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梅 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牧研究所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創新政府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推進政府績效管理。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式下,迫切需要政府改革創新,轉變職能。而政府績效考評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控制機制,以績效指標體系為核心,政府部門圍繞制定的績效指標開展工作,實現3e(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促進民生發展,提升群眾滿意度。
自2008年實行績效考評以來,編辦(績效辦)先后制定了機關績效考評管理辦法和機關績效考評工作察防核驗暫行辦法,并首先在17個直屬機關和8個地級市進行試點,2010年考評范圍實現區直、中直、地市級全覆蓋(除縣級)[1]。
考評根據區直政府部門職能的差異性,結合某地實際情況,將93個區直部門以職能相近原則分成6個組,分別進行考核。經過12年的不斷創新優化,至2020年已形成一個較完善的考評框架體系。并結合以下方法考核:
1.考評主體和考評對象
考評主體:績效考評領導小組負總責,績效辦具體組織實施,直屬有關單位以及各類評議評價主體共同參與
考評對象:93個區直部門,分別為機關,法院、檢察院及群團組織(33個)、經濟管理類部門(19個)、政務與公共事務管理類部門(16個)、監督與執法類部門(8個)、專項事務管理類機構(10個)、民主黨派機關(7個)。
2.考評內容和方法
考核內容:高質量發展目標中的關鍵核心工作、重點工作、機關管理、亮點工作、臨時性重大工作;創新目標中的創新爭優工作;滿意目標中的民意調查、領導評價;專項工作中的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平安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等工作
考評方法:主要采用目標考核、社會評價和察防核驗等3種方式進行。
3.考評步驟
年度績效考評周期為1年,按照:編制績效計劃、實施績效計劃過程中的管理、開展年度考評、形成考評初步結果、反饋和審定考核結果5個步驟進行。
4.考評分數計算及等次劃分

表1 績效考評結果反饋表
等次劃分:考核等次分為一、二、三等和不合格四個等次。根據得分高低,原則上按照同一類別40%、40%、20%確定等次。此外,對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在全國有重大影響先進經驗等可直接確定為一等等次。在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出現重大問題,造成嚴重后果和惡劣影響的,考評結果降低一個等次。
5.結果運用
年度考評結果由政府辦公廳進行通報,結果抄報領導。抄送紀委監委機關等部門,作為各部門及其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考核的重要參考,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評先獎優、教育培訓、問效問責和財政預算安排、機構編制調整等的重要依據。
績效考評工作已開展12個年頭,但仍然有部分領導干部覺得績效考評多余,甚至有不配合的情況,導致績效考評工作難以推進。
1.整合性不夠。政府工作繁瑣復雜,各部門之間工作緊密相連,而績效指標中幾個部門聯合完成的工作指標基本為零,即使勉強列入績效指標也是已經完成或確定近期完成的工作。
2.連續性缺乏??冃Э荚u僅考察1年內完成的工作,跨年的基本不考核。很多跨年工作無法列入績效計劃,部分廳/局勉強將五年計劃列入績效考評,也僅僅考核了一年或二年,再接下去就不列入考核,導致工作無法跟蹤。
1.缺乏考評人才。大多數參加績效考評的人員都是從各廳局管理績效考評工作人員中抽調而來,很多被抽調的廳局本著培養人才為目的,將新人作為抽調對象,新人對績效考評是丈二的和尚。
2.缺乏專家人才。在績效指標的審核中,為避嫌,績效辦會安排不同類別的組員交叉審核,比如“政務與公共事務管理類部門組”工作人員審核“監督與執法類部門”的指標完成情況。而部門間職能相差太大,抽調人員難以完成指標質量審核。
