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杰 侯麗娜 方歡



摘要:變電站保護屏內二次配線是電網建設一項重要工作,其中對后續維護影響最大是芯線的接線工藝,接線過于雜亂,不利于后續維護例檢時對回路查找與二次安措隔離。本文提供了一種二次芯線折彎工具及其使用方法,該工具結構簡單,便攜輕巧、可循環重復使用;實現對芯線進行折彎,達到統一的標準規范化的折彎尺寸及形狀;折彎工具折線過程操作簡單、方便,且輕便易于攜帶。
關鍵詞:繼電保護;芯線折彎;二次配線;工具
0.引言
隨著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變電站的數量日益增多,變電站內二次設備首檢、例檢以及改造工作也與日俱增。為了保證運行設備和停電檢修設備之間二次回路的隔離[1-3],此類工作均需執行二次安全措施的隔離工作,以保證電力系統能夠安全可靠持續地運行[4-5]。
變電站保護屏內二次配線是電網建設一項重要工作,尤其在繼電保護裝置技改大修或重放電纜過程中,需要對二次芯線重新配線,其中包括芯線號頭制作、備用芯絕緣包扎、芯線布置與接線等步驟。其中對后續維護影響最大是芯線的接線工藝,接線過于雜亂,不利于后續維護例檢時對回路查找與二次安措隔離。接線時常用的做法是將端子排外芯線折成平面的S型,使芯線留出備用長度,防止發生接錯線或改線時出現芯線長度不夠的問題,影響二次回路可靠性,且不同層的芯線可以留有明顯間隙,回路分明,提高二次回路巡檢效率。
目前變電站二次接線方式采用的是手工或借助尖嘴鉗折線的方法,但這種方式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一方面,對施工人員技能要求較高,往往需要來回折彎數次才能達到標準,且不同施工人員對折線熟練程度和習慣不同,導致S折彎不夠統一規范。另一方面,變電站內二次芯線數量眾多,這種配線方式易導致施工人員作業疲勞,效率低下、耗時長,且人工成本高。
本文提供了一種二次芯線折彎工具及其使用方法,該隔離器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可循環重復使用;實現對芯線進行折彎,達到統一的標準規范化的折彎尺寸及形狀;折彎工具折線過程操作簡單、方便,且輕便易于攜帶。
1二次芯線折彎工具的設計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二次芯線折彎工具,具有底座1、推拉板9,底座1的第一側面上開設兩個間隔并排的凹槽,推拉板9與該底座1滑動連接且延伸涉入該兩凹槽中,該推拉板9的一端形成第一把手8且該第一把手8至少部分位于該底座1之外,該兩凹槽分別為遠離第一把手8的第一凹槽4和靠近第一把手8的第二凹槽5,該推拉板9遠離第一把手8的一端形成有一具有三級階梯的階梯塊7且該階梯塊7位于第一凹槽4中并部分凸出第一凹槽4,該底座1的第一側面上固定有一腰形柱狀的第一模具2,該推拉板9上固定有一腰形柱狀的第二模具3且該第二模具3位于第二凹槽5中并凸出第二凹槽5,該階梯塊7的階梯側朝向第一模具2并能隨著推拉板9的推拉抵靠或離開該第一模具2,該階梯塊7上二級階梯面位于底座1的第一側面上方。該階梯塊7與推拉板9形成逐級升高的一級階梯面71、二級階梯面72和三級階梯面73,該一級階梯面71位于推拉板9上,二級階梯面72和三級階梯面73位于階梯塊7上。該腰形柱狀結構的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的橫截面為腰形,該橫截面垂直腰形柱狀結構的中心縱軸,該腰形截面包括兩平行的對置側邊和分置在該兩對置側邊兩側并連接該兩對置側邊的外凸弧邊。
其中,第一把手8為U形把手,底座1固設有U形的第二把手6,第二把手6與第一把手8同側且間隔設置,并位于底座1和第一把手8之間。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為軸對稱布設,該對稱軸與推拉板9的推拉方向平行。第二模具3與第一模具2的長度和寬度相等,該第二模具3的高度為到達第一模具2的二分之一處。階梯塊7的二級階梯面的高度與第二模具3的高度相等,該階梯塊7的三級階梯面的高度與第一模具2的高度相等。
折彎工具采用PVC材質制成,保證折彎時該折彎工具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至少在該階梯塊7、第一模具2、第二模具3與芯線接觸的面上均鋪設絕緣防滑材質層。該絕緣防滑材質層可設為0.5mm厚的硅膠層。
2.二次芯線折彎工具的使用方法
芯線折彎工具的一種折彎方式如下:該二次芯線為直線,需折彎成兩個相反的U型結構(S型),折彎第一個U型結構需將芯線放置于階梯塊7的二級階梯面上,即由第一模具2和階梯塊7的二級階梯所組成的線槽里,手動將芯線繞著第一模具彎折180°,形成第一個U型結構;折彎第二個U型結構需將第一把手8推入底座1(此時第二把手6作為推入動作的輔助把手),此時第一模具2和階梯塊7的一級階梯所組成的線槽開放,將芯線向下壓至底座1第一側面,芯線一端落入第一模具2和階梯塊7的一級階梯所組成的線槽里且另一端落入第二模具3和第一模具2組成的線槽里,如圖3所示,將芯線反方向沿著第二模具2彎折180°,將電纜成型為S型。由于第一模具2和階梯塊7的二級階梯所組成的線槽寬度、第一模具2和階梯塊7的一級階梯所組成的線槽寬度、第二模具3和第一模具2組成的線槽寬度可通過推拉板9調節,使得折彎工具可使用于不同直徑大小芯線的折彎操作。
本文在設計出二次芯線折彎工具方案基礎上,聯系廠家進行實際生產。生產后,使用方法簡單,提高了現場二次配線折彎芯線的執行效率,折彎芯線耗時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每個線路保護屏二次芯線折彎平均耗時由61分鐘減少到11分鐘,將折彎芯線耗時減小為傳統手工方法的18%,執行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3.結語
本文提出的二次芯線折彎工具,可實現對芯線進行折彎,有效提高芯線折彎的效率,減少施工人員工作量,保證二次芯線彎折美觀,達到統一的標準規范化的折彎尺寸及形狀。折彎工具折線過程操作簡單、方便,且輕便易于攜帶。且在使用過程中,每個線路保護屏二次芯線折彎平均耗時由61分鐘減少到11分鐘,將折彎芯線耗時減小為傳統手工方法的18%,在二次工作現場中具有很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徐秦,楊振,劉曦,等.智能變電站安全隔離措施的研究和應用[J].電工技術,2015(12) :3-4.
[2]王瑋.二次設備檢修潛伏性風險隔離端子設計[J].貴州電力技術,2016,19(10):36-39.
[3]葉東華,柳楊,吳梓榮,等.一種新型二次芯線隔離工具的研制[J].電工電氣,2017,(9):60-66
[4]繆希仁,唐玲玲,莊勝斌,張培銘.低壓配電系統短路故障保護方法綜述[J].電器與能效管理技術,2019(15):21-29.
[5]艾芊,賀興,余志文.電力系統聚合理論概念及研究框架[J].電器與能效管理技術,2014(10):50-55.
作者簡介:陳俊杰(1992—),男,福建漳州人,碩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繼電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