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鑫鑫 任淑艷 崔鳳敏 周芳 董海洲
摘要:礦山損毀地的生態治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礦山損毀地生態恢復的主要措施和技術,對礦山損毀地生產力恢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金屬礦山損毀地;地質地貌修復;土壤基質修復;植物修復
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其開發利用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近幾年由于對鐵、金等金屬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發,雖然使經濟建設得到迅猛發展。但是,長期以來,在重資源開發輕環境保護的思想支配下,對礦產資源過度、無序、不合理地開發,引發了地表植被受到破壞、水土流失加重、土地沙漠化加劇、森林生產力下降、生物棲息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態問題。因此,礦區廢棄場地的植被以及生態修復就成為經濟社會和諧、持續發展所面臨的亟需解決的問題。
1? 地質地貌修復技術
1.1? 回填整平
尾礦庫、露天采場閉坑后回填廢渣,廢渣填在采坑的底部,上部填埋尾礦沙到與地面相平,回填廢渣每隔20cm壓實一次,逐層壓實,防止水土流失,然后進行規范整理,平整場地。
1.2? 穩定邊坡
對金屬礦山損毀地形成的高陡邊坡,采取削坡卸載、掛網加錨桿固定、修建擋土墻等措施,使邊坡穩定。
1.3? 修建排水溝
在整理好的坡面、坡頂修建排水溝,防止雨水對坡面基質沖刷,降低大量降水產生滑坡的危險。
2? 土壤基質修復技術
礦山開采活動會對土地造成破損、壓占、塌陷等問題,極大的浪費了土地資源,同時還會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有毒有害物質,是造成土壤生態破壞的根源。
2.1? 物理修復技術
2.1.1? 異地取土
取適量土壤,也可使用建筑工地挖出的基地土,填埋到受損嚴重的部位,覆土厚度50~70cm。
2.1.2? 土壤增肥改良
礦區廢棄場地一般缺乏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土壤的肥力較低,在增施尿素等速效肥料的同時增施肥效較長的牛羊糞等農家肥做底肥,降低土壤容重,改良損毀地的土壤理化結構,增加土壤本身的營養。如果土壤的pH值過高或過低,可利用生石灰或者碳酸氫鹽進行酸堿度調節,還可以增加土壤中鈣含量。如果土壤中含有大量重金屬,需進行土壤自身排毒,可利用改良劑和化學物質對金屬的吸附、沉淀作用,改變重金屬的形態,降低生物有效性和遷移性,然后再施用肥料。
2.1.3? 植被修復
在木本植物栽植之前,種植固氮草本植物如大豆、蠶豆、豌豆等豆科植物,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實現土壤的自我維護和可持續更新利用。
2.2? 微生物修復技術
2.2.1? 接種抗污染細菌
在污染區接種抗污染菌,如在被鐵嚴重污染的土壤中接種鐵氧化菌,通過氧化酸性環境中的二價Fe、各種還原性硫化物等獲得維持其生長的能量。
2.2.2? 接種營養微生物
礦尾砂庫損毀地中鉛鋅的含量較高,把根瘤菌接種到國槐、紫荊等豆科植物的根部,可促進根瘤的形成,不僅能去除污染物,還能為群落的其它個體提供有利條件,從而使植株地上部分生長迅速,植株健壯。
2.3? 動物修復技術
損毀地生態恢復中引進一些有益的土壤動物,可改良土壤結構,分解枯枝落葉,促進營養物質的循環,使生態系統功能更加完善,加快生態恢復的進程。如蚯蚓,若在廢棄礦山損毀地中引入蚯蚓進行土壤復墾,可改良損毀地的土壤理化性質,增加土壤的通氣和保水能力。
3? 植物修復技術
3.1? 先鋒樹種的篩選
根據立地條件,采取適地適樹的原則,篩選適應性強、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好、根系強大、固土能力強、對重金屬元素有吸附能力的當地優良的鄉土樹種作為先鋒樹種,如紫穗槐、側柏、千頭椿、國槐、刺槐等。
3.2? 栽植
尾礦植被修復施工選在春季土壤解凍、溫度回升之后進行,排土場施工選在春季和雨季進行。可采用品字形1m×1m的密植株行距。栽植時一般采用穴植、播種等方式
3.3? 栽后管理
(1)澆水。造林時,澆透定根水。造林后,根據土壤墑情、天氣情況等因素適時灌水,可采用噴灌、滴灌等節水澆灌技術。
(2)除草。除去苗木主干四周50cm以內的雜草,促進苗木的生長發育。
(3)松土。在不傷害苗木根系的前提下適當松土,松土應在苗木周圍50cm范圍內進行,并做到里淺外深,促進和改善苗木的生長環境。
(4)隔行平茬除萌。苗木(包括喬木與灌木)隔一行,從根頸處全部剪截去上面的枝條,使之重新發出通直而粗壯的主干,及時除去根部萌發的根蘗。
(5)病蟲防治。利用植物檢疫、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防治方法,將各類病蟲害損失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
參考文獻
[1] 王超,畢君,高紅真.河北省金屬礦山損毀地生態治理現狀與對策[J],河北林業科技,2010(5):50-52.
[2] 晏聞博,柳丹,彭丹莉,等.重金屬礦山生態治理與環境修復技術進展[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5,32(3):467-477.
[3] 王婧靜.金屬礦山損毀地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技,2010,38(15):8082-8084,8087
[4] 王英輝,祁士華,陳學軍.金屬礦山損毀地重金屬污染的植物修復治理技術[J].中國礦業,2006,15(10):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