1.缺乏考核過程管理。指標制定后,績效考評辦并沒有對指標進行跟蹤,特別是關鍵性指標,只等年底考核。而相關廳局到了年底發現無法完成任務時,才積極打報告要求修改指標。因缺乏對指標的跟蹤,指標地修改缺乏了科學依據。部分政府工作報告指標列入績效計劃后,修改指標需領導決定,因缺乏指標地跟蹤,也就無法給領導提供做決策的依據。
2.缺乏考核連續性管理。創新爭優目標中有超額加分項,指標設置不能低于前一年目標或前三年平均值,導致被量化指標的目標值逐年增長。為降低目標值,部分廳局選擇放棄此項指標一年或二年。因缺乏考核連續性管理,被放棄的指標很難被發現。
滿意目標包括領導評價和民意調查,其中民意調查包括系統基層干部評議、區直部門互評、熱點難點工作、定點幫扶評議等4項內容,各被考核部門提供調查樣本,數量為100-300不等,為獲得高分,部分廳局不惜挑選樣本;整改工作缺乏跟蹤及實地調查;第三方機構責任心不強,應付了事,以致滿意度結果收效甚微。
績效考評以結果為導向,倒推各項工作開展。目前,某區績效考評無相關的法律法規支持,績效考核結果作為隱私實行不公開通報,建議對績效考評做出貢獻的人評優評先,考評結果運用不到位,影響績效考評導向性作用。
培養正確的政府績效文化。政府績效考評不是年度考核工作,更不評優評先機制,而是優化政府政績的導向標,是政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的政府績效文化能有效地促進政府政績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服務意識的增強。
1.整合全區重點工作納入績效考評。政府部門工作紛繁復雜,各部門各司其職,即相互獨立又互相聯系。績效辦可整合中央要求推進的重點工作,比如“惠民工程”“脫貧攻堅”等,按工作要求制定計劃、分解目標、確定牽頭部門、配合部門,給出完成標準并督促各部門聯合協助完成工作,發揮績效考評指揮棒的作用。
2.整合跨年工作。將跨年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并跟蹤。如教育廳的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住建廳的危舊房改造等,記錄每一年的目標設計值以及完成情況,跟蹤工作,發揮績效考評追蹤作用。
1.加強績效考評人員培訓。加強績效理論知識的培訓,引發思考與研究;根據不同考評環節以及不同考評目標培訓專項人才;制定培訓教材,彌補因時間等原因培訓不到位等問題;擴大培訓范圍,努力將各廳局干部全部培訓起來,增強績效考評理念、績效考評觀,做到人人懂績效,人人知績效。
2.重視專家級人才培養。從績效考評人員中挑選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建立績效考評專家庫,有針對地對專家庫人才進行專業培訓,根據實際情況將專家分為6組,組織各專家小組以查看“三定方案”,收集政府文件、走訪考察等方式熟悉各類區直部門職能工作。做好各類區直部門年初指標質量審核、指標工作跟蹤以及年底考評等工作。
1.加強績效考評指標,特別是黨委政府要求完成的關鍵指標跟蹤,要求每個季度上報工作進展情況,準確把握各項工作進展情況。
2.跟蹤指標工作開展情況,隨時調整動態指標。避免各廳局因無法完成目標而放棄考核或者放棄連續考核。
建立滿意度目標考核樣本系統,隨機抽取樣本,遏止挑選樣本情況;擴大民意調查滿意度范圍;加強整改工作跟蹤管理,注重民生工程。
1.落實考評結果通報制度。通報考評得到的結論、成功經驗、典型案例、突破難點的方法、獲群眾滿意典型經驗等優秀工作,使通報不僅達到鞭策作用還起到引導,幫助作用。
2.豐富考評結果的運用??荚u結果不僅僅用來問責,不能讓機關工作人員談績效色變,可將對績效做出突出貢獻作為晉升的加分條件,以鼓勵高效完成工作。
政府部門推行績效考評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也是發展的需要。某區直部門績效考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績效考評理念,人才隊伍建設、考評過程與考評環節等還有一定的欠缺。問題的解決依賴于政府部門對績效考評的認識、考核實施者對工作的整合和延續、人才隊伍的建設、考評過程的管理、滿意度的精準、和結果的運用。
本文依據個人多年從事區直部門績效管理工作經驗而成,因研究能力不足以及研究材料的欠缺,文章缺乏與國外以及國內一些好的績效考評經驗的比較。在如何完善績效考評制度,考核指標的維度、完善績效考評框架結構等方面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