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丙坤
(山西中煤華利鐵新煤業有限公司,山西靈石031302)
隨著煤炭資源開采深度的增加,很多礦井的開采深度已經超過500m,礦壓增大、巷道穩定性差的問題日益嚴重[1-2]。如何加強巷道的支護工作,使得企業更加高效、安全地對煤炭資源進行開采,成為了行業內不得不面對的問題[3]。
山西中煤華利鐵新煤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新煤礦)位于山西靈石兩渡鎮,目前開采2#煤層。主采工作面為2118工作面,位于+555水平2號煤一采區,工作面傾向長度160m/149m,走向長度145m/341m,采用一次采全高走向長壁后退式綜合機械化采煤,除斷層影響外,無特殊影響因素。
目前2118材料巷揭露2條斷層,遇斷層時巷道頂板會出現有滴淋水現象,為滿足巷道運輸、行人、通風等需求,需要對巷道圍巖進行有效控制并制定安全有效的支護措施。
為準確分析鐵新煤礦2118材料巷在未進行支護下,圍巖變形規律及破壞特征的情況,本文將采用專業的巖土工程模擬軟件FLAC 4.0進行巷道物理模型的建立與計算。
物理模型網格建立:選取巷道斷面面積:5.0m×3.8m,共劃分33600個單元(網格橫縱數量:240×140)。
邊界條件設置:將模型上表面、左右側及下表面分別設定為應力邊界條件、水平位移約束邊界和垂直位移約束邊界。并根據鐵新煤礦2118材料巷地質情況,對上覆巖層重力引起的平均原巖應力進行應力評估計算工作:555m×2500kg/m3×10N/kg=13.8MPa。最終計算得出了2118工作面材料巷圍巖塑性區分布圖和圍巖變形圖,見圖1、圖2。

圖1 2118材料巷塑性區分布圖
如圖1所示,2118工作面材料巷圍巖并不穩定,具有塑性區分布較廣、變形破壞范圍嚴重的特點,巷道頂板、兩幫和底板圍巖塑性區分布范圍分別是:7660mm、2×3900mm(即7800mm)和1595mm。。圖2為2118材料巷圍巖變形圖與位移量統計,未進行支護時,巷道頂板、兩幫和底板的位移量分別達到434mm、2×440mm(即880mm)和604mm;

圖2 2118材料巷圍巖變形圖(支護前)
綜合判斷,2118工作面材料巷圍巖的變形較為嚴重,需要采用合理的開采方式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根據鐵新煤礦地質條件與FLAC模擬分析,確定2118材料巷掘進期間巷道頂板采用“螺紋鋼錨桿+減摩墊圈+菱形網+錨索”支護,幫部采用“螺紋鋼錨桿+菱形網”支護。
頂部支護:頂板支護選用?18mm,L=2000mm的螺紋鋼錨桿,錨桿間排距1000mm×1000mm;頂板離層、淋水及破碎時,選用?18mm,L=2000mm的螺紋鋼錨桿,錨桿間排距1000mm×800mm。錨索?15.24mm,L=5200mm,錨索間排距2000mm×3000mm;頂板離層、淋水及破碎時,錨索間排距2000mm×1600mm。
幫部支護:兩幫選用?20mm,L=1800mm的玻璃鋼錨桿支護,錨桿間排距800mm×1000mm;頂板離層、淋水及破碎時,間排距800mm×800mm。
工作面最大控頂距為1.5m(頂板有離層、淋水及破碎時為1.2m),幫部滯后支護迎頭距離不超過4.5m(頂板有離層、淋水及破碎,幫部有片幫情況時上幫支護滯后迎頭距離不超過2.8m),錨索距迎頭最大距離3.5m(頂板有離層、淋水及破碎時為2m)。
螺紋鋼錨桿材質為MG400左旋無縱肋金屬錨桿,?18mm,L=2000mm。桿體屈服強度為385MPa,拉斷強度570MPa,延伸率19%,配套使用的鐵托盤規格為120mm×120mm×8mm。
玻璃鋼錨桿材質為MGSC20/2000F樹脂錨桿,桿體抗拉強度為300MPa。桿體抗剪強度為75MPa,配套使用的塑料托盤規格為?140mm。
錨索材質為鋼絞線,?15.24mm,L=5200mm,錨索鋼絞線的抗拉強度等級,不低于1860MPa,其延伸率不小于3.5%,錨索托盤使用L=400mm中間加焊150mm×140mm×10mm鋼板的礦用18#槽鋼。
錨固劑型號為CK2350,錨固劑規格為?23mm×500mm,錨固劑凝膠時間0.5~1min。頂幫錨桿各裝1支錨固劑,錨索裝2支錨固劑。
菱形網緊跟錨桿逐排鋪設,聯網時可采用網與網搭茬進行連接,其中網與網搭接長度為200mm,并用14#雙股鐵絲交錯擰緊且鐵絲扭結720°,聯網間距200mm。菱形網規格為5000mm×1800mm、4600mm×1200mm。
菱形金屬網由10#鐵絲編制而成,頂板按垂直巷道方向鋪設,幫部按照巷道掘進方向進行鋪網,菱形網規格分別為5000mm×1800mm、4600mm×1200mm。
支護材料規格見表1。

表1 支護材料規格表
支護方案確定后,再次運行FLAC4.0對2118工作 面材料巷進行數值模擬,分別得到塑性區分布圖與圍巖變形數據,見圖3與圖4。
如圖3所示,在進行支護后,巷道頂板預圍巖的塑性區域大幅減小,主要集中在巷道表明處,圍巖穩定性得到了有效控制,具體見圖4。

圖3 2118材料巷塑性區分布圖

圖4 2118材料巷圍巖變形圖(支護后)
可以看出,支護后巷道頂板和兩幫的最大塑性屈服半徑分別降低至5200mm和2×3305mm(即6610mm),也就是說,頂板和兩幫的塑性破壞范圍有效地降低了32.1%和15.2%。另外,巷道頂板和兩幫的最大位移量也控制在204mm和2×152mm(即304mm),較支護前降低了53.0%和65.5%,底板幾乎變形幾乎消除。
當礦井地質條件滿足時,從節約巷道支護成本、提高掘進效率以及保證企業安全生產的角度來看,以錨桿為主進行支護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對鐵新煤礦2118材料巷支護前后的模擬對比,發現巷道圍巖穩定性大幅提高,具體表現為:
(1)通過對支護前后巷道塑性區分布圖分析可以看出,支護前巷道頂板與兩幫圍巖的塑性區分布分別為7660mm和7800mm;支護后頂板和兩幫塑性區分別降至為5200mm和6610mm,降幅達到32.1%和15.2%,巷道圍巖的破壞范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通過對支護前后巷道圍巖變形量圖分析可以看出,支護前巷道頂底板與兩幫的最大移近量分別為434mm和880mm;支護后巷道頂板和兩幫的最大位移量則成功控制在204mm和304mm,較支護前降低了53.0%和65.5%,巷道圍巖變形得以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