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黎明
摘要:蕭山區在創建浙江省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新型農村社區是城鄉一體化的實現形式和重要載體.衙前鎮以規范積分、培育扶持、激勵推進三個抓手培育社區學習型社團,使學習型社團遍地開花,達到“百社千人”,以“共學積分”、“社團教化”的“學習治理”方式,創新鄉村學習治理積分制,促進社會和諧,提升鄉鎮學習型社會建設。衙前鎮學習治理積分制對社區教育,對鄉鎮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學習型社團;積分制;培育
成思危指出:“經濟決定我們的今天,科技決定我們的明天,而教育則決定了我們的后天”。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于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 2018年開始衙前鎮開展學習型社團建設,要求全鎮13個村社和重點企業,至少各培育兩個以上學習型社團。采用社團學習攢積分,根據積分考核交流,評選示范進行獎勵的方式,通過兩年多的努力,目前型社團遍地開花,達到“百社千人”,有文化藝術、健康養生、志愿公益、安全文明、專業技能等主題的社團113個,學員2180人。其中“龍泉國學社”、“琴彩農民畫社”被評為杭州市級示范性學習型社團;“江嘯堂文玩交流社”、“新鳳凰攝影社”被評為蕭山區示范性學習型社團;“藍蝶書院”、“青云兵乓社”、“吟龍老年病預防協作組”等16個社團被評為本鎮級示范性學習型社團。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出現城市無社區、學習無初心、人生無自己的三大難題”。城市社區作為連接社會和人們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采用社團學習積分制,通過學員參與社團學習,積分考核獎勵,促進社會和諧,創新鄉村治理方式。學習型社團擔負起“教化天下”的重任,起到緩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人們生存技能、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作用,進而走向“天下大治”終極目標。
1 ?規范積分
落實好兩項規范標準,引領社團生存發展。1制定《衙前鎮學習型社團標準化建設的要求》。堅持社團本質意志、守望相助、自主評價、共同學習的原則基礎上,明確了示范性學習型社團評估量化標準。其中一級指標包括:興趣與愿景、運作與管理、學習與活動、支持與保障、影響與特色等五項。積分采用聽匯報、查材料、實地抽查、個別訪談等形式賦分。各村社區利用文化禮堂、文化家園等,各重點企業利用企業食堂、職工之家等,為社團提供免費學習場所,提供一定的資源服務。鎮公共服務辦以年度為周期,根據積分量化標準對各社團進行積分考核,推選市級、區級、鎮級示范性社團,并且對各示范性社團進行一定資金獎勵補助,并且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宣傳推廣,結合各種大型活動邀請社團成員進行展示交流。2編印《衙前鎮學習型社團登記冊》。它規范了社團章程、學員花名冊、活動記錄、學習積分取得等內容。要求各村社區、企業培育至少兩個以上社團,社團每月活動兩次以上。學習活動根據要求進行登記,學員學習成果統一錄入“學分銀行”,社團積分作為對社團考核比較、評優創先的基礎標準。
2 ?培育扶持
實施好三個“整合”,共同培育扶持社團建設。
2.1 ?整合職能部門
政府的各職能部門,各有各的隸屬系統,各有各的社會職能,雖然它們的分工不同、職能不同,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都具有社會教育的功能與作用。社團培育扶持要將各職能部門的相關功能與效益經過充分協調與整合后,發揮出更為可觀的綜合效應。
2.2 ?整合物質資源
社會上有許多物質資源,在條塊分割的情況下不能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社會物質資源的浪費。我們把這些資源充分整合起來,經充分整合與協調后,產生1加1大于2的綜合效應,共同為社團服務。
2.3 ?整合教育資源
把成人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教育、嬰幼兒、婦女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充分協調與溝通,以社團為紐帶,充分整合這些教育資源,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就可以取得最佳的效益,發揮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
3 ?激勵推進
運用好四個“機制”,激勵推進社團發展。
3.1 ?組織保障機制
建立適合于學習型社團發展的組織保障制度。出臺《衙前鎮關于學習型社團培育的通知》。依據衙前鎮社區教育委員會,聯合鎮相關部門、有關企業、各村社成立了領導小組。建立“社區教育委員會主導、公共服務辦統籌協調、村社和各重點企業具體實施”的推動機制。
3.2 ?經費保障機制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機制。充分、足夠的經費保障是開展社團活動前提條件,因此,我們積極創新社團的資金投入機制,開辟了“政府專項、學員自籌、村社補助”三個投入渠道。
3.3 ?師資保障機制
努力做到為各社團定期教育服務上門,為了解決師資問題,我們主要通過三個渠道:一是利用社區教育網絡,借助師資庫,如科協師資庫;二是與各企事業單位合作,邀請“民家”上課;三是利用各職業院校教師等作為師資。
3.4 ?評價獎勵機制
社團的評價機制是社會性教育管理的價值判斷行為。為保證社團學習的正確發展方向,必須建立社團評價機制,發揮其導向功能、激勵功能、鑒定功能、診斷功能和目標調節功能。評價機制的建立是開放式的,不僅包括社團的積分方面,并且還要對社團的社會效應等進行評價。此外,還要對學員的認同感、歸屬感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 王景全.河南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特點與發展建議[J].城鄉建設,2013(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