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汝蒼 袁國柱 陳興芬
摘要:當前,我國正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效銜接期,抓實產業發展始終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內容。同時,產業發展也是基層抓實經濟社會事業良好向上的壓艙石。只有產業的發展才能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才能有持久穩定的集體支出保障。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經營主體、經營方式已經逐漸被家庭農場、合作社、股份制合作企業等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所取代,農村產業發展也已經遇到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當前村集體經濟的組織形式、收入現狀和作用發揮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剖析。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利用
1 ?農村集體經濟的現狀
隨著“三農”政策的不斷推進落實,農村產業結構及生產關系等方面都均取得了實質性的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已經從單一的產業結構逐步轉變為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生產關系也從傳統的生產關系轉變為新型的農業生產關系。這種新型的農業生產關系通過實踐證明,不僅能提高農業的生產力,而且還能能更好的撬動農村“三資”作用的發揮。但是,就目前的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增收及村集體經濟的增收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的好與壞已經不是簡單的增收問題,而且更是體現黨和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一是農業經營主體抓實自身產業發展的思路與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的要求還存在“兩條線”,簡單認為自身的發展只是關系的自身,而沒有關系到村及社會的和諧發展。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方式過于簡單,大部分還停留在土地流轉、勞動用工、產品收購、產品銷售方面,而沒有真正把產業發展作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肩負社會責任有所減弱或者弱化。三是承載村集體經濟收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功能有所強化,過多的依賴于政府的指令或政策,抓實產業發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帶動群眾增收的引領示范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四是有的地方政府落實產業扶持項目思路不寬,落實項目增收的方式方法創新意識不強,過多的把產業扶持項目轉移到市場、轉移到企業,增收的渠道還停留的收租金、收傭金上,真正通過黨委政府參與產業發展而輻射地方產業發展的精力不足,導致群眾對黨和政府帶動的產業落地信心大打折扣。五是村集體盤活“三資”的初衷與目標不一致,村“三資”的盤活與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各自為政,資源資產資金組合力度不夠,合力發揮未真正形成,導致大量的“三資”沒有發揮功能效應。這些問題都是嚴重影響當前農村集體經濟增收和下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因素。
2 ?農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對策
農村集體經濟增收是持續推進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壓艙石和引擎力,也是抓實農村產業致富的增收的領頭雁,更是完善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原動力。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集體經濟增收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切實下足繡花的功夫把村集體經濟增收問題解決好、鞏固好、發展好。一是黨委政府要牽好頭,積極組織專業技術骨干隊伍加大農村的資源、資產、資金的“三資”清資核查,并及時向村名公示公告,形成村的集體固定資產工作臺賬,建立好固定資產投放市場的數據庫,拉動市場競爭主體參與投資、管理和經營。二是要形成政府主導、村集體參與、市場協同配合的資產利用機制體制,積極把村集體資產分類整合、分類盤活,促使村集體資產合理利用,并通過利用后而產生綜合社會效應。三是要選優配強村集體組織負責人,要把敢想、敢干、能干的人管理好、運用好。同時要積極調動村集體經濟負責人的抓實村集體經濟增收的思想意識和內生動力。四是要切實轉變帶動集體經濟增收的思路,要利用好轄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優勢資源,優化增收手段及方式方法,切實把土地、資金、技術、市場等生產要素融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當中產生附加值。五是政府應主動承擔產業扶持項目的主體責任。在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方面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扶持。同時,要充分撬動地方的資源稟賦,精準引領產業發展的方向,用特色的地方產業,全力打造好產業的品牌。六是政府要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監管,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產業發展進行及時的跟蹤。尤其是對部分出現困難的新型農業主體要給予及時的幫扶和救助,做到監管和幫扶齊上陣。七是要把產業扶持項目的效益納入政府負責人的履職考核、履職追溯、提拔任用、離任審查等內容指標,從源頭上防止產業扶持項目的畸形流產,確保黨委政府負責人用心用情用力抓實產業扶持帶動項目,給群眾真正引領好產業發展的路子。
3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當前乃至今承載農村發展的重要橋梁。村集體組織不但要主動適應發展的趨勢,而且還要主動擔負著抓實產業發展的領頭人作用。同時,解決好當前農村集體經濟增收問題,首先務必要解決好當前農村的資源、資產、資金問題。因為農村的“三資”不僅是轉化村集體經濟增收的活水源頭,也是充實村集體經濟增收的載體。我們一定要合力開發利用保護好村集體經濟收入的“母體”。這樣才能把村的各項經濟社會事務管理好、服務好,才能從源頭上妥善解決好農村發展所需的資金、人才、技術等問題。
參考文獻
[1] 蔣光峰.淺析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企業導報,201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