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斌 康琳
摘要:電網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為臺區線損管理工作帶來新的課題,加強線損管理成為衡量供電企業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本文首先分析造成臺區線損異常的多項原因,隨后探討精益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臺區線損;精益化管理;措施
引言:線損管理是電網管理的關鍵環節,臺區線損控制不力,則為供電企業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因此需要高度重視導致臺區線損異常的原因,以精益化管理理念為指導,探索開展線損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臺區線損異常原因
1.電網結構缺陷。導致線損的重要原因在于電網結構不合理,電網體系中的電源設計偏向于負荷側,電源布局位置不當。部分電網結構采用單邊供電方式,電網導線橫截面面積不達標,提升電網結構線損。
2.戶變關系不一致。臺區管理的關鍵在于戶變關系管理,如果戶變關系管理不當,意味著發生臺區混亂現象的概率明顯提升。驗收臺區工程之前并沒有做好標識更新工作,對于設備用戶資料的整體并不到位,導致現場標識與技術規范不吻合,降低工程驗收質量,由此導致戶變關系不一致的現象。用戶表接入過程中,沒有嚴格審核用戶表與臺區之間的關系;在沒有完整執行審核流程的情況下匆忙發放權限,導致戶變關系混亂進而引發線損。
3.計量裝置誤差。電能計量裝置工作精度、狀態不一,計量裝置存在誤差的現象時有發生,進而導致電能少計、漏計等現象,最終導致臺區線損。人為因素也是導致計量裝置偏差的重要原因,例如智能電表接線過程中存在錯誤操作,由于接線錯誤導致計量裝置工作節奏異常,都會導致計量值小于實際用電規模的現象,產生明顯的線損。
4.竊電現象。竊電是電力營銷體系面對的傳統問題,也是臺區線損的重要來源。竊電行為具有隱蔽性強、操作靈活、現場監管難度大等特征,而且覆蓋日常生活、生產經營等多個領域。與此同時竊電行為還逐步呈現出團隊化、組織化的特征,反偵察能力逐步提升。竊電行為的作業環境以及目標電壓范圍也處于不斷擴大的階段,可以說竊電現象的發展令人防不勝防,對于營銷活動則是極為嚴峻的考驗。
5.管理組織混亂。線損管理需要完善的組織體系作為支撐,很多電力企業并沒有根據線損管理的要求建立專門的機構組織,僅僅將線損管理的要求融合在其他工作之中,線損管理效果不甚理想。
二、精益化管理措施
1.優化臺區電網結構。臺區電網優化方向應當與長期規劃吻合,通過構建臺區骨干電網加大當地電網建設力度,提升電網結構完善度。建立儲備庫,記錄損耗級別較高、異?,F象多發的項目信息,由此確定改造工程的優先級,對于項目儲備庫中的項目應當優先改造。針對配電變壓器的布局,采取提升密度、縮短供電半徑方式,最大限度避免線路迂回現象,保證線路布局的合理度。臺區改造應當遵守智能化、絕緣性要求,降低改造過程中的技術損耗。
2.保證戶變一致。加強臺區工程驗收管控力度,進入到驗收環節之前需要更新工程標識,說明臺區工程即將進入到驗收階段。驗收過程要嚴格執行技術標準,按照驗收流程落實驗收任務并簽字確認。定期開展戶變關系檢查工作,現場檢查中使用“戶變關系儀”,及時發現存在異常的臺區關系,避免戶變問題不斷積累造成更惡劣的后果。如果發現戶變不對應現象,需要立即發起訂正流程,確保戶變關系穩定,保證線損管理正常。
3.提升信息采集精確性。根據信息采集要求制定信息采集流程,確定信息采集的目標和需要完成的任務。提升信息采集在人員績效評價體系中的地位,建立千分制評價模式,提升績效考核的針對性,實現千分制評價與績效工資的掛鉤效果。提升信息采集功能規范度,信息采集臺區與通信協議之間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避免出現同一臺區使用多種通訊協議的現象;基于統一的通訊協議使用通訊模塊和載波模塊。針對部分臺區存在的跨信號或者無信號現象,與運營商接洽并簽訂服務協議,加強臺區信號異?,F象的優化管控力度,降低信號對智能化信息采集的影響,數據采集過程體現實時化要求,確保抄表核算工作的準確性與及時性,避免出現數據信息漏抄、錯抄現象;與此同時提升電能計量裝置的精度,降低計量裝置使用過程產生誤差的幾率,將標準制度性的要求落實在信息采集的各個環節。
4.加強稽查力度。電力部門通過周期性稽查工作,確保管轄范圍內正常的用電秩序,堅決打擊竊電行為。加大營銷稽查監控系統的應用力度,根據監控系統反饋的數據進行篩選并分析,確定管轄范圍內用地秩序可能存在的問題。根據定位的問題,以稽查工單方式下發稽查任務,責令責任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單排查工作;充分發揮大數據資源的優勢,加大違約用電竊電現象的檢查與查處力度。促進大數據信息共享,確保電量追補、負荷燒壞等環節與大數據資源融合,提升用戶電量追補的權威性和客觀性,使得客戶真正信服電量追補數據。
5.夯實優化監控體系。建立專注于線損管理的部門機構,總體管理線損管理工作,制定線損管理方案、計劃和流程,為落實線損管理工作奠定基礎;發揮績效評價體系的作用,促進不同部門直接的協同配合;注重線損管理體系的縱向聯系,對績效考核體系指標進行分解,推動績效考核模式落實。加強電力公司與供電所、班組之間的聯系,設置專職崗位負責不同級別機構之間的協調溝通,確保線損管理內部指令和信息的快速上傳下達,保證順暢的機構溝通渠道。注重日均線損率指標,通過管控手段提升日均線損率管控能力。
結束語:伴隨著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深入開展,對供電企業的線損管理體系提出新的要求。供電企業應當高度重視線損管理工作,結合線損管理體系的問題,不斷提升線損管理運作能力,保證電網體系安全和企業的自身利益。
參考文獻
[1]康萍. 臺區線損精益化管理提升分析[J]. 農電管理,2021,{4}(07):56.
[2]李峻峰,孫皓,張天泰,王東陽. 臺區線損精益化管理探索與實踐[J].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1,{4}(14):44-45.
[3]田甜. 低壓臺區線損精益化管理[J].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1,{4}(11):84-85.
[4]王東升. 線損精益化管理在供電企業中的應用[J]. 集成電路應用,2020,37(12):174-175.
[5]徐誠,俞孝峰. 淺談供電所低壓臺區同期線損精益化管理[J]. 農電管理,2020,{4}(05):65-66.