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婕
摘要:電力系統的可靠性一直是行業研究的熱點,除了電力系統整體設計外,繼電保護在變電站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繼電保護可靠性最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影響較大。尤其是智能電網建設以后,新的繼電保護裝置逐漸投入使用,如何提升繼電保護裝置功能的可靠性需要進行深入分析。將智能化設備用于電網建設,能夠提升電力企業的整體服務水平,將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變電站建設中,有助于繼電保護智能化的實現。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可靠性
1智能變電站概述
眾所周知,智能變電站是整個電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電力事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性環節,對于全面建立智能電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謂智能變電站就是在變電處理工作中,針對信息資源搜集、資源信息傳遞及信息數據處理等,以一種時代特征的數字化形式而存在。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智能變電站展現了數字化網絡化時代的特征,同時硬件設備上高科技特征也十分明顯,硬件與軟件系統在實踐工作中都呈現出了一定的規范化特征。和傳統變電站相比,智能變電站的優勢非常多,在實踐工作中智能變電站可以實現網絡化管理,變電站設計不再那么復雜,在變電站設計及監理過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及財力不斷下降,從此可以看出,與現代發展成本集約化發展要求是相符合的。
2可靠性特點
可靠性是我們對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與傳統繼電保護系統相比,其高度的可靠性讓智能變電站在滿足用戶用電需求的同時,也實現了電網的穩定高效運行。可是總所周知,智能變電站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它由各個部件組成,所以非常容易因一個小小的部件而導致整個系統出問題。所以我們必須確保變電站自身及其內部的每一個組件設施都是高度可靠的。這特性就要求變電站需要具備檢測、管理故障的功能,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變電站故障的出現,或者在故障出現之時可以及時快速的發出警告,以便我們及時進行處理,使智能變電站的工作狀況可以一直處于最佳狀態。
3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要點
3.1保證電子裝置可靠性
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撐之下,智能變電站可以實現對電力系統運行的保護,智能變電系統中有很多電子裝置,這些裝置運行的穩定性與電力系統可靠性直接相關。在系統實際運行過程中電子裝置穩定性受影響的因素非常多,例如信息數據、運行環境等,一旦電子裝置穩定性受到了影響,繼電保護可靠性也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加強對裝置運行過程中穩定性的控制,選擇穩定性較高的設備和電纜,以減少外部頻率對裝置造成的影響。此外,還可以利用系統可靠性模型展開定量分析,按照分析結構制定出合理的繼電保護裝置配置方案;制定智能變電站電子裝置運行規范書,提高運行環境等措施也必不可少。
3.2線路保護裝置的應用
在電力系統中線路保護作用也非常重要,工作人員應注重電力系統運行中的線路保護,線路保護的方式有后備式與集中式兩種,線路保護的目的是降低運行過程中線路出現故障的頻率,確保線路運行效果。線路是控制電力系統的電壓間隔單元,在智能繼電保護系統中有監視、通信、測量的作用,在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穩定性、安全性方面作用明顯。提升線路運行效果能夠保證日常用電的安全性,給人們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3.3電壓限定延時過電流保護
在智能變電站正常運行的條件下,電壓、電流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電流超負荷或者外部斷路等問題。一般情況下電流超負荷不會影響線路正常運行,但是一旦變電站發生故障就容易出現跳閘現象,影響繼電保護。電力工作人員可以應用電壓限定延時過流保護方法,控制日常用電,當線路中的電流量超出標準時,便會對系統提醒與保護。
4提高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可靠性的具體措施
4.1采用電壓限定延時方式
當智能變電站處于正常的運行模式時,因電流等外部因素的作用,經常會出現外部斷路的情況,引發過負荷電流現象的出現,很容易在變電站系統出現外部故障時,發生跳閘現象,影響繼電保護的可靠性。采用電壓限定延時的方法,即測量出變電站中各線路通過的電流量,當發生過負荷電流現象時,及時發出警報和執行保護的命令,提升其繼電保護系統的可靠程度。
4.2做好環形結構在母線保護裝置中的融入
環形結構是一種可靠性極高的結構,在母線保護裝置中將其融入進去具有十分優異的現實意義。尤其是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傳統結構中的母線保護,其可靠性往往較低,但將環形網絡結構應用到母線保護之中,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的可靠性,其他各項相關指標也有著極為明顯的提升,同時,在母線保護中環形結構對電氣元件的損害較低,因此,做好環形結構在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母線保護裝置中的融入則成為實現提高繼電保護系統可靠運行的重要基礎。
4.3運維模式優化
在運行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設備監測信息的應用,間隔智能終端和合并單元,在過程層網絡中實現交換機的間隔,對公用交換機及相應的網絡進行合理的調度和管理,對于不同裝置軟硬壓板要采取不同的操作,要注重智能終端柜的現場操作和運行的注意要點。在維護的過程中,要與實際需要相結合,制定運行支持、狀態評價、設備消缺等詳細的現場維護作業指導手冊,突出關鍵技術的管理程序。智能變電站的技術進步推動了繼電保護管理體系的進步,一些技術原則和運行標準等需要進行變更和創新,設備狀態監測是狀態檢修的基礎,在智能變電站中,從交流采樣到保護出口回路都處于監測中,要想實現良好的設備狀態評估,就需要增強監控分析能力。
4.4轉變管理模式
在傳統繼電保護系統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前提下,轉變繼電保護的管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要在管理模式上轉變,就要正確認識智能電網本身的背景意義,熟悉有關的技術規定,充分認識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全面的實施智能化決策管理工作,不能被動的接受和適應,需要主動創新和發現。
綜上所述,從整個電力行業變電站系統來看,將站內繼電保護工作做好,對于整個變電站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隨著近年來人們對電能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我國電力系統必須不斷創新和改進現有的繼電保護技術,充分利用數字網絡科技,建立起智能化的變電站,這樣才能切實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此外,將來電力行業必須將繼電保護裝置放在變電站工作的首要位置上,盡快使整個變電站的全智能化目標得到實現。
參考文獻
[1]王同文,謝民,孫月琴,沈鵬.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可靠性分析[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9,06:58-66.
[2]谷磊.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研究[D].廣東工業大學,2019
[3]景琦.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評估[D].華北電力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