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木·艾則孜
摘要:作為我國支柱產業的農業,其發展程度與社會穩定間往往存在著密切聯系。文章以綠色農業理念為切入點,在對其定義進行簡要概括的基礎上,圍繞相關理念給農機發展所帶來影響展開了深入探究,內容涉及打造理想環境、促進農機發展等方面,希望能給人以啟發,為我國農業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綠色農業;環境保護
0? 前言
農業機械化雖使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卻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和能源被大量浪費的問題。而在生產需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對綠色農業相關理念進行推廣,既對能源利用程度和農機制造環境有優化作用,還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達成持續發展目標所需先決條件,農業生產給個人及社會所帶來經濟效益,通常能夠因此而有所增加,本文所研究內容的現實價值有目共睹。
1? 綠色農業定義
作為社會發展的結果,綠色農業的出現,象征著我國農業生產已經進入從低級向高級進行演變的關鍵時期。該理念所強調內容可被概括如下:其一,產品無公害;其二,環境低污染甚至零污染;其三,生產過程環保且節能;其四,真正做到與自然共處,達到雙贏局面。
在實際生產時,綠色農業所提出要求為“基于傳統農業,對現代農業進行借鑒與融入,在確保高效、穩產及高產的前提下,使農業生產表現出良好的節約、生態及環保特性,與當今社會發展方向高度契合”。綜上,在開展農業規劃相關工作時,管理人員應著重考慮環境所帶來影響和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在保證能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礎上,將農業生產給環境所造成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2? 綠色農機發展探究
現代社會往往要以環境及能源為依托才能做到持續發展,在環境污染問題愈發嚴峻且能源十分緊缺的當下,綠色理念滲透各行各業的速度不斷加快,其中自然也包括農業,而相關理念所帶來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 綠色農業影響
2.1.1? 打造理想環境
要想使綠色農業得到推廣,前提是確保農機生產清潔環保,不會給周圍環境帶來嚴重影響。首先,通過優化產品的方式,對生產需要消耗機械能源進行減少,避免大量顆粒物或有害物質被排放的情況出現,使作業過程更符合低碳要求。其次,定期檢查并報廢不達標農機,這是因為老舊農機給環境所帶來影響,通常較新農機更大。最后,妥善處理廢棄零件、廢機油等物質,將廢棄物給環境所帶來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2.1.2? 建立排放體系
綠色農業理念要求管理部門將工作重心向農機排放問題傾斜,出于使農機產品工具環保性的考慮,對排放標準進行制定很有必要。這樣做所帶來積極影響,除了使農業環保條件得到優化,還體現在提高農機質量方面。
2.1.3? 促進農機發展
現階段,我國針對家用機動車所制定排放標準十分嚴格,農機領域卻鮮有涉及,在污染問題愈發嚴峻的當下,只有符合排放標準并可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農機產品,才能擁有廣闊市場及良好發展空間。綠色理念的出現,可促使廠家在研發產品時,更注重產品的環保性,有意識的減少農機需要耗費能源量。事實證明,基于綠色農業對農機進行生產,一方面可解決生產給環境帶來污染的問題,另一方面對廠家競爭力有提高作用[1]。
此外,隨著綠色理念得到愈來愈多人認可,以免耕播種、秸稈回收和變量施藥為代表的新型農機,必然會擁有更為廣闊的市場,上述農機的共性特征便是能夠為環境保護提供支持。由此可見,基于綠色理念對農業進行發展,其前進方向往往為機械生產和科學生產,在不給環境帶來破壞的前提下,促使農業耕地恢復到原始狀態,良性循環隨之形成。
2.2? 農機發展優勢
首先,綠色農機可使生產效率得到提高。迄今為止,仍有部分企業以粗放理念為指導開展農機生產工作,而持續滲透的綠色理念,將促使這部分企業將精細生產和科學裝配的工作提上日程。要想使生產效率得到提高,關鍵是更新生產設施并引入先進技術,通過無縫銜接設計、制造和裝配農機環節的方式,對生產全過程所消耗能源進行減少,農機品質往往也可得到顯著提高。
其次,綠色農業對農機性能優化有重要意義。綠色農業強調整合機械功能,通過一次開展多項工作的方式,減少使用機械的頻率和次數,能源消耗量自然有所降低。除此之外,功能整合有助于小型裝備發展為大中型裝備,作業效率隨之提高,隨著工作量的減少及工作強度的下降,駕駛員對農機加以使用的過程通常會變得更加輕松。
最后,為農機裝備提供重復利用所需條件。農業生產往往有大量報廢零件以及機械產生,綠色設計可使產品類型向模塊化組合轉變,通過對報廢農機進行拆卸和再利用處理的方式,最大程度降低生命周期產品損耗,在減小處理報廢農機壓力的基礎上,將廢棄物給周圍環境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
3? 結論
通過上文的分析能夠看出,現階段,要想沖破經濟社會發展所受到桎梏,關鍵要對綠色理念進行普及。基于綠色農業相關理念開展農機生產作業,一方面可確保所提供產品更加優質,另一方面還能夠為生產廠家乃至整個行業的發展助力,通過對整體競爭力進行提高的方式,使農業具備穩定、持續發展所需條件。
參考文獻
[1] 何得生.新常態下綠色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