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凱軍
摘要:為改善以往配網運維工作的低工作效率的情況,將“被動運維”轉化為“主動運維”,實行了主動式配網運維管理模式。基于主動式配網運維管理模式使用了以主動服務的管理理念,通過一系列相關改善和建設手段來提高配網運維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增強了對于事故的預防力度以及處理效率,完善、規范了相關制度,建立健全了相關體系,促進了配網運維工作的正常、高效開展。
關鍵字:主動運維;配網管理
主動運維屬于一種理念,就是在故障發生之前,提前處理好一切可能將要發生故障的因素。通過主動運維,及時隱患消缺,全力確保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升設備運維管理水平。
1.配網主動運維的現狀
1.1主動線路巡視
根據線路劃分的設備主人,提前制定巡視計劃和安排,明確巡視內容,熟悉線路及設備常見缺陷及分類標準,認真仔細開展安全檢查工作,使得每一基桿塔、每一段線路、每一臺設備都巡視到位,不留一處死角。
1.2主動完善臺帳資料
對于巡視線路設備的結果,巡視人員每星期進行匯總,建立電子臺賬,包含相關照片、設備信息等,讓設備主人及時掌握線路運行狀態。針對巡視中發現的隱患,及時做好記錄和匯總,并以照片的形式建立缺陷影像資料,為后續設備消缺、檢修提供真實準確的資料。
1.3主動缺陷治理
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的缺陷,配電運維班采取能就地處理的缺陷絕不拖延的原則,可以就地處理的及時消除。對于不能就地處理的缺陷,巡視人員將缺陷匯總至配電運檢室,制訂整改措施,上報停電計劃進行處缺。線路缺陷消除后,設備主人及時更新線路信息并進行歸檔,形成閉環管理。
1.4主動操作票自查自糾
根據新《安規》和“兩票”管理規定等有關規程、規定,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規范典型倒閘操作票、逐項票票面術語。每月統計操作票票數,定期檢查操作票票面填寫是否規范、工作票是否嚴格按相關手續辦理。每月及時收集歸檔已執行操作票,便于查詢管理。對于操作票擬定順序是否正確完備進行重點自查,對存在的問題在班組范圍內進行深入討論,確保“兩票”正確率、合格率100%。
2.利用大數據提高主動運維在配網管理應用的措施
2.1推進運行機制建設,建立全新組織機構
(1)強化聯動指揮機制,發揮組織優勢
明確運檢管理組織的生產指揮功能,厘清各班組之間的生產指揮職責,理順指揮流程,強化聯動指揮機制。優化信息精準、指揮有力、快速高效的指揮體系,實現配網運檢業務全過程的監測管控、信息收集、綜合研判、指揮調度、應急指揮等。實現信息暢通流動,科學制定生產指揮決策。
(2)靈活運用外部資源,實現戰略性長遠發展
采用選聘方式積極吸納外部資源。選聘若干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熟悉本地情況的優秀人員,緩解人力資源不足。建立優秀人才庫,制定專家遴選和評價管理辦法。采用集成創新、聯合研究、項目委托、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外部研究成果,快速提升工作質量。
2.2創建一體化故障搶修平臺,優化故障搶修資源協調機制
(1)開展營配調基礎數據全面梳理,實現數據同步統一
固化數據維護流程及崗位。按照職責、流程、制度、標準、考核的“五位一體”體系要求,編制作業指導書和工作標準,對業擴報裝、變更用電、表計輪換等引起營配數據異動的業務環節,明確運檢各相關專業的工作內容和標準,將營配調基礎數據維護納入日常工作流程,保證了營銷、運檢、調控各專業數據實時共享。
(2)建立重大任務聯合工作機制
針對重大、緊急的工作任務,組建聯合工作小組,設立虛擬團隊開展集中工作。針對長期的重大任務,設立項目聯合辦公室,強化協同過程中的實施管控。適應聯合工作機制的保障要求,建立常態的跨部門(單位)的聯合工作推進小組,負責資源保障及人員的組織、調配、考核等。
2.3打破“事后搶修”傳統模式,探索“事前檢修”主動運維
(1)建設低壓臺區實時監控平臺,實現在線異常研判
有效融合實時數據采集,全面開展臺區運行數據監測,實現在線設備狀態趨勢智能預測。開展設備運行“內質”分析與預測,建立設備狀態分析模型,實現對設備狀態的閥值分析、趨勢分析、定點分析、敏感性分析、用戶分析,計算設備運行負載狀態,強化檢修輔助決策的定量分析。最終實現“事后搶修”向“事前檢修”的轉變。
(2)深度探索歷史數據,提前發現潛在隱患
強化歷史數據的集成與分析,建立基于運檢大數據的輸變配全專業一體化狀態信息模型,實現基于數據驅動的規律發現,以及多源海量數據的自動抓取、綜合分析、自動預警、智能診斷。最終發現潛在的隱患,杜絕其在潛伏期。
2.4智能化云分析系統,為工單判別提供有力支撐
(1)開展故障綜合研判及主動搶修
實現用戶故障報修真偽判別,依據用戶報修信息,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召測用戶電能表電壓,電流實時狀況,判斷用戶報修是否為表后線故障。
(2)建立快速、精準的故障直派模式
依托營配調貫通“線-變-戶”關聯關系及標準地址庫信息,結合客戶來電落地碼所對應行政區域以及報修地址,客戶來電后可通過落地碼、客戶歷史信息、報修地址等獲取報修客戶的詳細情況,直接精準的將故障分配相關專業人員,縮短報修業務流轉時長,減少中間流轉環節,提高故障搶修效率。通過優化業務流程,開展搶修進程數據實時在線監測和過程管理,全程跟蹤、督辦搶修進程,故障響應時間明顯縮短,搶修服務效率大幅提高。
(3)提前告知用戶停電原因和停電計劃
通過在搶修服務平臺設定閾值適時進行預警,第一時間及時告知用戶停電原因及停電計劃,系統自動對搶修服務過程中的主要指標或常見隱患點進行實時監控,指揮人員根據系統預警對搶修到崗超時、大范圍故障停電、長時間故障停電、計劃停電延遲送電等潛在服務隱患進行主動干預,避免服務隱患升級。
3.結束語
隨著配網設備自動化覆蓋率不斷提高,營配調專業貫通、中低壓故障綜合智能研判、環網“自愈”等方面的水平不斷進步,配網運維管理水平必將不斷提升,并將進一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參考文獻
[1]賀春光,董昕,康偉,等.法國配電網發展理念的借鑒與思考[J].河北電力技術,2015,34(2).
[2]王云昊,王娜.基于“五位一體”跨專業協同機制的供電服務指揮體系建設[J].電氣技術與經濟,201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