現著大豆種植模式的創新應用是村成功的。這也為河南溫縣的大豆產量提升提供了助力。
1? 大豆種植模式的主要技術應用
1.1? 窄行密植栽培技術
在低矮植株的大豆種植中,窄行密植栽培技術非常適用,農業生產者可以通過大壟寬臺的密集種植形式,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做好壟帶底部的深耕,可以保證耕層的土壤非常松軟,而且施肥的過程中,在壟臺的兩側進行點播,那么大豆植株之間的距離就會有效的縮減,一方面可以增加綠色植株的面積,另一方面可以合理配置大豆植株之間的距離,保證大豆的糧食產量較高[1]。
1.2? 三壟栽培技術
我國大豆種植中常使用三壟栽培技術,在南方、北方等地都應用這項技術,三壟栽培技術是通過深松壟溝與壟體的合理分配來實現多層施肥的,土壤的肥力提升,大豆作物的產量也得以提升。
1.3? 雙壟一溝栽培技術
雙壟一溝栽培技術在氣候相對干旱的區域較為適用,這項技術可以更好的維持大豆種植區域的土壤溫度與濕度處于平穩的狀態,能夠有效的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大豆作物的光合作用更好,且大豆的生長態勢也就更好。在雙壟一溝栽培技術的應用下,大豆作物的根系發育更好,且大豆作物的適應能力更強。需要技術人員注意的是,雙壟一溝栽培技術是在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的基礎上創新得出的新技術,在保證植株之間空隙充足的基礎上,增加田間的種植面積,并有效的改善植株之間的通風效果,進而提升大豆作物的產值[2]。
2? 大豆種植模式的創新技術要點
2.1? 選種與種植處理
在大豆種植之前,農業生產者應根據種植區域的氣候環境與土壤條件來選擇適宜的大豆品種,河南溫縣地區的氣候較為溫和,土壤肥力充足,農業生產者可以側重挑選抗病能力強的大豆品種,以減少病蟲害對大豆植物生長的影響。同時,農業生產者也要考慮大豆植株在幼苗時期的成活率,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可以促使大豆作物處于穩定生長的狀態。在選擇種子后,要對種子進行必要的處理,為提升大豆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需要進行拌種,并處理大豆的包衣,在健康的種子中混入殺蟲劑、殺菌劑,充分進行攪拌,之后晾曬在陽光下,每日應晾曬的時間超過4h,持續晾曬3d,并處理種子的包衣,藥劑在種子中的藥效可以持續60d,足夠大豆幼苗健康生長。
2.2? 選地與播種時間
植物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養分,所以農業生產者在選擇種植區域時,要考慮土壤的條件,土壤深度好,有利于大豆作物的根系生長,選擇排灌性能好的區域,可以保證土壤具備良好的蓄水能力,這些都是種植大豆作物最基本的條件,而河南溫縣的土壤環境非常適合大豆作物的栽種,能夠滿足上述的選地條件。在播種之前要進行整地,深度翻耕土壤25cm以上,將里層的土壤翻整后晾曬在陽光下4~5d,利用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土壤中的蟲卵與病原菌,降低環境帶給植物的病蟲害影響。之后農業生產者應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來施加底肥,要保證有機肥的充分腐熟,這樣可有效提升土壤的肥力,優化土壤的營養結構,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運動,使土壤的通氣、保水能力得以增強。關于播種時間的選擇,農業生產者可以根據地區來選擇,河南溫縣一般在6月播種,在9月或10月就可以收獲,或者根據小麥收獲的時間來播種大豆,依照本年的土壤墑情選擇播種時間,還可以將時間推遲至7月上旬。夏季播種的大豆生長速度快,而且成熟的周期較短,所以也可以選擇早播的形式,在5月播種,能夠有效提升大豆的出苗率和成活率,但不可盲目的進行早播,應當根據實際的氣候情況來決定播種時間。
3? 大豆種植模式的田間管理規范
農業生產者在大豆出苗期要做好田間管理,維持大豆作物良好的生長態勢,若發現存在缺苗的問題,要及時在缺苗的位置補苗,如果遇到干旱的氣候,則土壤中的水分就會流失,應適當的增加灌溉次數,滿足大豆苗株的生長需求。如果在大豆的幼苗期發現病苗、弱苗,也要及時的拔除,再補種生長態勢旺盛的幼苗,可根據土壤的養分情況適當的補水和追肥。大豆在生長期間可能會出現雜草的問題,及時清理雜草能夠減少與大豆爭奪養分的情況,在大豆出苗期之前,應進行一次性的封閉除草處理,使用乙草胺除草劑可以起到良好的除草效果,對于根系比較發達的雜草,可以使用高效的氟吡甲禾靈除草劑。另外,農業生產者還要注意病蟲害防治工作,如大豆作物常見的灰斑病、花葉病與炭疽病等等,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拌種時可以用藥物提升種子的抗病能力,在病蟲害高發期前對種植區域噴灑防病藥物,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病蟲害問題。
參考文獻
[1] 朱穎波.抗旱節水栽培技術在大豆栽培中的有效應用[J].基層農技推廣,2020,8(5):89-90.
[2] 高鳳菊,賀洪軍,田藝心.優質夏大豆綠色高效種植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2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