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逸君
韓國法律非常明確規定:醫美屬于醫療系統,醫美醫生屬于正規專科醫生,而絕非介于醫學和美容之間的“幾不管”模糊地帶
醫美市場,又雙叒叕出幺蛾子了。日前,濟南“喜悅整容”毆打及非法拘禁自稱上門維權的顧客,引發圍觀。據警方通報,三名犯罪嫌疑人涉嫌非法拘禁罪,一位已被刑事拘留,其余兩位被取保候審。此前,2021年7月13日,年僅33歲的杭州網紅小冉因抽脂感染去世。
查詢醫美糾紛,被現狀嚇了一跳:搜索引擎下拉菜單簡直無窮無盡。僅僅是經司法程序已審決的、僅因抽脂引發的司法訴訟就達169起之多。眾多案例背后,暴露出一個大問題:醫美產業究竟有多瘋狂與野蠻?
艾瑞咨詢2019年數據顯示:中國合法醫美機構數量約1.3萬家;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超過8萬家,占比為約86%;而正規醫美機構中也有約14%存在違規經營現象。《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數據顯示:平均每年因黑醫美致殘、致死人數約10萬,由非法針劑導致的占比66.7%;行業非法從業人數超10萬。實在觸目驚心。
醫美產業同時也是監管嚴重缺失領域。與正規醫療行業相比,其缺乏硬性標準,醫美事故與糾紛越來越多,甚至已經鬧到出人命、疑似涉黑的局面。
所以,醫美產業需要合理的監管,已成當務之急,其要點是,醫美是應受規制的“醫療”,而不是可隨意隨性而為的“美容”,因為涉及對人體本身的操作,對皮膚、脂肪、肌肉、神經、人體器官進行處置,顯然是“醫療”的范疇,哪怕其目的是為了更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韓國擁有世界頂級的醫美產業市場,其經驗或有參考價值。
韓國法律非常明確規定:醫美屬于醫療系統,醫美醫生屬于正規專科醫生。而絕非介于醫學和美容之間的“幾不管”模糊地帶。
韓國的醫美醫生,必須由正規醫學院畢業,經過實習醫生1年、住院醫生4年、國家醫師資格考試等三個環節,才能取得醫師執業許可證。在學習與實習期間,其稱呼是“專攻醫”,其研修醫院由韓國保健福祉部指定。
韓國的醫美產業是全市場化運作,包括皮膚外科、牙科、整容外科等項目,都沒有納入韓國醫保。醫美診療費用非常昂貴,而且全自費,但韓國人仍樂此不疲。
收費高、利潤高,薪資就高,吸引了大量優秀的醫生和醫療資源,形成產業聚集。許多其他專業醫生紛紛轉型做整形與美容外科,其中以婦產科和家庭保健醫生轉行進入醫美業為多。高薪資刺激了醫生的專業水平不斷提升,促進了韓國醫美產業高度發展。
但韓國醫美產業并未因此發生嚴重的濫竽充數。因為韓國《醫療法》規定:專業醫生轉行到其他專業領域從事專科醫生,必須重新進行專科醫生培訓與考試,取得新的專科資質證書。
由于穩定而巨大的市場需求,商業資本大量介入醫美產業,韓國的整形與美容外科醫療人才雄厚、發展迅速。任何產業做大了,都會受到政府重視,而政府的現代治理手段,就是進行適當監管與規范。
韓國政府成立專門部門、頒布專門法律,從立法層面規范并推動醫美產業發展。1999年,韓國政府根據《韓國保健產業振興法》設立了韓國保健產業振興院,隸屬于保健福祉部。2009年,韓國政府出臺《醫療觀光法》,正式批準對外國游客提供醫療服務,包括體檢、美容整形、器官移植等。2016年,韓國保健福祉部推出《醫療進步和國外患者吸引綜合計劃(2017-2021)》,國際醫療健康旅游及醫療健康產業國際化發展,成為韓國國家發展戰略。
監管不是越嚴越好,重在合理。韓國對醫療設備、藥品的管理規范而寬松,獲得美國FDA認證的項目,一般不到3個月就可獲得KFDA審批認證,保證了韓國醫美市場的醫療設備、科技手段與歐美最新醫療科技同步,相應設備、治療方法世界領先。
在立法監管思路上,韓國對醫美機構監管與其他醫療機構一致,適用《醫療法》及其配套法律。在醫療機構管理制度上,韓國醫美機構等同于醫療機構,并無特殊性,這就保障了醫美執法的嚴格性、公正性、簡捷性。
醫美產業在中國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監管正在跟上,但相對滯后。2002年5月1日,衛生部令第19號頒布了《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多年來,不少“有關部門”也出臺了諸多有關醫美產業的方案、建議、通知,其中僅在2019就出臺了11份醫美監管相關的全國性文件。2021年8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依照廣告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研究起草了《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征求意見。
可見,政府相關部門正在設法整頓醫美產業亂象。不過,以上措施都是行政命令、部門規章,具有階段性整治與打擊能力,法律位階與效力較低,缺乏全國法律層面的通盤考慮與統籌效能,這是應該亟待加強的。
(作者系歷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